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Z指数”的吉林省雨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估

发布时间:2018-02-24 21:44

  本文关键词: 安全工程 Z指数 雨涝灾害 评估研究 出处:《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雨涝是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的灾害之一。研究雨涝灾害对吉林这个产粮大省和商品粮输出大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Z指数"计算了吉林省50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1年逐年6月、7月和8月的雨涝发生等级(偏涝、大涝和重涝)。之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与全省当年6—8月逐月偏涝发生站次、大涝发生站次和重涝发生站次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与全省偏涝发生站次回归不显著,与重涝发生站次和大涝发生站次成正相关。其中,重涝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大涝。但农作物受涝除与降雨有关外,还与水利建设投入、土壤特性等其他因素有关。其中水利建设的影响较大,1998年后,吉林省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因此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显著减少。综上所述,应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加强大涝年的准确预报和预警,以有效地切断雨涝灾害链,减少损失。
[Abstract]:Rain and waterlogging is one of the disasters that result in the reduction of crop yield or the end of crop harves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ain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for Jilin Province, which is a big grain-producing province and a big commodity grain export province. The 50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Jilin Province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Z index". From 1980 to 2011, on June, July and August, the grades of rain and waterlogging occurred (partial waterlogging). After that,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ffected area and the area affected by crops and the occurrence stations of partial waterlogging, heavy waterlogging and heavy waterlogging in June and August of that year in the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t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stations of heavy waterlogging occurred in June and August of that year. Crop disaster area and disaster are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artial waterlogging occurrence stations in the province,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avy waterlogging occurrence stations and severe waterlogging occurrence stations, among which, heavy waterlogging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he second is serious waterlogging. But the waterlogging of crop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rainfall, but also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factor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has a greater impact. After 1998, Jilin Province increase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o sum up, we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accurate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in flood years, so as to effectively cut off the chain of rain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and reduce losses.
【作者单位】: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
【基金】: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18) 吉林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分类号】:S4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瑛;赵谦;曹玮;;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2 唐亚平;张凯;李忠娴;李岚;戴新童;严晓瑜;;1964—2008年辽宁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3 刘剑刚;;基于Z指数的辽宁省洪涝灾害时空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马晓群,陈晓艺,盛绍学;安徽省冬小麦渍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民,马晓群,盛绍学,杨太明;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评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2 盛绍学;石磊;李彪;;安徽省油菜涝渍灾害孕灾环境特征及其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3 房稳静;武建华;陈松;李顺利;王参美;梅新建;刘端;;驻马店市渍涝灾害灾损影响因子及损失评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4 康西言;李春强;代立芹;;河北省冬小麦生产干旱风险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6期

5 刘剑刚;李永化;张威;高志远;;辽宁省洪涝灾害规律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6 吴洪颜;高苹;刘梅;;基于太平洋海温的冬小麦春季湿渍害预测模型[J];地理研究;2013年08期

7 杜华明;延军平;;近51年川滇地区气候暖干化与旱涝灾害趋势判断[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8 唐帅;孟振雄;;1956—2010年辽宁西部夏季降水的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22期

9 何萍;白洪强;李矜霄;杨云源;杨和艳;;基于Z指数的昆明市洪涝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5年01期

10 臧迪;程航;张顾炜;;大连市金州区影响大樱桃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绍学;;江淮地区油菜涝渍灾害识别及其指标的研究[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温玉婷;李宁;解伟;刘雪琴;张鹏;吴吉东;;安徽省小麦产量指数保险梯度纯费率等级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晓群;盛绍学;徐敏;陈晓艺;;安徽省江淮地区冬小麦春季涝渍灾害的风险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盛绍学;马晓群;石磊;李彪;;江淮地区油菜涝渍灾害气候生态特征及其指标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房稳静;武建华;陈松;张静;李晨;刘端;;夏玉米洪涝灾害的模拟试验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唐为安;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张宏群;马晓群;陈晓艺;何彬方;范伟;;基于GIS的安徽省冬小麦涝渍灾害脆弱性评价[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8 房稳静;崔幸芳;;夏玉米拔节和抽雄期对田间积水时间长短的敏感性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9 李忠辉;袁福香;刘实;郭春明;曲思邈;;吉林省雨涝灾害对农作物影响评估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10 臧迪;;基于SPI的1961—2012年辽宁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姝;计算智能及其在气象信息分析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07年

2 高晓容;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娄伟平;浙江省大佛龙井产区春季茶叶霜冻灾害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丽格;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胡娜娜;东北三省旱涝时空演变及趋势判断[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剑刚;辽南泥石流活动与降水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曹燕燕;干旱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朴梅花;基于TRMM数据的吉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邵进;典型气候区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及预测模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亚平;张凯;张伟;李忠娴;李岚;赵苗;王瑞莹;;东北雨季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张鹏;迟贵富;李锋;钟子琳;李亮;;“Z指数”在抚顺地区旱涝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3 李金才,魏凤珍,余松烈,于振文;孕穗期湿害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余卫红,方修琦;近50年我国北方地区旱涝的时空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5 黄嘉佑;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1991年03期

6 任尚义;干旱概念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年01期

7 张景书;干旱的定义及其逻辑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03期

8 王希娟;唐红玉;张景华;;近40年青海东部春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小波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3期

9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10 吴林;沈晗;王刚;李江南;;贺州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干旱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光坤;Morlet小波变换理论与应用研究及软件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勇;姚筠;张宏群;张爱民;盛绍学;;安徽省2种干旱遥感定量监测方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东;;宿州市近56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2014年

2 李新生;赵桂香;;山西省干旱特征及主要原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本文编号:1531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31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