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时序数据构建冬小麦识别矢量分析模型
本文关键词:利用时序数据构建冬小麦识别矢量分析模型 出处:《遥感信息》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冬小麦 NDVI 时间序列 矢量分析模型 自动识别
【摘要】:鉴于作物类型识别中存在光谱特征相似的困扰,"异物同谱"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而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曲线数据能够反映作物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趋势,该文将NDVI时间序列投影到N维空间构成多维特征矢量,结合冬小麦特有的物候特征,充分利用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参量,构建冬小麦识别的矢量分析模型,模型的识别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发挥NDVI时间序列的优势。以唐山市为研究区,基于高分一号WFV(Wide Field of View)数据的高分辨率优势,构建覆盖冬小麦生长期的NDVI时间序列,采用矢量分析模型进行冬小麦识别,同时与最大似然法、马氏距离法、支持向量机法、神经网络法、最小距离法等分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后5种分类方法的Kappa系数介于0.701 8和0.790 3之间,而矢量分析模型达到了0.895 2,精度有了较大提高。该研究为冬小麦识别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推动遥感农情信息调研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同时,基于研究区训练样本提出了模型阈值参数自动确定的方法,为今后冬小麦自动提取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1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03-Y20A04-9001-15/16、30-Y20A29-9003-15/17)
【分类号】:S512.11;S127
【正文快照】: 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0引言作物种植信息的识别是农业遥感的基础,精确、实时的作物类型分布信息对社会经济、粮食生产、政策制定以及生态功能和服务都有重要的影响[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程华;冬小麦春播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年S2期
2 王林中,许建勋,郭世华,裴中良;冬小麦旺苗的形成与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04年12期
3 袁翠英;;冬小麦高产施肥有妙招[J];农村百事通;2006年22期
4 张生英;苟义华;李怀忠;于星海;;灵台县冬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应用[J];甘肃农业科技;2007年06期
5 秋子;;特大旱情对我国冬小麦生产及后市影响[J];粮食与油脂;2009年03期
6 原鹏丽;;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11期
7 马刚;;平凉地区冬小麦生产状况初析[J];甘肃农业科技;1983年09期
8 王兴申;阳城冬小麦生产的气象风险及相应对策[J];山西气象;1996年03期
9 池志新;冬小麦的春后管理[J];新疆农业科技;1998年01期
10 韩春生;;冬小麦生产中如何浇好三次水[J];现代农村科技;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武建华;陈英慧;房稳静;魏慧娟;王迎虎;翟怀巍;;驻马店市冬小麦主要气候特征及高产气象因素研究[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代立芹;李春强;魏瑞江;;气候变化对河北省冬小麦生长影响及对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荆建军;;冬小麦水肥协同效应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杨玉霞;张建海;杨建红;;德州气温、地温分析及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荣云鹏;朱保美;韩贵香;高克华;郭春荣;刘延涛;王家仁;乔秀芳;;气温变化对鲁西北冬小麦最佳适宜播期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陈新育;张开进;曹乃和;陆葆跃;;气象条件对2008年冬小麦生长影响的诊断分析[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武建华;陈松;陈英慧;房稳静;魏慧娟;王迎虎;;驻马店市冬小麦主要气候特征及高产气象因素[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8 武文安;马焕香;解卫民;蔡永伟;王庆梁;;去冬今春低温天气对滨州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庆阳市气象局 段金省;冬小麦适宜收获期天气预报[N];陇东报;2006年
2 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 蒲金涌;今年冬小麦适宜收获期气象预报[N];天水日报;2007年
3 ;确保160万亩冬小麦安全过冬[N];天津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华岩明;察布查尔冬小麦总产达11万吨[N];伊犁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 马德明;我省冬小麦越冬状况整体良好[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锦;冬小麦受旱面积再减[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乔林生;我国冬小麦长势良好[N];期货日报;2003年
8 新疆农科院 葛春晖;冬小麦水肥管理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13年
9 本报记者 武俊鹏;千方百计 共谋稼穑[N];山西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武俊鹏;千方百计 共谋稼穑[N];山西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淑芳;湖北省冬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2 申海凤;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时分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超;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329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2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