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螟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及蛀秆螟虫的DNA条形码分析
本文关键词: DNA条形码 蛀秆螟虫 寄主植物 地理种群 遗传分化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11个不同地理种群大螟、两省市共6种不同寄主上采集的大螟,以及9种不同蛀秆螟虫进行了遗传分化研究,以期弄清多食性蛀秆螟虫的种群分化,以及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蛀秆螟虫物种鉴定的方法和可行性,为作物害虫监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工作及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大螟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本研究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利用已有资料设计特异性引物,以DNA为模板,对广西南宁武鸣、广东广州、江西贵溪、贵州贵阳花溪、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四川青白江、河南原阳、浙江金华这11个地方的水稻大螟进行线粒体基因克隆,均得到预期的709bp长度的COI片段,经NCBI序列比对后,确认其为所需片段。对各种群的遗传距离、固定系数(Fst)、系统发育树及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贵州贵阳花溪与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武鸣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01)均较小,而其他两两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3~0.43之间;各种群中性检验结果为:贵州贵阳花溪及四川青白江种群表现为种内的遗传差异性,广西南宁武鸣种群表现出极显著的种内差异,其他种群内部则无显著性差异;而固定系数Fst及其P值检验表明,长江上游种群与长江中游及长江下游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高,其两两之间的Fst值均大于0.25,而长江中游及长江下游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除去湖南长沙与江苏南京之间很高外,其余均表现为中等偏下水平,长江上、中游各地理分布中,同处同一地理区域的种群之间也存在遗传分化水平很高的情况;聚类分析中,广西南宁武鸣及贵州贵阳花溪水稻大螟只在其中一个分枝中出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种群则交错分布,没有明显的聚类规律,四川青白江种群仅在其中的一个分枝中出现,说明四川种群与其他地方的遗传分化水平较高,广西南宁武鸣、贵州贵阳花溪种群也与其他种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分化水平;Mantel Test结果表明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关系。2、不同寄主上大螟的遗传分化实验选用两个不同地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大螟作为实验样本,分别对江苏吴江水稻、稻茬、牛筋草、稗草、香根草五个寄主材料上的大螟及湖北水稻、茭白两个寄主上的大螟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寄主植物上的大螟之间没有遗传分化,江苏吴江5个寄主材料上的基因流为14.24,说明各寄主材料上大螟之间的基因交流非常丰富;NJ进化树也显示湖北2个寄主上的大螟种群之间,单倍型交错分布,无遗传分化。讨论认为,不管是距离较近的寄主植物间还是距离较远的寄主间,其上的大螟均表现出无遗传分化,这可能与水稻生长期与大螟发生期不完全吻合、寄主植物多样、转移为害较重有关。3、蛀秆螟虫不同种的遗传分化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对大螟、二化螟、甘蔗白螟、黄纹髓草螟、芦苞螟、桃蛀螟、条螟、玉米螟、棘禾草螟等9种不同的蛀秆螟虫进行了编码研究。构建了 9种蛀秆螟虫的NJ进化树,发现各物种均能正确的分为不同的聚类,同时显示出不同物种之间的系统亲缘关系。结合前期的实验将数据进行了整合。讨论认为,DNA条形码技术能够达到对蛀秆螟虫进行物种准确分类的目的,能够建立成为一种田间调查不同虫态的有效鉴定方法,本研究提供的11种蛀秆螟虫的COI编码序列,可以用于田间主要蛀秆螟虫的鉴定。综上所述,本实验共采集不同地区和寄主上的大螟276头,其他蛀秆螟虫9种84头,利用已有的线粒体DNA特异引物,克隆获得360条不同蛀秆螟虫的COI基因片段。对11个不同地理种群和6种不同寄主上的大螟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发现除广西及贵州等个别地理种群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外,不同地理种群和寄主上的大螟都没有明显的分化。11种不同蛀秆螟虫的遗传变异分析证实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准确的反应蛀秆螟虫物种间的遗传关系,并提供了可以用于田间分类鉴定的11种蛀秆螟虫的DNA条形码编码序列。
[Abstract]:In this study , we studied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rice stem borer in Guizhou GuiYang Huaxi and Sichuan Qingbaijiang population by using DNA bar code technique .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was higher than 0.25 ,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was higher than 0.25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host plants in Jiangsu Provinc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host plants is quite rich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wo host plants is not related to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wo host plants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11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and 6 different host populations , it was found that the DNA barcode technology coul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pecies of stem borer , and provided the DNA barcode coding sequence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 classific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丽,刘国琴;一种快速提取小麦DNA的方法[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彭司华,樊龙江,彭小宁,庄树林,杜维,陈良标;Splicing-site recognition of rice (Oryza sativa L.)DNA sequence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3年05期
3 周丽;李飞;魏刚;;动物DNA提取方法概述[J];畜牧与兽医;2008年03期
4 林忠平;刘红军;吴石君;马诚;赵玉锦;王玉秀;;从植物材料中分离D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9年01期
5 陈翠霞,于元杰,,王洪刚;棉花DNA的快速提纯[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6 郭成亮,程东升,郑德胜;RFLPs I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OF RIBOSOMAL DNA FROM THREE SPECIES OF TILITIA[J];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1996年01期
7 ;The Study of Relativity between the DNA Conformation and the Canceration[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1997年02期
8 唐加文;;品牌DNA简说[J];中国农资;2013年35期
9 刘厚淳,段发平;DNA芯片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世界农业;2000年12期
10 杨瑞馥;从土壤中分离DNA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ichael J.Siefkes;Cory O.Brant;Ronald B.Walter;;A novel real-time XL-PCR for DNA damage detection[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Hormonal Regulation and Tumorigenic Role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Dongmei Zhao;Fan Jin;Yuli Qian;Hefeng Huang;;Expression patterns of Dnmtl and Dnmt3b in preimplantational mouse embryos and effects of in-vitro cultures on their expression[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4 姜东成;蒋稼欢;杨力;蔡绍皙;K.-L.Paul Sung;;在聚吡咯微点致动下的DNA杂交行为[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白明慧;翁小成;周翔;;联邻苯二酚类小分子作为DNA交联剂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晔;杜智;杨斌;高英堂;;检测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应用前景(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红;郑江;王良喜;丁国富;鲁永玲;潘文东;罗平;肖光夏;;CpG DNA诱导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EFFECTS OF Ku70-DEFICIENT ON ARSENITE-INDUCED 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AND CELL CYCLE ARREST[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李经建;冀中华;蔡生民;;小沟结合方式中的DNA媒介电荷转移[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1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vofloxacine Hydrochloride and DNA mediated by Cu~(2+)[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满;平安:把“领先”作为DNA[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舒放;编织一个DNA纳米桶[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闫洁;英两无罪公民起诉要求销毁DNA记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何德功;日本制成诊断鱼病的“DNA书”[N];农民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巍巍;DNA样本也能作假[N];科技日报;2009年
6 周斌伟 邹巍;苏州警方应用DNA技术一年侦破案件1887起[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杨天笑;揭秘“神探”DNA[N];苏州日报;2011年
8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李福洋;破除法老DNA的咒语[N];东方早报;2011年
9 常丽君;DNA电路可检测导致疾病的基因损伤[N];科技日报;2012年
10 常丽君;效率和质量:“DNA制造业”两大障碍被攻克[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阳;基于质谱技术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及其氧化衍生物分析[D];武汉大学;2014年
2 池晴佳;DNA动力学与弹性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胡璐璐;哺乳动物DNA去甲基化过程关键酶TET2的三维结构与P暬蒲芯縖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寅洲;基于滚环扩增的DNA自组装技术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黄学锋;精子DNA碎片的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隋江东;APE1促进DNA-PKcs介导hnRNPA1磷酸化及其在有丝分裂期端粒保护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刘松柏;结构特异性核酸酶FEN1在DNA复制及细胞周期过程中的功能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王璐;哺乳动物中亲本DNA甲基化的重编程与继承[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9 齐文靖;染色质改构蛋白BRG1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龙湍;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分析和OsaTRZ2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洪奎;面向可视化纳米操作的DNA运动学建模及误差实时校正方法[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2 闻金燕;水溶性羧基和吡啶基咔咯大环与DNA和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江怿雨;水溶性羧酸卟啉及其配合物与DNA和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志森;比较外周游离循环肿瘤DNA与癌胚抗原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前后肿瘤负荷变化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丁浩;血浆循环DNA完整性及多基因甲基化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王鹏;基于碳点@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用于PML/RARα基因检测[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海青;转碱篷和盐角草总DNA的耐盐紫花苜蓿的选育[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李婷婷;小鼠DNA模式识别重要受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刘瑞斯;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与DNA相互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熊忠;芳香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7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3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