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

发布时间:2018-01-25 06:35

  本文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方式 土壤水分 苜蓿地 弃耕地 出处:《草地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小流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紫花苜蓿地(12,15,17,21,26,41a)、荒草地(15,32,41a)、弃耕地(12,21,41a)、杏树地(14a)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弃耕地荒草地杏树地苜蓿地;苜蓿地、弃耕地0~200cm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少,而荒草地的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却持续减少。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方式是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年限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不明显。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storage and soil vertical water content in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cess of Liudaogou small watershed located in the crisscross region of water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space instead of time se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lfalfa land (12 ~ (15) ~ (15) ~ (17) ~ (21) ~ (21) ~ (26) ~ (41) A ~ (1)), the barren grassland (~ (15) ~ (32) ~ (41) A ~ (-1)), and the abandoned farmland (~ (12) ~ (2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storag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in vertical profile of apricot field (14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soil water storage was alfalfa field in abandoned land, wasteland grassland, alfalfa field, under the way of planting and restoring. In alfalfa field, the water storage of 0 ~ 200cm in abandoned land increased rapidly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growth years. However, the amount of water stored in the wasteland decreases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growth years.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water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ecotone,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soil moisture change in this area. The effect of growth years on soil moisture dynamic change wa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130082,41271239)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13)资助
【分类号】:S152.7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国策的实施,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水土流失有了显著性的减少[1]。在长期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水分作为调节植物群落演变的主要因子,影响着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复杂性[2]以及水土保持作用的大小[3]。植被恢复后植物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和固氮作用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保芳;;植被恢复是西部生态建设的核心——访水土保持专家张信宝教授[J];科学新闻;2000年36期

2 齐仲正;美国对露天采矿区植被恢复的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9年02期

3 马芳;;裸露坡体植被恢复工程探究[J];中国林业;2007年14期

4 王强;蒋志荣;张云亮;;张掖市土壤状况与植被恢复关系评价[J];干旱区研究;2014年04期

5 喻建华;退耕还林与植被恢复的思考[J];湖南林业;1999年08期

6 钟芳;柴晓虹;王国基;段争虎;;植被恢复方式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4年04期

7 吴瑞娟;金卫根;;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8 ;汶川地震灾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5期

9 谢宝平,牛德奎;华南严重侵蚀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条件影响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李艳;李鹏;赵忠;张良恩;孙楠;;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建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植被恢复[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晓敏;牛德奎;刘苑秋;杜天真;肖舜祯;叶学华;;江西省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满强;胡锋;陈小云;何圆球;;不同植被恢复下蚯蚓种群动态及其指示意义[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信宝;齐永青;;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静;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过程土壤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洁;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的土壤微生物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伍宇春;岩溶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腐殖质特性及分布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3 翟翠红;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及有机碳归还特征[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赵韵美;阜新煤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杨凤群;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的土壤质量响应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强;张掖市植被恢复难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7 李晨光;唐山铁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土壤结构改良及其水土保持效益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张宝泉;渭北旱塬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胡洁群;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彤;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工程对土壤原位矿化中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62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62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