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形成影响
本文关键词: 干旱胁迫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运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出处:《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干旱缺水是限制水稻产量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为探讨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形成影响,选用耐旱型品种东农425和干旱敏感型品种松粳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结合人工控水方式于孕穗期控制土壤水势至0、-10、-25和-40 k Pa,处理21 d后恢复正常灌溉。研究孕穗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干旱胁迫导致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均随土壤水势降低而下降。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表现为籽粒茎鞘叶,茎鞘干物质和源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源/库随干旱程度上升而增加,而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与其相反。抗旱性强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有较强物质积累优势,贮藏物质转运能力明显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干旱胁迫使枝梗性状下降,对枝梗性状影响表现为二次枝梗一次枝梗。干旱胁迫下寒地粳稻由于每穴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造成产量显著下降,降幅随土壤水势降低而逐渐上升。
[Abstract]: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is one of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limiting rice yiel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in cold area japonica rice, drought stress in booting stage was studied. The drought-tolerant cultivar Dongnong 425 and drought sensitive cultivar Songjing 6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oil water potential was controlled to 0 ~ (10) -10 ~ (-25) and -40 k Paat at booting stage by pot culture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water control, and normal irrigation was restored after 21 days of treatment. At booting stag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of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were affected by drought str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at booting stage. Dry matter allocation ratio and source organ dry matter allocation ratio and source / sink ratio of stem and sheat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rought degree, but the dry matter allocation ratio of grain was opposite to that of stem sheath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Drought resistant varieties had strong material accumulation advantage under drought stress. The ability of transport of storage material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weak varieties with drought resistance. Drought stress decreased the character of branch stem, and the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the character of second branch of primary branch of japonica rice was as follows: under drought stress, the number of spikes per hole of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ld region.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seed setting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decrease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104)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GA14B102-02)
【分类号】:S511.22;S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北优质粳稻品种“稻花香2号”分子改良取得重要进展[J];遗传;2013年02期
2 夏明忠;;高原粳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03期
3 肖卿,周家武,廖新华,王建军,张建华,杨晓洪,徐转;从合系品种(系)的特性看云南粳稻的发展趋势[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4期
4 ;粳稻育种实现超高产突破[J];科技致富向导;2005年06期
5 夏明忠;高原粳稻光合生理生态的梯度变化[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1年01期
6 ;农业其它[J];生物技术通报;1997年05期
7 卢宝荣;蔡星星;金鑫;;籼稻和粳稻的高效分子鉴定方法及其在水稻育种和进化研究中的意义[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8 张丽;姜树坤;张喜娟;李丽;郭志富;马慧;陈丽静;王学英;徐正进;钟鸣;;粳稻SRAP分子标记遗传群的构建与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3期
9 陈芳远,卢升安,,易小平,蒋兴村;空间环境诱发粳稻品种对胞质雄性不育保恢突变和亲籼突变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1996年S1期
10 杨伟伟;郑明范;宗永伟;张东;赵壮;李金岐;李兴波;;山区水稻后期气象灾害与发展粳稻的可行性[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正虎;;浅析高原粳稻在保山市示范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2 吴镐均;;机插粳稻分蘖影响因子浅析[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李余生;;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凌;李余生;;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牛付安;程灿;周继华;曹黎明;倪林娟;袁勤;;上海市粳稻品种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玲;秦德荣;万建民;徐大勇;;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宋世枝;;从粳稻的比较优势看豫南“籼改粳”[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刘勇;洞庭湖区再现粳稻生产[N];湖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虎成 通讯员 李习军 赵同增;我省粳稻技术研究中心在新乡成立[N];河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周月光 程范淦;海南试种4个粳稻新品种成功[N];海南日报;2011年
4 孙忻;粳稻托底价大幅提高稳住预期保护生产[N];粮油市场报;2011年
5 记者 熊燕 李启昌;为老少边穷地区选育粳稻新良种[N];云南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范敬群 本报记者 刘志伟;籼稻改粳稻示范丰收在望[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熊洪涛;云南粳稻一路辉煌[N];云南科技报;2008年
8 邵瑞 程梁;“籼改粳”使河南水稻生产面临新机遇[N];农资导报;2007年
9 陈勇;抗洪水稻:“大水没顶”两周仍无恙[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鄂晚17”填补湖北国标一级香型粳稻品种空白[N];湖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洪亮;基于连锁与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的粳稻耐盐性遗传位点解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杨从党;云南立体生态亚区水稻高产机理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夏英俊;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虹;亚种间杂交对东北粳稻的育种贡献[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5 于林惠;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洪德林;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88年
7 金伟栋;太湖流域粳稻杂种优势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郭媛;粳稻穗部性状遗传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作图[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华招;寒地早粳稻骨干亲本稻瘟病抗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10 侯立刚;磷对东北粳稻耐冷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振东;分蘖期不同天数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辛柳;施钾量对寒地粳稻碳水化合物形成积累和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娜;粳稻酚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因型差异与氮素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周娜娜;SSR标记在江苏粳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闵超;籼稻特异表达蛋白(ISP)的分离及其功能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6 王力冬;分蘖期冷水胁迫下施氮量对寒地粳稻生长特性和产质量形成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吕艳超;施氮量对盐胁迫下寒地粳稻生长发育籽粒淀粉积累及产质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胡月婷;寒地粳稻品种资源功能营养品质的筛选及SSR标记关联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高娃;3个粳稻品种光合能力与干物质积累对氮素的响应[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10 陈可伟;高产类型粳稻品种根系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5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1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