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日光温室玉米秸秆深埋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12:04

  本文选题:日光温室 切入点:深埋秸秆 出处:《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为了解决温室连作障碍导致的土壤环境恶化问题,目前北方日光温室普遍应用深埋玉米秸秆改善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本文通过实验室土柱试验、温室滴灌试验和温室渗灌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深埋玉米秸秆对温室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首先,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土壤和秸秆饱和导水率、饱和含水率、累积蒸发量等参数。其次,利用Hydrus软件对不同试验条件下土壤和秸秆的水分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确定了不同形态秸秆(杆状秸秆、段状秸秆和丝状秸秆)的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及其参数。最后,基于温室渗灌深埋段状秸秆的试验数据对秸秆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深埋玉米秸秆对温室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1)深埋玉米秸秆对温室土壤水分一维垂直运动的影响水分入渗过程中,在沙壤土条件下,深埋杆状秸秆促进土壤水分入渗,其累积入渗量为434mm;深埋段状秸秆抑制土壤水分入渗,其累积入渗量为281 mm;与沙壤土的饱和导水率相比,杆状秸秆和丝状秸秆的饱和导水率较高,其饱和导水率分别为4.01 mm·min-1和1.33 mm·min-1,段状秸秆的饱和导水率较低,其饱和导水率为0.03 mm·min-1;在黏壤土条件下,不同形体的秸秆均促进土壤水分的入渗;与黏壤土饱和导水率相比,不同形态秸秆的饱和导水率均较高。水分蒸发过程中,在沙壤土和黏壤土条件下秸秆深埋均提高了秸秆层下层土壤的含水率;秸秆破碎程度越高,秸秆向周围土壤提供水分的能力越强。段状秸秆与土壤混合减少了土壤的饱和含水率,但是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2)滴灌条件下深埋玉米秸秆对温室土壤水分二维运动的影响温室滴灌条件下,水分入渗过程中,除段状秸秆与土壤混合处理外,其余不同形态深埋秸秆均抑制了土壤水分的入渗;深埋秸秆的形态对水分入渗速率影响不显著。水分蒸发过程中,与无秸秆处理相比,不同形态的深埋秸秆层上层土壤含水率均较低,下层土壤含水率无明显差异,说明秸秆深埋对水分蒸发影响不大。秸秆深埋导致的土壤扰动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明显。(3) 渗灌条件下深埋段状秸秆对温室土壤水分二维运动的影响温室渗灌条件下,从土壤和秸秆的水分分布来看,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垄中秸秆层周围土壤,垄中表层土壤含水率较低。相同深度土壤距离渗灌点水平距离越远,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越小,沟中土壤整体水分变化不明显。温室渗灌条件下,从土壤和秸秆水分水平运移来看,与段状秸秆层水分水平运移距离和速度相比,秸秆层上、下层沙壤土和黏壤土水分水平运移距离较远,水平运移速度较快。同时,下层未扰动土壤水分运移距离和速度均高于上层扰动土壤。2.基于Hydrus软件深埋秸秆条件下温室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基于van Genuchten和Mualem模型,利用Hydrus软件模拟滴灌和渗灌条件下不同形态深埋秸秆土壤水分运动过程,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逆估计方程。获得了不同形态深埋秸秆的饱和导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8.80 cm·h-1(杆状秸秆)、1.22 cm·h-1(丝状秸秆)和0.08 cm·h-1(段状秸秆)。不同形态深埋秸秆的饱和含水率依次分别为0.35 cm3·cm-3(丝状秸秆)、0.27 cm3·cm-3(段状秸秆)和0.21 cm3·cm-3(杆状秸秆)。与段状秸秆和杆状秸秆水分特征曲线相比,杆状秸秆在高吸力段含水率较高,说明杆状秸秆的保水能力较强。在滴灌试验条件下不同形态深埋秸秆秸秆层内最大可利用水量依次为34~46m3·ha-1(丝状秸秆)、约32 m3·ha-1(段状秸秆)、9~20 m3·ha-1(杆状秸秆)。在渗灌条件下深埋段状秸秆秸秆层内最大可利用水量为63~76 m3·ha-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木拉提·胡塞因,虎胆·吐马尔拜;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肖永丽,熊耀湘;地下水浅埋区稻田土壤水分运动模拟[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张耀峰;耿智琳;;一种新形式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的讨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张智勇;栾航;刘清石;;一维腾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4期

5 韩霁昌;罗林涛;侯宪东;;计算机技术在土壤水分运动模拟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7年04期

6 王希望;崔兴凯;;地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模拟软件的设计实现[J];农机化研究;2012年12期

7 张玉龙;;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在土壤水分研究中的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8 罗毅,徐建新,,李宝萍;地表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9 易福华,王升;温度梯度下土壤水分运动理论的实际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1998年06期

10 杨建锋,李宝庆,马瑞,李运生;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田间测定方法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坤;白丹;郝祥琪;;基于遗传算法识别土壤水分运动参数[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郑秀清;;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宋孝玉;李亚娟;蒋俊;马玉霞;;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空间变异性研究进展及展望[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晓惠;魏东平;高志球;刘迁迁;;土壤温度对一种新的强迫恢复方法的敏感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尹万珠;森林与水的关系:缝隙现象和合力水运动(上)[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姚名泽;日光温室玉米秸秆深埋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汪可欣;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陈洪松;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潘英华;物理化学调控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杜咏梅;乔灌篱沟蓄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系统水分运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魏新平;灌溉对作物根区硝酸钾运移影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刚;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软件集成开发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马效松;积雪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迁移规律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3 孟祥莹;ERT与TDR联合反演层状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4 张耀峰;特征有限元法及其在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李红;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试验及数值模拟[D];武汉大学;2005年

6 侯宪东;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计算机模型[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赵晶晶;作物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8 杨坤;基于遗传算法识别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高红贝;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及参数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贾宏伟;石羊河流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空间分布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65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65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