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红壤线虫群落对不同耕作年限的响应及指示意义
本文关键词:旱地红壤线虫群落对不同耕作年限的响应及指示意义 出处:《土壤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农田肥力水平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年限条件下的旱地土壤,选取耕作10 a、20 a、50 a的花生地和菜地,并以未开垦的原始荒地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与荒地相比,各年限花生地的土壤肥力等指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菜地土壤的各项性质则呈现提升的趋势。耕作20 a的花生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等指标均最低,同时耕作50 a的菜地各项性质相对于10 a有显著的提升(p0.05)。花生地中植食性线虫比例伴随耕作年限延长而下降,而菜地中食细菌线虫比例伴随耕作年限延长而逐渐上升。从线虫生态指标数据显示,花生地相对于频繁施肥和耕作的菜地表现出更为稳定的土壤食物网。因此,线虫群落对不同耕作年限下旱地红壤生态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指示潜力。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63) 中央氋校基本科研业务费(KYTZ20140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资助~~
【分类号】:S154.386
【正文快照】: 红壤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类型,由于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高温高湿,土壤风化和淋溶强烈,酸性较强,肥力较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和高产。尤其是红壤旱地,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更为缺乏[1]。并且由于长期不良的农田管理方式,例如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等,引起了红壤严重的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子同;《中国红壤》简介[J];中国科学院院刊;1986年03期
2 傅庆林,孟赐福;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J];生态学报;1992年01期
3 刘康怀,蓝俊康,张力,李隽波;广西红壤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4 刘康怀,蓝俊康,张力;广西红壤系列土的分带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李忠佩,林心雄;瘠薄红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特征[J];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6 徐盛荣,吴珊眉,,李辉信;中国南方低丘红壤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造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3年02期
7 王明珠;何园球;;低丘红壤开发模式的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8 李忠佩;红壤区耕地有机物质的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J];土壤与环境;1999年02期
9 林丽蓉;陈家宙;夏冰;吴月芳;;几种水蚀阻断措施对坡地红壤干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10 谢正苗,吕军,俞劲炎,黄昌勇;红壤退化过程与生态位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艳玲;何园球;;长期施肥下红壤磷素积累的环境风险分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 王翠玉;黄国勤;;南方红壤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进展[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3 罗涛;卓坤水;黄东风;王飞;;南方红壤区牧草研究与应用的主要进展及其评价[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曹云;欧阳志云;李锡全;田育新;郑华;黄志刚;;南方红壤区两种常见森林类型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5 龚霞;陈伏生;赵晓蕊;黄尚书;牛德奎;刘苑秋;胡冬南;李志;张文元;郭晓敏;;亚热带退化丘陵红壤区人工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6 黄欠如;叶川;贺湘逸;章新亮;熊国根;;百喜草植物篱在丘陵红壤区坡面防护中的应用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毕玉娟;为红壤水保撑起科技绿阴[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记者 张新国;祁阳红壤站力助南方农业增收[N];湖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发胜;“长汀所积累的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N];闽西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长青;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柳云龙;低丘红壤水分特性和农田作物水分模拟信息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孙焕良;南方红壤区冬季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艳辉;红壤区坡面径流调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适用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加昌;南方典型红壤区水土保持—社会经济系统协调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冬素;人工降雨条件下红壤侵蚀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文莲;侵蚀退化红壤生态恢复效益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5 欧阳春;两种母质发育红壤的侵蚀治理效益与配置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志;退化红壤区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特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7 黄婷婷;江西典型红壤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宏基因组文库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0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35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