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土壤颗粒分形与养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8 21:58

  本文关键词: 土地整理 分形维数 土壤养分 相关性 出处:《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一直以来土地都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整理作为一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手段,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土壤作为土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尝试将土壤的分形特征结合土壤养分特征对不同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研究,为重庆地区乃至全国土地整理项目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提供定量化评价指标,对今后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土壤质量,采用合理措施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重庆市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地整理项目,分别为巫山县坡改梯项目、忠县移土培肥项目和九龙坡区宅基地复垦耕地项目,通过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实验分析、选取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公式计算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运用SPSS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特征和养分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分形特征与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含量等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并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对不同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结论如下:①重庆市三种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颗粒组成情况大致相同,呈现出粉粒含量㧐粘粒含量㧐砂粒含量的规律,且各项目中粘粒、粉粒、砂粒所占的比重差异不大。②采用土壤体积分形维数计算模型得出,巫山县坡改梯项目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分布在2.58~2.69之间;忠县复兴镇移土培肥项目中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分布在2.61~2.73之间;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宅基地复垦项目中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分布在2.54~2.74之间。③三种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分形维数与粘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坡改梯和移土培肥项目中D值与粉粒为负相关关系,在宅基地复垦项目中D值与粉粒为正相关关系;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为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土壤粘粒含量越多,其分形维数越大,土壤粗砂粒含量越多,分形维数越小的规律。④三种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养分含量整体状况从高到低为:移土培肥项目㧐坡改梯项目㧐宅地基复垦项目。⑤土壤分形维数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随土地整理项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巫山县坡改梯项目中,呈现出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于深层土壤的现象;在忠县移土培肥项目中,呈现出土层深度增加D值随之增大的规律。⑥本文研究的三种不同的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大多数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养分含量的相关显著水平差异较大。在坡改梯和宅基地复垦项目中,土壤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为负相关关系,且与其他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并不密切;在移土培肥项目中土壤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为正相关关系,且土壤分形维数与全磷和全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可见土壤分形特征与养分特征的相关性存在空间差异性。综上所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当前重庆市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对今后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Abstract]:The paper select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Chongqing to study the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 , fractal dimen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fractal dimension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and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a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 In conclusion , the research has achieved certain achievements , and ha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Chongqing ,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2;S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立芹,冯文钊,曾志远;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2 崔向科,许月明;确立土地整理项目的必要性条件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3年06期

3 蒲春玲,吴郁玲,金晶;国外土地整理实施经验对新疆土地整理的启示[J];农村经济;2004年02期

4 董利民,伍黎芝,王雅鹏;刍议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J];生态经济;2004年02期

5 蔡运龙;土地整理要重视文化景观和农民参与[J];中国土地;2004年08期

6 刘瑞,潘浩;世纪之交:安徽省土地整理回顾与展望[J];乡镇经济;2004年09期

7 周佳松,刘秀华,谢德体,魏朝富;南方丘陵区土地整理的误区及对策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2期

8 丁恩俊;周维禄;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利香;张蓬涛;王晓燕;赵鲁燕;王春梅;;土地整理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乡镇经济;2007年02期

10 胡春湘;;我国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宗德;;土地整理市场化的特点及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蔡运龙;;土地整理要重视文化景观建设和农民参与[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5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袁丽丽;;试论土地整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7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方世明;谢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理[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张占录;曲卫东;于海英;;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艳萍;土地整理美了“新张圩”[N];蚌埠日报;2006年

2 ;土地整理,为矿区群众“营生”搭建平台[N];北京日报;2006年

3 王东平;1754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启动[N];兵团日报(汉);2007年

4 吴纯业 何文 本报记者  郭华;土地整理农民受益[N];巴中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彭伟君 鄢海兰 李权;城湖口土地整理全市第一[N];常德日报;2007年

6 ;土地整理 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N];成都日报;2006年

7 蒲江县委党校课题组;以土地整理为载体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成都日报;2006年

8 曾学尧邋余家洪 刘家患 李茂君 罗贤良 刘刚毅 陈鑫 韩成刚 车成志 黄金龙;“整”出生金的土[N];成都日报;2007年

9 记者 王健生;新时期土地整理重点确定[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杨邦杰;搞好土地整理需要创建长效机制[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胜;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钰霞;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西南大学;2012年

3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继道;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益评价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炼军;土地整理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黄文妍;重庆市土地整理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4 陈薇;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5 马玲;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关江华;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卫学众;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风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黄琦;参与式理论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李毅;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岳波;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重大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96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96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