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浑善达克沙地 BSCs 高通量 APB 固氮菌 群落多样性
【摘要】: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在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修复和重建中举足轻重。微生物是BSCs的主要生物组分,其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是认识微生物驱动BSCs形成和发展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但目前BSCs中细菌,特别是一些功能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相关研究还较少,尚需通过广泛和大量的相关研究来为揭示一些细菌类群对BSCs的作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姑娘湖附近)三种类型的BSCs(藻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及其下层土壤,利用高通量Miseq平台比较分析了细菌、不产氧光营养细菌(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 APB)和固氮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利用ECO板进行了土壤代谢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土壤理化性质:无论是藻类、地衣,还是苔藓结皮,它们结皮层的含水量(WC)、有机质(OM)、速效磷(AP)、速效氮(AN)含量均大于结皮下层土壤,pH值方面则是结皮层略小于结皮下层土壤。(2)土壤代谢功能:三种类型的BSCs结皮层的碳源利用能力都要高于结皮下层土壤,且培养0-24 h间为适应期,每个样本利用碳源的能力基本相似、都在很低的水平;24-108 h间样本利用碳源能力都在迅速上升,108-156 h间样本利用碳源水平趋于平缓,156 h后开始出现降低;所有样本都无法利用2-羟苯甲酸。(3)多样性分析:结皮层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低于结皮下层,如藻类结皮层和下层的shannon指数分比为5.09和5.66,表明结皮层的微生物多样性要低于下层;藻类和苔藓结皮层的puf M多样性要高于下层,地衣结皮则相反;结皮层固氮基因门nifH多样性存在苔藓结皮地衣结皮藻类结皮的规律。(4)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细菌群落门水平上,所有结皮类型的结皮层和下层土壤都包括Cyanobacteria (0.37%-29.22%)、Actinobacteria (22.12%-50.83%)、 Proteobacteria (16.63%-27.82%)、Chloroflexi (3.92%-13.81%)、Acidobacteria (6.29%-16.43%)、Bacteroidetes (1.56%-5.45%)等10个门。其中,Cyanobacteria、 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三个门类均是结皮层含量高于下层含量;Actinobacteria、 Chloroflexi、 Gemmatimonadetes、 Firmicutes四个门类是结皮下层含量高于上层含量;APB分属于Proteobacteria (58.46%-94.43%)、Chloroflexi (0.02%-1.80%)、 environmental-samples-norank (5.55%-41.10%);其含量的高低排序也较为统一,变形菌门丰度超过58%;固氮菌除了Cya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两个门外,大多未能确认门类;细菌在属水平上,总共有Rubrobacter、Microcoleus、Microvirga、Marmoricola、 Actinoplanes、Blastocatella、Micromonosporaceae、Pseudonocardia等40余种; APB有Bradyrhizobium、Brevundimonas、Methylobacterium、Rhodospirillum、Roseiflexus、 Sphingomonas、Unclassified-Gammaproteobacteria-(miscellaneous)-norank等7大类。固氮菌有Bradyrhizobium、Alicycliphilus、Nostoc、Cyanothece等属。(5)微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 AN)、含水量(Water Content, WC)对于地衣结皮层和三类BSCs下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大;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AN因子对三类结皮层中APB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综上,BSCs中细菌、光营养菌和固氮菌类群多样,尤其是结皮层,表明微生物中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营养细菌以及固氮菌可能是BSCs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理类群。这为认识和理解功能群落对BSCs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提供佐证,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BSCs的菌种资源和BSCs的人工构建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丽;申向东;;结皮土壤的抗风蚀性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2 张正Pr;赵爱国;董治宝;李宏;;藻类结皮自然恢复后抗风蚀特性研究[J];中国沙漠;2007年04期
3 陈彦芹;赵允格;冉茂勇;;黄土丘陵区藓结皮人工培养方法试验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03期
4 饶本强;王伟波;兰书斌;李敦海;胡春香;刘永定;;库布齐沙地三年生人工藻结皮发育特征及微生物分布[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5 苏延桂;李新荣;陈应武;张志山;;不同演替序列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6 房世波;张新时;;苔藓结皮影响干旱半干旱植被指数的稳定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3期
7 吴楠;张元明;潘惠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衣结皮对放牧踩踏干扰的小尺度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2年06期
8 张丙昌;王敬竹;张元明;邵华;;水分对具鞘微鞘藻构建人工藻结皮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9 饶本强;王文欣;吴易雯;;库布齐沙漠蓝藻结皮早期发育过程净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杜晓晖;沙地地表结皮的研究[J];中国沙漠;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丽;兰书斌;张德禄;胡春香;;藻结皮、地衣结皮光合特性对比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刘瑞;蔡强国;;表土结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3 兰书斌;吴丽;张德禄;刘永定;胡春香;;干旱与盐胁迫对人工蓝藻结皮的影响[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4 姜媛媛;蔡强国;鲁淑艳;范云涛;程琴娟;;前期含水率对表土结皮形成的影响研究[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5 陈家宙;张虹;林丽蓉;;红壤农田地表结皮特征及其对非饱和入渗性能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白学良;徐杰;田桂泉;王先道;;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结皮层活化斑的自然恢复及人工培养试验[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王玉泽;冯文学;周卫忠;;干武线沙结皮成因分析[A];中国西部地区铁路治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庆业;;隐花植物结皮在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意义[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主讲 魏江春 整理 嘉星一族;我们给沙漠“铺地毯”[N];北京科技报;2008年
2 云南博闻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张仲;预热器结皮堵塞问题的控制[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湖北黄石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干法分厂 任国斌 冯东光;窑尾上升烟道结皮、堵塞的解决方法[N];中国建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永胜;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快速培育及其对逆境的生理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徐晓腾;宁夏盐池沙地土壤结皮理化性质对环境的影响及反射光谱的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谢作明;荒漠藻类对紫外辐射的响应及其结皮形成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萌萌;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类型地表水分特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景丽百合;具鞘微鞘藻与爪哇伪枝藻混合藻种藻结皮条件的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乐;黄土区藓结皮的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斥水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4 赵东阳;黄土高原两种质地土壤藓结皮的呼吸特征与变化规律[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唐凯;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6 陈林;去除结皮与深松对红壤中玉米生长的作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单飞彪;自然和人工藓类结皮层对土壤及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王翠萍;黄土地表藻类结皮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利霞;宁夏盐池沙地土壤结皮的理化性质及其局部环境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虹;红壤地表结皮特征及其对导水性能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02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0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