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过程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中药渣 堆肥 温室气体 养分 出处:《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中药渣富含纤维素、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等,是制作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的影响,对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中药渣有机肥的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藿香正气液、通天口服混合药液渣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3种高纤维素腐熟速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SM、TEM、TSEM),采用条垛式堆肥系统进行堆肥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排放情况,为中药渣合理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肥过程中温度经历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其中TSM处理的高温期持续时间最长,达到了21 d。在整个堆肥周期内,中药渣堆肥的有机质含量表现为TSMTEMTSEM,至堆肥结束时,TSM、TEM、TSEM处理的中药渣堆肥的有机质为78.3%、76.9%和73.1%;仅TEM(T=(终点C/N比)/(初始C/N比)=0.520.6)和TSEM(T=0.480.6)处理的堆肥达到腐熟标准,但是仅TSEM处理的堆肥总养分含量(5.03%)和总金属含量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且无毒性(GI=54%);同时在堆肥过程中,TSEM处理的CO2排放浓度最低(2.13×105~2.73×105mg·m-3),但是CH4排放量较高。【结论】在藿香正气液、通天口服液混合渣中接种TSEM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反应,实现了堆肥物料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温室气体CH4处理。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idue of Chinese medicine is rich in cellulose and nutritive elements needed for crop growth,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making organic fertilize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on composting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was studi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organic fertilizer. [methods] this paper takes Huoxiang Zhengqi liquid and Tongtian oral mixed liquid residu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mpost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dding three kinds of compound microbial agents with high cellulose decay rate, TSM TTM TSM and TSEM, respectively. The compost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on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ompost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composting of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a stacking composting system.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CO2 and CH4 in composting process was further analyzed,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results] the temperature of compost treated with three kinds of microbial bacteria agents experienced temperature rise period,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and cooling period. The dur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period of TSM treatment was the longest, reaching 21 days.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idue compost is TSMTMTSEM, by the end of composting, the organic mat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 compost treated by TSMSMTEMMA TSEM is 78.3% and 73.1%, only the compost treated with TEMN (initial C / N ratio 0.520.6) and TSEMN 0.480.6 meet the standard of decay,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compost is 78.3% and 73.1%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compost treated by TSM TMT TSEM is 78.3% and 73.1%, respectively. But only the total nutrient content of compost treated with TSEM is 5.03%) and the total metal content is up to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organic fertilizer. The CO2 emission concentration was the lowest 2.13 脳 10 ~ 5 ~ 2.73 脳 10 ~ (5) mg 路m ~ (-3), but the CH4 emission was higher. [conclusion] in the mixture of Huoxiang Zhengqi liquid and Tongtian oral liquid, TSEM microbial bacteria were inoculated to compost reaction. The compost material was reused, reduced and innocuous, but the greenhouse gas CH4 treatmen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18)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健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甘肃农业;2001年03期
2 王美英,曹锦梅;迪尔乐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甘肃农业;2003年10期
3 ;“天雨百禾”牌微生物菌剂[J];农业知识;2012年34期
4 栾陆华;;天下五谷微生物菌剂[J];农业知识;2012年34期
5 栾陆华;;微生物菌剂——天下五谷果蔬宝[J];农业知识;2013年01期
6 王一禾,王续程,芦满济;大圣AM微生物菌剂在几种作物上应用效果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2年09期
7 谭伯勋;“大圣”微生物菌剂是开拓土壤后劲的高效产品[J];甘肃农业;2002年05期
8 唐章亮,蒋健民,李小林,徐志飞;微生物菌剂处理农业废弃物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9 顾玉珍,李宁;秸秆助降解微生物菌剂应用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6期
10 王明友,杨秀凤,郑宪和,郑延海;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杰;郁继华;颉建明;冯致;张国斌;吕剑;;微生物菌剂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应用研究[A];2013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学术年会·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李鸣雷;谷洁;秦清军;高华;;微生物菌剂对麦草鸡粪高温堆肥进程及质量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谷洁;李生秀;秦清军;李鸣雷;高华;;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林先贵;王一明;束中立;黄武建;;畜禽粪便快速发酵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其应用[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明梅;牛明芬;何随成;徐丽;刘峰;;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伟东;李振国;晏磊;王彦杰;高亚梅;;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氨氧化细菌与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占新华;周立祥;黄焕忠;;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理化特性变化(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8 杨柳;付利芝;杨松全;;微生物对堆肥过程中氮素影响的研究[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静娟;周波;张池;张静;许欢;杨小雪;张聪俐;陈旭飞;戴军;;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晓燕;韩鲁佳;黄光群;;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鸡粪工厂化堆肥过程理化指标速测分析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石波;微生物菌剂让土壤恢复健康[N];农民日报;2014年
2 石波;微生物菌剂改土 瘦耕地药到病除[N];河南科技报;2014年
3 技术支持 翠京元有机事业发展中心;“翠京元微生物菌剂”产品及应用技术问答[N];山东科技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周朋良 吕铭辉 通讯员 谢荔;我们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N];山东科技报;2013年
5 谢晓林 付永慧;中药渣培育食用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自刚;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物质转化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孙向平;不同控制条件下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的转化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3 田伟;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以及腐熟度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谷洁;酶活性及微生物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成;堆肥过程N_2O减排控制与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学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贾兴永;生物炭及翻堆频率对鸡粪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丽萍;菜粕与蓝藻混合高温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及光谱学特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锋敏;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参后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杨颂;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参后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段雪娇;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春玉;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湖南煤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小屿;畜禽粪便有机肥重金属铜锌的钝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汪霞;微生物菌剂对碱性土壤氨挥发的控制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雷先德;微生物菌剂在作物化肥减量化技术上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杰;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和玉米秸秆高温腐熟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9 秦清军;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微生物菌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小磊;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7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2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