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技术转移研究
本文关键词: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模式探讨——以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工业大学》 2009年
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技术转移研究
许久海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紧密,两岸之间不对等的贸易与投资格局也趋于明显。扭转这一不利格局,积极寻求有力契机,推动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步入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成为本文写作的重大背景。 本文认为,努力打造两岸间经贸关系的技术带动极,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学习、研究、综合了国际技术转移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于两岸间技术转移进行研究的现状;其后,利用国际技术转移粘性模型,对两岸间技术转移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两岸间的产业逐一进行对比,确定出各自的相对优势产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两岸间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定量评估;而后,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大陆的技术转移,分析总结了两岸间技术转移的特点,其间对两岸间的技术依存度以及两岸间的技术转移带动乘数进行测算;再者,立足于现实和未来层面,对两岸间进行技术转移的现有模式和可能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此外,本文还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当前两岸间的技术转移程度进行了量化测度,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对当前两岸间的技术转移效果进行估算。最后,在前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推动和深化未来两岸间的技术转移,做出理论和现实层面的规划与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124.3;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袭著燕;段媛媛;孙长高;;白俄罗斯技术在山东转移的新模式构建[J];科技成果纵横;2011年0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瑾璐;潘志恒;;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黄景章;;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台湾IC产业发展[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3 朱邦耀;罗有贤;李利平;;台湾新竹工业园的技术创新措施及对重庆高新区发展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焦建华;徐翠红;;台湾资讯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2期
5 李桂平;徐远峰;;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中部产业集群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张珺;;技术社区在中国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亚太;2007年04期
7 王建民;吸引台资应作战略性转变[J];开放潮;2002年10期
8 任爱荣;赵一夫;;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模式探讨——以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蔡秀玲;台湾科技与产业发展策略论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霄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建模及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传喜;张昭;张俊飚;;农业技术引进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任蓉;宋静;宗刚;;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驱动机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朱松岭;;台湾民进党当局在两岸“三通”问题上的立场及我应采取的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张玉冰;;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特点及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孟凡臣;苗慧;;跨国并购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闵锐;;基于类生物理论的技术属性及技术转移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曹群;基于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IT产业集群为例[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8 赵建华,阮翔;产业集群吸引FDI的动态累积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5期
9 李娜;;基于集群效应的产业趋同评价[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10 孙群英;毕克新;;企业创新要素协同模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熙宝;张玲玲;;基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炎;刘忠师;;联盟中企业位置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化学药品行业联盟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冠男;;知识产权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技术转移——基于知识霸权的视角[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4 李钒;;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移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付丽;;区域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对策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彭立明;;江苏区域发展中的科技转移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仪德刚;李海静;;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程与成效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许康;叶文忠;;产业集群内技术转移的网络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两岸贸易对两岸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明;台商电子企业大陆投资战略的阶段性特征与转换动因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松飞;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胡士强;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宁;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余运胜;基于产业集群的重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伊力;南昌市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房晓丹;土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基于长三角面板数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汝俊;试谈白俄罗斯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问题[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10期
2 刘正平;欧盟创新驿站与跨国技术转移服务(三)[J];科技创业;2005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英湖;海外华人科技人才及其情况分析[J];八桂侨刊;2000年04期
2 何雄浪;;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3 段小梅;台商投资大陆的新趋势及前景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4 黄蓉,艾静;中国正在着力打造技术标准体系[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07期
5 魏守华;企业集群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6期
6 薛澜,陶海青;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一种“撒网”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7 李非;“近台快攻”——福建对台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J];开放潮;2001年05期
8 李秋斌;;区域投资效益乘数与台商投资福建的状况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9 郑胜利;;台商大陆研发投资的现状与特点——以昆山制造业台商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徐清;刘义圣;;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问题新探——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华瑶;;城乡技术转移中的几个新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1985年05期
2 康荣平;;技术的要素与技术转移的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6年05期
3 张明国;国际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关于技术转移深层问题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02期
4 唐宏力,黄鹂,刘福华,查之玲;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技术转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5 黄唯德;;技术转移的理论、实践和经济效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黄擎明,汪翔;技术转移中的技术选择与评价[J];科研管理;1987年01期
7 华宏勋;美国的航天科研成果商品化[J];航天工业管理;1995年07期
8 赵树宽,冯若华,胡晓敏;略论我国技术转移的有效途径[J];技术经济;1996年10期
9 范小虎,陈很荣,仰书纲;技术转移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10 彭纪生,刘春林;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转移的冷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政;;技术转移中政府职能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钒;;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移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龚玉环;;大学技术转移:对有关认识误区的一个解读[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宏;;搞好军用个体防护装备技术转移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希良;王若水;;WTO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环境友好技术转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张明国;;西部大开发中的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李志男;张京成;苗润莲;;技术转移竞争情报平台建设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王传仕;;农业技术水平与梯度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9 卢山;罗长坤;;高校原创药物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叶尚杰;鲁礼瑞;;网络经济下技术转移的发展与思考[A];首届中国技术市场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刘月青 王晓芹;[N];泰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刘远;[N];南京日报;2011年
3 金洪征;[N];科技日报;2004年
4 北京中农博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发洪;[N];北京商报;2009年
5 咨询中心;[N];福建科技报;2009年
6 记者 武建玲;[N];郑州日报;2009年
7 娄山 轩家红 孙明恒;[N];蚌埠日报;2010年
8 记者刘纪生 通讯员屈薛勇;[N];中国冶金报;2010年
9 记者 张晔;[N];科技日报;2010年
10 刘春燕 彭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知识粘性与技术转移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叶宝忠;基于技术转移集合体模式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范黎波;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陈永奇;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冯春丽;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熊曼辰;基于概念设计的中国企业接受国际企业技术转移的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冰;技术转移中的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倪晓觎;跨国公司FDI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久海;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技术转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2 赵利斌;入世后长城信息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3 葛勇;我国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何晓然;我国技术中介机构的运行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林林;我国技术传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健;半导体企业PD的技术转移[D];复旦大学;2009年
7 卞爱钧;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博弈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牛芳;新时期加速我国技术转移的战略研究[D];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5年
9 庞莹;高技术多层次渗透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肖桂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江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模式探讨——以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5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