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式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式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系统研究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使得居民用水量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污泥产量逐年上升。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较大的比重,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非常大。耕地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如果随意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如果将秸秆进行燃烧,则会使大气污染程度加剧。将城市生活污泥和农作物秸秆混合堆肥,不仅可以迅速降低污泥中的水分,充分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大量的营养元素,还使难以降解的秸秆腐熟,生成有机肥料,是一种将城市生活污泥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城市生活污泥和三种山东省常见的农作物秸秆(小麦、玉米、棉花秸秆)为原料,首先以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确定三种秸秆分别和污泥混合堆肥的腐熟度,在实验室条件下优化了秸秆和城市生活污泥混合堆肥的工艺参数。然后通过现场试验,优化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系统,设计了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式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系统,开展了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系统中试与示范。再将堆置腐熟的堆料作为有机原料,配一定量的无机化肥,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并将其应用于盆栽试验,研究其肥效。最后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对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式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系统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目的是将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和优化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式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系统,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得到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式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是城市生活污泥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两者混合高温堆肥可以综合利用城市生活污泥和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2)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优化得出的适合三种农作物秸秆和城市生活污泥混合堆肥的最佳参数分别是:(1)小麦秸秆和污泥混合堆肥:混合物含水率65%,秸秆和湿污泥质量比为1/3,小麦秸秆粒径为0.5 cm;(2)玉米秸秆和污泥混合堆肥:混合物含水率65%,秸秆和湿污泥质量比为1/3,玉米秸秆的粒径为2.0 cm;(3)棉花秸秆和污泥混合堆肥:混合物含水率60%,秸秆和湿污泥质量比为1/2,棉花秸秆的粒径为2.0 cm。(3)根据实验室研究出的堆肥参数进行野外现场堆肥。城市生活污泥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棉花秸秆混合堆肥的处理都经历了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等四个阶段。高温期的三种秸秆和城市生活污泥混合堆肥处理均能达到50~60℃的高温,并且维持七天以上,可以达到环保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保部公告,2010年第26号)和卫生部《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的要求。(4)堆肥完成后,对堆肥各项指标的变化做出了分析。结果如下:(1)堆肥腐熟物的含水率降至45%以下。达到了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2)堆肥产品经过具有检测资质的山东正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分析测定,三种堆肥产品的有机质含量均超过了40%,棉花秸秆和城市生活污泥堆肥腐熟物的有机质含量甚至超过了70%。三种堆肥产品的总养分含量(总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均超过5%,棉花秸秆和污泥堆肥的总养分含量超过了12%。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达到了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525—2012)的要求。(3)堆肥前,污泥经过具有检测资质的山东正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分析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的要求。故堆肥完成后有机肥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要求。综上,经过野外现场的堆肥实验的证实,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出的堆肥参数切实可行,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5)将城市生活污泥和三种秸秆混合堆肥后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作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以菠菜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可以增加油菜的株高6%~20%,增加茎粗10%~26%,提高油菜的生物量5%~20%。(6)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式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技术将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这两种难以处理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最后制成有机肥料或者有机—无机复混肥,经济效益显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上所述,在强制通风条件下,将城市生活污泥和秸秆混合堆肥是将两者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堆肥参数,可使堆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堆肥规模较小,没有进行堆肥臭气的处理和研究。堆肥参数应用于实践中,还应根据实践进行优化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丰泽;于霞;许永年;;生活污泥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J];新疆石油科技;2003年04期
2 陈胜霞,张亚梅;城市生活污泥在制砖工业中的应用[J];砖瓦;2004年02期
3 李海波,李亚东,李克顺;城市生活污泥在矿业废弃地复垦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刘颂颂;吕浩荣;莫罗坚;陈裕喜;李年生;;城市生活污泥在林业上的应用综述[J];广东园林;2007年S1期
5 崔清泉;杨晓华;杨飞;杨博;童丽美;田生春;;城市生活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信息;2011年23期
6 柏彦超;汪莉;陶天云;陈国华;钱晓晴;封克;单玉华;;施用生活污泥改良滩涂土壤理化性状的探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4期
7 周立祥,胡忠明,,胡霭堂;未消化生活污泥中氮磷供应特性及其环境行为[J];农村生态环境;1995年04期
8 吴新民;生活污泥的性质和农业利用可行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生活污泥项目介绍[J];建材发展导向;2008年06期
10 徐轶群;封克;王子波;许健;;城市生活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海涛;庄明明;徐轶群;王小治;单玉华;柏彦超;封克;;生活污泥经蚯蚓生物处理床消解后的性质变化特征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方海兰;张善发;陈华;陈玲;张琪;;城市生活污泥在上海城市绿地上的应用[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3 张琪;方海兰;;生活污泥施用于上海滩涂土壤的氮磷淋失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玲;生活污泥“发酵”成有机肥[N];苏州日报;2013年
2 高延安邋陈晓春;利用蚯蚓处理生活污泥[N];新华日报;2007年
3 陈楚荣;生活污泥可变上好燃料[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徐波 米玉 张媛;镇江生活污泥掺烧成功[N];中国环境报;2010年
5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孔祥伟;深入新能源产业集群 实践科学发展观战略[N];中华建筑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曹小佳 见习记者 王小玲;生活污泥未来能否农用?[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记者沐滟;科技治废 点泥成“金”[N];无锡日报;2010年
8 记者 田九星 通讯员 白雪峰;长治县治出太行“新西湖”[N];山西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兴元;“废物”华丽“大变身”[N];甘肃日报;2010年
10 ;无锡两“治泥”技术清理湖泊淤泥[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本文编号:1333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3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