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京津冀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9 02:45

  本文关键词: 耕地质量 空间分布 分形 京津冀 出处:《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耕地规划统筹和协调配置,实施耕地质量空间管制与全面提升机制,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采用GIS技术、分形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京津冀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分布的态势,具有南北差异明显、南高北低、区域边缘低、中间高的特征;分形理论可以用于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研究,分形特征反映了京津冀耕地质量类型的空间形态复杂性和空间占据度。京津冀高等地空间结构最简单,形态最稳定,空间占据度在自然质量水平上最高,在经济质量水平上最低;中等地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居中,但空间占据度最大;低等地空间结构复杂度、空间形态稳定性和空间占据度与高等地完全相反。影响京津冀耕地质量分形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光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扰动了其分形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coordinated allo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Beijing-Tianjin-Hebei province, implement the spatial control and overall promotion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nd ensure the demand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for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GIS technology and fractal theory are adopted.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analysi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Beijing-Tianjin-Hebei has the tendency of regular distribution in spac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is obvious. Fractal theory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Province. The fractal features reflect the complexity of spatial form and spatial occup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typ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the simplest, the form is the most stable, and the spatial occupation is the highest at the level of natural quality. In the lowest level of economic quality,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middle place is in the middle, but the space occupying degree is the largest, the complexity of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low equal place, The stability of spatial morphology and spatial occupation are completely opposite to those of higher l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re na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light, temperature, climate,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further disturbed its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F301.2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英;;湘潭市耕地质量问题与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王绪奎;孙洋;潘国良;;江苏省耕地质量现状、问题与对策[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3 田燕;杨建锋;;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杨金凤;赵同科;李新荣;张成军;杜连凤;吴琼;;北京市郊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金利;董玉祥;;广州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陈学渊;陈印军;吴永常;卢布;肖碧林;王亚静;;红黄壤地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雁;;浅谈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耕地质量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克宁;;关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9年

9 周庆举;李达辉;陈庆红;;安顺市耕地质量变化及对策[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华为;朱莲;徐龙华;;泰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提高途径[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先明;四川耕地质量状况令人担忧[N];四川日报;2005年

2 彭楚舒邋通讯员 路标;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草案)提交人大二审[N];湖南日报;2007年

3 ;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N];湖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鄢振刚邋李勇;耕地质量进入依法管理新阶段[N];湖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贺正;湖南出台耕地质量管理条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肖彬;贯彻实施《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促进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N];益阳日报;2008年

7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N];益阳日报;2008年

8 孙佑海 柴涛修 赵烨 吉艳琴;耕地保护质量先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吉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甄春延;保护基本农田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N];农民日报;2009年

10 江娜;耕地质量出现新问题不容忽视[N];农民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光花;井工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吕慧敏;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限制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宋景超;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陈兰;基于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乡镇间基本农田规划指标调整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虹;邵武市耕地质量变化调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徐晶;吉林省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力;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罗森;郴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顾万帆;富阳市新垦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杨乐艳;南湖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6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496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