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 出处:《土壤通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土壤可蚀性(K值)是反映土壤侵蚀规律的重要指标,有关其研究成果已有大量研究论文报道。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的确定、空间变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介绍土壤可蚀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对土壤可蚀性进行评价,可利用泥沙平衡原理分析和验证可蚀性公式的适用程度,并建议建立K值数据库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治理提供参数基础。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037) 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1]。当前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已达2500万km2,占陆地面积的16.8%,全球有27%的耕地受到土壤侵蚀的威胁[2]。土壤侵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土地退化的一个首要原因[3]。土壤可蚀性(K值)是一项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科利,蔡永明,刘宝元,彭文英;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6期
2 邓良基,侯大斌,王昌全,张世熔,夏建国;四川自然土壤和旱耕地土壤可蚀性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07期
3 王小丹,钟祥浩,王建平;西藏高原土壤可蚀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年03期
4 宋阳;刘连友;严平;曹彤;;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J];干旱区地理;2006年01期
5 张科利;彭文英;杨红丽;;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J];土壤学报;2007年01期
6 朱立安;李定强;魏秀国;张会化;;广东省土壤可蚀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年04期
7 张向炎;于东升;史学正;王洪杰;张文太;孙佳佳;;中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1期
8 朱冰冰;李占斌;李鹏;沈中原;卢金伟;;土地退化/恢复中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师长兴;;砾石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及土壤可蚀性值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10 左忠;王峰;张亚红;郭永忠;王顺霞;;宁夏中部干旱带几类土壤可蚀性对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海波;魏勇;仇才楼;;苏北沿海防护林土壤可蚀性的研究[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2 姜小三;潘剑君;卜兆宏;杨林章;;基于GIS的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以南京市方便水库小流域为例[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张勇;李有华;杜轶;李金峰;薛丽平;;右玉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A];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振国;土壤抗侵蚀指标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大斌;川渝地区土壤可蚀性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2 张兵;紫色丘陵区土壤可蚀性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芬;关于郎酒厂区建设用地土壤可蚀性因子修正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4 王彬;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分析与土壤可蚀性计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蒋光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土壤可蚀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高敏;三峡库区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章成;保水剂对水土流失及土壤可蚀性因子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黎明;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及相关因子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9 翟伟峰;齐齐哈尔市典型黑土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幸定武;基于WEPP模型的降雨径流调控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19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1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