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闽台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模式探讨——以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农林大学》 2012年
提升闽台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
施湘锟
【摘要】:闽台关系渊源深厚,随着在2001年相继加入WTO,两岸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中,闽台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福建的地理气候条件与台湾很相似,使得两地农产品出现了相似性与竞争性,在应对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而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时,两地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品种和出口地区雷同引发的相互竞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鉴于此,分析闽台农产品的竞争力,找到扩大两岸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有利因素,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扩展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深度与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闽台农产品贸易现状,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来分析闽台农产品各自存在的优势和整体的竞争力,,得出两地贸易规模总量不断扩大,贸易依存度不断扩大,确定闽台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并在近些年有上升的趋势,同时,保持了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些产品,产品相似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体来说闽台两地农产品贸易存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加强闽台农业的交流合作可以共同提高两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从直接投资、合理选取重点合作产业与合作方式、加强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和实施多元化策略等角度提出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的总额大于福建农产品,但福建农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较快。随着台湾岛内资源、市场的日渐萎缩,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减少,农产品成本不断攀升,台湾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而福建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福建地区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缺乏。鉴于闽台农产品竞争力长期下降趋势,同时闽台农产品贸易面临全球化的挑战,闽台应本着优势互补、消除冲突、合理分工的原则,积极加强农业技术、资本和劳务上的交流与合作,形成闽台两地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的互补性分工,才能够避免闽台两地因结构趋同所导致的恶性竞争,有利于更好的优化配置两岸的农业资源,共同提升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3.7;F75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冲;;特定地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问题[J];商业研究;2009年09期
2 林国忠;曾桂荣;;1997年台湾地区猪口蹄疫疫情及防控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06年03期
3 丛林;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农业科技发展问题[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蒋颖;;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林克显;李小稳;黄腾华;;台湾地区农业推广体系之特色及其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振惠;;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任爱荣;赵一夫;;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模式探讨——以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黄跃东;邓启明;;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趋势与推进策略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屈小博;霍学喜;;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3期
10 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J];管理世界;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4期
2 王璐;;中美贸易中的农产品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3期
3 周薇薇;李晓明;;基于CMS模型分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扩张原因[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4 李浚;黄国祥;;我国农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5 杨传喜;张昭;张俊飚;;农业技术引进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6 苗强;刘永胜;王晓媛;;我国农产品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7 文帅;王华;;湖南农业品牌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9期
8 李祖杰;;莆田市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9 张中;林京;杨波;张银龙;;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生态农业园规划思路探索——以玉林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发展规划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7期
10 张少平;赖正锋;吴水金;李跃森;张玉灿;;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法竹;张涛;;立足垦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姝;刘小和;;中国化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3 刘怀桔;李锁平;;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蔬菜的国际竞争力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方舟;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王金萍;跨国资本进入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金照;基于能值分析的陕西小麦、玉米、苹果、大枣比较优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润昊;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推进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9 童小芹;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陶菁;后MFA全球产业网络重构中的中国纺织出口增长结构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静;产业内贸易条件下提升中国贸易竞争力的路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美芳;中泰消费文化与市场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晚冰;市场主体对河南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华恩;潍坊市农业推广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邱岗;永泰“芙蓉李”品牌战略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沈迪;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建蕾;中国对日本水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8 郑婉辉;FDI与广东省农产品出口[D];暨南大学;2011年
9 赵志燕;闽台农业技术转移模式与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青松;后WTO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经营对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向虎;论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途径[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2 许经勇;从当前台湾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引起的思考[J];当代财经;1997年01期
3 傅发春;三个重要的衔接点——漳州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J];福建改革;1999年05期
4 林其屏;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张霁阳;;福建省内陆地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6 蔡雪雄;夏文顶;李美桂;;海峡西岸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7 陈燕;;闽台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8 苏时鹏;张春霞;魏远竹;陈念东;黄森慰;;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张小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发展漳州现代农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任爱荣;赵一夫;;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模式探讨——以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光;[N];经济观察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志刚;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军普;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政策趋向[J];农业经济;2005年10期
2 黎昌贵;周晓睿;;欠发达地区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的信息收集与传递对策[J];价格月刊;2010年05期
3 马述忠,彭静;与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管理机构[J];世界农业;2002年09期
4 李应中;中国和发达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较[J];中国农业信息;2002年12期
5 李红军;;寻找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04期
6 黄立伟;邵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8年24期
7 孙海燕;;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6期
8 盛夏;;新发地谋变——专访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J];农经;2010年07期
9 向国成;邓明君;;推进湖南低碳农业发展的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研究框架[J];湖湘三农论坛;2010年00期
10 胡军;;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湖南农机;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辉;;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A];统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牛若峰;;应对入世挑战:如何提高农业的持久竞争力[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振宇;;优化农村流通体系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顾忠盈;;2005年度江苏省出入境植物检验检疫情况[A];2006年江苏省病虫防治绿皮书[C];2006年
5 单世华;闫彩霞;张廷婷;万书波;李春娟;孙兵;郑奕雄;;花生种皮抗黄曲霉基因克隆与荧光定量PCR检测[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发展现代农业[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俊钦;;我国农业标准落后原因及对策[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常明;王玉梅;赵震宇;;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农药残留控制探讨[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9 焦守田;;浅议政府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领先;傅泽田;田东;张小栓;;基于农产品国际贸易局部均衡的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巍巍;[N];粮油市场报;2011年
2 邱明科 徐观华;[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3 于维军 周志华;[N];国际商报;2002年
4 于维军 周志华;[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5 陈俊钦 陈志坚 黄佳佳 陈石榕 郑光华;[N];农民日报;2002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翁鸣;[N];粮油市场报;2004年
7 于维军 周志华;[N];国际商报;2002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翁鸣;[N];粮油市场报;2004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翁鸣;[N];国际商报;2009年
10 贾辉;[N];黑龙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靖;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二十年变迁及其成长环境研究(1982——2001)[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马述忠;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政府管理[D];浙江大学;2003年
3 李刚;荷兰、日本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业发展[D];宁波大学;2008年
2 张斌;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管理规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宋佳宁;国外期货市场农产品定价权及其对中国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慧莲;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何佳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标准化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杨雪梅;世界主要农产品的贸易结构与市场行为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朱音;出口农产品质量、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与种植规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梁晓芳;关税减让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效应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施湘锟;提升闽台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袁黎霞;我国在东北亚区域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及潜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模式探讨——以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