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黔西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氮及硝态氮的分布与残留

发布时间:2017-12-22 20:46

  本文关键词:黔西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氮及硝态氮的分布与残留 出处:《草地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黔西北 小流域 土地利用类型 全氮 硝态氮


【摘要】:在黔西北关门山小流域选取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其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氮及硝态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木林地表层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高于乔木林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坡中和坡脚土壤剖面上的全氮明显高于坡顶。灌木林地的坡顶、坡中和坡脚土壤硝态氮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乔木林的坡顶和坡中土壤硝态氮在60~80cm土层处出现累积,但坡脚没有;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全氮含量均以0~20cm土层最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迅速降低。灌木林地、玉米地和撂荒地土壤的硝态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乔木林地硝态氮在60~80cm土层累积,果园硝态氮在20~40cm和60~80cm土层累积;80cm厚土体中残留的土壤全氮和硝态氮以果园最高,分别为12.18×103和352.0kg·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全氮残留量差异不显著,但是果园和玉米地的硝态氮残留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作者单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黔教合KY字[2014]325)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1]2319号) 毕节学院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项目(院科合字G2012010)资助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1引言土壤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他不仅受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人为活动也能够改变土壤氮素储量及转化过程[1-2]。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活动的综合反映,影响土壤的养分含量与分布[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氮素分布各异[4-7],大量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晓莉,张鉴,吴晓伟,李良;质量控制图在测定土壤全氮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2 朱江,周俊,麻英,李燕;纳米ZnO粉末在土壤全氮测定中的催化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杨义法;;刍议提高土壤全氮测定的准确性[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4 安晓飞;李民赞;郑立华;刘玉萌;张亚静;;便携式土壤全氮测定仪性能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S1期

5 王琳;;凯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方法改进[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年03期

6 郭有;曹蕊香;;对影响土壤全氮分析结果的几个因子的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1964年05期

7 ;土壤全氮的测定[J];土壤通报;1965年02期

8 丘星初;土壤全氮的快速测定——亚硝酰铁氰化钠催化苯酚光度法[J];土壤;1977年01期

9 任秀坤;;缩短土壤全氮消化时间的有效方法[J];北方水稻;1982年01期

10 方樟法;;应用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消除[J];浙江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长举;李小昱;王为;高云;周竹;赵政;;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土壤全氮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立华;李民赞;孙红;安晓飞;;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土壤参数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马茂亭;安志装;邹国元;杜连凤;刘宝存;赵丽平;赵同科;;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徐畅;;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国策;丹江中游小流域氮素分布与流失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邵娜;海南岛土壤全氮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艾尤尔·亥热提;艾比湖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维;土壤全氮及重金属铜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刘世峰;南京市溧水县稻田土壤全氮的遥感估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建华;基于GIS的兰州市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操;浙江省土壤氮库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杨超;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估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于佳;培肥措施对黑土碳、氮变化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宇;鲜水河上游流域地形因子与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相关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0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20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