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数据的玉米涝灾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3:16
本文关键词:基于遥感数据的玉米涝灾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出处:《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洪涝 玉米长势 高光谱遥感 灾情评估 遥感反演 植被指数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洪涝灾害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灾害类型。洪涝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洪灾灾情进行科学、快速的监测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同时灾后对灾损进行准确的评估也有助于开展保险理赔和救灾补偿工作。当前,对于洪涝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口安全、基础设施和财产损失等方面,针对农作物洪涝灾害的监测、预警和评估技术研究很少见诸报道,这不仅是因为农作物种植面积广、生育周期长,而且需要综合考虑作物品种、耕地水肥条件、生育时期和土壤质地等众多因素,因此针对农作物特别是玉米洪涝灾害监测、损失评估还没有形成一个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为完善的研究成果。本文依托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任务“基于遥感数据的玉米洪灾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通过地面定位观测及人工模拟试验,建立遥感监测的方法和不同时期、不同等级玉米涝灾评估体系,促进山东省农业灾害预警、监测与评估工作,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本文以洪涝灾害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模拟试验的方式,从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淹水历时、生育时期等因素出发,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洪涝胁迫程度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减损的变化规律,通过玉米冠层光谱数据采集、生物参量获取、光谱特征位置提取、植被指数构建等手段分析了洪涝胁迫下玉米光谱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构建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遥感反演估算模型,为遥感监测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后长势状况和产量减损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应用Landsat卫星数据,分析提取了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代表的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玉米种植区域,并结合当地实际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通过遥感影像对洪涝灾害区域进行识别,提取效果与当地民政部门统计数据基本吻合,说明了遥感监测玉米洪涝灾害的可行性,对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先验条件。另外,对玉米洪涝预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是基于地质条件、土壤类型、水文数据、道路信息、DEM高程和气象数据等致灾影响因素,分析了预警模型的构建,为后续预警系统的开发,从理论上提供了可行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3;S422;S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Chang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Leaves and Roots of Waterlogging-Tolerant and Waterlogging-Sensitive Maize Genotypes at Seedling Stage[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0年05期
2 孙红;李民赞;赵勇;张彦娥;王晓敏;李修华;;冬小麦生长期光谱变化特征与叶绿素含量监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1期
3 梁哲军;陶洪斌;王璞;;淹水解除后玉米幼苗形态及光合生理特征恢复[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4 曾韶西;王以柔;;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7年05期
5 张宪政;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辽宁农业科学;1986年03期
,本文编号:1310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1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