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华南典型树种凋落叶的野外分解和溶解性有机质溶出动态

发布时间:2017-12-22 03:25

  本文关键词:华南典型树种凋落叶的野外分解和溶解性有机质溶出动态 出处:《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森林凋落物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有机碳


【摘要】:选用华南亚热带地区常见阔叶树种木荷和针叶树种湿地松的新近凋落叶,在野外分解0、30、60、90、150、210、240、365 d,分析溶出的溶解性有机质(DOM)浓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解的进行,尽管木荷叶片的DOM浓度高于松针,但是2种凋落叶DOM浓度、性质和物质组成变化规律一致;2种凋落叶的DOM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芳香化程度和分子量增大,富里酸、腐殖酸类物质逐渐增多,可降解的简单芳烃蛋白(如酪氨酸)逐渐减少.在分解初期,DOM主要由亲水中性和酸性部分组成,易分解、易迁移,对表层土壤DOC影响不显著;在分解后期,DOM主要为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吸附性强,表层土壤DOC浓度显著下降.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2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1lgpy98)资助~~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地上植物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1],控制着生态系统中C/N的生物可利用性[2].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可移动碳库及重要的养分库[3],凋落物分解释放的可溶性有机物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森林生态系统C、N、P循环,以及成土作用、污染物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欣;王雄涛;欧阳勋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邓长春;蒋先敏;刘洋;张健;陈亚梅;和润莲;;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J];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3 徐李亚;杨万勤;李晗;倪祥银;何洁;吴福忠;;雪被覆盖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11期

4 张琴;范秀华;;红松阔叶林4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营养动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5 康根丽;杨玉盛;司友涛;刘翥;杨智杰;;马尾松与芒萁鲜叶及凋落物水溶性有机物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4年04期

6 康根丽;高人;杨玉盛;陈光水;杨智杰;司友涛;;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7 雷秋霜;杨秀虹;方志文;王诗忠;赵云;仇荣亮;;森林新近凋落叶溶出DOM的性质及其对菲增溶作用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8 康根丽;杨玉盛;司友涛;尹云锋;刘翥;陈光水;杨智杰;;米槠人促更新林与杉木人工林叶片及凋落物溶解性有机物的数量和光谱学特征[J];生态学报;2014年08期

9 潘冬荣;柳小妮;申国珍;谢宗强;罗璐;刘蕾;;神农架不同海拔典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12期

10 杨秀虹;彭琳婧;李适宇;王诗忠;;红树植物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杰;刘军伟;杨林;郑海峰;刘洋;杨万勤;张健;;海拔梯度模拟气候变暖对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4期

2 丁新景;解国磊;敬如岩;马风云;刘方春;马海林;;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4期

3 陈婷;郗敏;孔范龙;李悦;庞立华;;枯落物分解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16年07期

4 刘晓;丛静;卢慧;蒋军;李广良;宿秀江;王秀磊;李迪强;张于光;;典型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和环境解释[J];生态科学;2016年04期

5 蔡丹;杨秀虹;雷秋霜;方志文;王诗忠;仇荣亮;杨燕花;;华南典型树种凋落叶的野外分解和溶解性有机质溶出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9期

6 王伟峰;段玉玺;张立欣;王博;李晓晶;;不同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6年07期

7 江姗;赵光影;臧淑英;邵宗仁;;小兴安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DOC化学光谱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3期

8 李勋;崔宁洁;张健;刘洋;张艳;邓长春;张明锦;刘华;;林窗大小对马尾松和樟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2期

9 贾华丽;郗敏;孔范龙;李悦;乔婷;;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6年02期

10 刘新;黄庆慧;江和龙;宋娜;;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晓改;周本智;肖文发;;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产量、养分含量及养分归还量特性[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2 潘鹏;吕丹;欧阳勋志;王雄涛;;赣中马尾松天然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3 仲米财;王清奎;高洪;于小军;;中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叶在杉木人工林中分解及氮磷释放过程[J];生态学杂志;2013年07期

4 方江平;巴青翁姆;;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凋落物养分归还规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7期

5 杨文龙;邵棉丽;黄慧;张江勇;刘静;郭利成;钟羡芳;;福州城市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归还量[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6 杨松;侯继华;赵秀海;魏丽萍;李颖;姚静;代海军;何怀江;;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下5种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7 何伟;吴福忠;杨万勤;武启骞;何敏;赵野逸;;雪被斑块对高山森林两种灌木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8 武启骞;吴福忠;杨万勤;徐振锋;何伟;何敏;赵野逸;朱剑霄;;季节性雪被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9 王英姿;;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不同年龄叶片养分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王娟;陈云明;曹扬;周建云;侯磊;;子午岭辽东栎林不同组分碳含量与碳储量[J];生态学杂志;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慧;;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2 陈志军,白厚义,陈佩琼,余章机;溶解性有机质对镉在蔬菜中累积的影响[J];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3 高树芳,王果,方玲;溶解性有机质对水稻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杨帆;朱晓敏;黄清辉;李建华;;崇明岛前卫湖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5 陈同斌,陈志军;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对污染物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年03期

6 赵劲松,张旭东,袁星,王晶;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7 凌婉婷;高彦征;徐建明;汪海珍;;矿物对溶解性有机质及其不同组分的吸附作用[J];土壤学报;2009年04期

8 唐东民;伍钧;陈华林;周江敏;祝亮;;机物料中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吸附除草剂的抑制作用[J];生态环境;2008年02期

9 高鹏;张照韩;孙清芳;冯玉杰;;溶解性有机质对甲草胺在土壤中吸附行为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吕海波;;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中非迁移成分的特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华林;周江敏;Weilin Huang;潘叶敏;钟春节;;溶解性有机质分组组分对土壤吸附芘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廷廷;余向阳;刘贤金;张超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对生物质炭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肖小雨;邱宇平;盛光遥;;溶解性有机质对黑碳吸附敌稗的抑制作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Sheela G.Agrawal;Ryan L.Fimmen;Yuping Chin;马丽颖;;黄腐酸和湖泊微孔水对Fe(Ⅱ)还原Cr(Ⅵ)为Cr(Ⅲ)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文伶;孙红文;汪磊;;人工及天然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分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闻;卢媛;张艳伟;孙红文;;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黑炭吸附芘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婉婷;溶解性有机质对莠去津在土壤/矿物-水界面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姣;全氟化合物与溶解性有机质在PM_(2.5)中的污染特征[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李任政;煤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劲松;污染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特征化合物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祝亮;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对铜锌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唐东民;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有机物吸附解吸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6 肖q辖,

本文编号:1318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18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