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差异分析
本文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耕地质量等别 空间差异 因素指标区 均值二分法 出处:《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县级年度更新数据,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因素指标区的耕地平均等别;采用均值二分法,计算各指标区内各耕地地块等别与平均等别之间的离差;采用等别方差,计算各县(区)利用等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指标区平均等别均低于8等,大部分地区耕地质量等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8等,北京平均水平略高于天津与河北;自然等的离差值域为-3.08~4.90,利用等的离差值域为-5.97~5.16,经济等的离差值域为-5.99~4.24,该地区80%以上的耕地等离差范围在±2等;各区县的耕地利用等方差值域为0~6.13,平原地区各区县的利用等方差较大,山地丘陵区和高原地区的各县利用等方差较小。通过空间差异分析表明,平原地区自然条件稍好,但其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差异较大;西部山区、北部山区和坝上高原区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较大,但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nual updated data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2013 at county level, the area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cultivated land classification of each factor index area, and the mean value dichotomy is u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qual and average areas of cultivated land in each index area is calculated, and the dispersion degree of the utilization of each county (region)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equal vari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equalization of each factor index area is less than 8.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most areas wa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of 9.8, and the average level in Beijing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ianjin and Hebei. The deviation range of natural grade is -3.08 ~ 4.90, that of utilization is -5.97 ~ 5.16, and that of economy is -5.99 ~ 4.24. The range of equal devi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bove 80% in this area is 卤2. The equal variance range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in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is 0 ~ 6.13, while that in plain area is larger, and that in mountainous hilly area and plateau area is smaller. The spatial differ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atural condition of plain are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lain area. However, the utilization level and economic benefit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enhancement potential is great in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Bashang plateau area, but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infrastructure are poor.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Q149;;F301.2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英;;湘潭市耕地质量问题与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王绪奎;孙洋;潘国良;;江苏省耕地质量现状、问题与对策[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3 田燕;杨建锋;;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杨金凤;赵同科;李新荣;张成军;杜连凤;吴琼;;北京市郊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金利;董玉祥;;广州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陈学渊;陈印军;吴永常;卢布;肖碧林;王亚静;;红黄壤地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雁;;浅谈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耕地质量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克宁;;关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9年
9 周庆举;李达辉;陈庆红;;安顺市耕地质量变化及对策[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华为;朱莲;徐龙华;;泰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提高途径[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先明;四川耕地质量状况令人担忧[N];四川日报;2005年
2 彭楚舒邋通讯员 路标;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草案)提交人大二审[N];湖南日报;2007年
3 ;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N];湖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鄢振刚邋李勇;耕地质量进入依法管理新阶段[N];湖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贺正;湖南出台耕地质量管理条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肖彬;贯彻实施《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促进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N];益阳日报;2008年
7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N];益阳日报;2008年
8 孙佑海 柴涛修 赵烨 吉艳琴;耕地保护质量先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吉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甄春延;保护基本农田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N];农民日报;2009年
10 江娜;耕地质量出现新问题不容忽视[N];农民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光花;井工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吕慧敏;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限制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宋景超;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陈兰;基于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乡镇间基本农田规划指标调整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虹;邵武市耕地质量变化调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徐晶;吉林省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力;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罗森;郴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顾万帆;富阳市新垦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杨乐艳;南湖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01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0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