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2009年我国小菜蛾迁飞路径典型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9 23:08

  本文关键词:2009年我国小菜蛾迁飞路径典型案例分析 出处:《环境昆虫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小菜蛾 迁飞 轨迹分析 迁飞路径 种群动态


【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是一种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明确小菜蛾在我国的种群发生动态及迁飞路径对其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了2009年5月我国南京、故城、安阳、大连、公主岭、沈阳6个地区小菜蛾成虫种群的发生动态,并首次利用HYSPLIT平台对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的迁飞峰次进行了轨迹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5月我国6个地区的小菜蛾成虫种群存在显著地"突增"或"突减"现象,符合迁飞昆虫在迁飞期的种群动态的典型特征;5月14日南京地区起飞的小菜蛾种群可迁飞至大连,5月19日故城地区起飞的小菜蛾种群可迁飞至公主岭,5月20日安阳地区起飞的小菜蛾种群可迁飞至沈阳;首次明确了小菜蛾轨迹分析的设定参数,800-1200 m为小菜蛾适宜迁飞的飞行高度,飞行持续时间一般为2-3 d。
[Abstract]:Plutella xylostella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is an important pest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in the world,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distance migr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migration path of Plutella xylostella in China for early warning. In May 2009, we investigated Nanjing, Old City, Anyang, Dalian and Gongzhuling in China.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in six areas of Shenyang was studied. The migration peak times of Plutella xylostella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area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HYSPLIT platform for the first time. In May 2009,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Plutella xylostella in 6 regions of China had the phenomenon of "sudden increase" or "sudden decrease", which was in line with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of migratory insects during the migration period. In May 14th, the population of Plutella xylostella could migrate to Dalian, and in May 19th, the population of Plutella xylostella could migrate to Gongzhuling. In May 20th, the Plutella xylostella population which took off in Anyang area could migrate to Shenya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ptimum flight altitude of Plutella xylostella was 800-1200 m, and the flight duration was generally 2-3 day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201103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1764)
【分类号】:S433.4
【正文快照】: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小菜蛾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南方各省广大蔬菜产区和西部油菜区发生较为严重(冯夏等,2011)。随着十字花科植物种植区域北移,北方地区小菜蛾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小菜蛾已成为我国南北方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晓芸,杜志斌,李炳成;内蒙古乌盟地区小菜蛾的防治[J];现代农业;2000年05期

2 李好海;;河南小菜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06年03期

3 李仲惺;周学杰;吴永汉;;小菜蛾代次划分初探[J];昆虫知识;2006年03期

4 李仲惺;周学杰;吴永汉;;小菜蛾代次划分探讨[J];温州农业科技;2006年04期

5 贝亚维,陈华平;威猛防治小菜蛾试验[J];长江蔬菜;1994年06期

6 ;小菜蛾的新克星——1%菜蛾清乳油[J];北京农业;1997年08期

7 张振祥,郑克明;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8年12期

8 杨德良,郑丽萍,何建群;云南弥渡小菜蛾发生及防治[J];昆虫知识;2001年03期

9 陆自强,马式廉,陆英飞,徐俊鸿;2%绿星乳油防治小菜蛾、菜蚜试验[J];农药;2001年11期

10 孔祥广;赵红霞;李江红;吴刚;;福州地区小菜蛾全长cDNA文库构建与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仲惺;周学杰;吴永汉;;浙江南部小菜蛾代次划分探讨[A];保护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安格诺 王小杰;小菜蛾的防治技术[N];河北农民报;2006年

2 记者 郑璜;成功破译害虫小菜蛾基因组[N];福建日报;2013年

3 冯国明;小菜蛾的生活习性[N];陕西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广;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小菜蛾绒茧峰之间的相互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2 王建军;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杀虫剂靶标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魏辉;植物次生物质对小菜蛾控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4 符伟;小菜蛾对Bt抗性机理及湖南地区综合治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Patcharaporn Vanichpakorn;[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玉;小菜蛾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郑丹丹;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陈楠菁;小菜蛾唾液腺miRNA的鉴定及miR-306-5p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沈修婧;小菜蛾RNAi通路核心元件的基因组筛选及PxDcr-2基因的功能验证[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5 黄献彬;小菜蛾解毒代谢相关miRNA鉴定及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6 谭亚男;小菜蛾取食不同寄主种群致害性变异规律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张云霞;幼虫密度对小菜蛾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2年

8 刘文静;防治药剂对小菜蛾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张海;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杀螟丹、杀虫双三种杀虫剂抗性相关序列的克隆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帅;基于转录组学的小菜蛾脑神经肽的鉴定与表达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2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02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