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1960—2014年松嫩草地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

发布时间:2018-03-13 01:34

  本文选题:极端气候事件 切入点:气候变化 出处:《应用生态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1960—2014年松嫩草地13个气象站点的日值记录数据,计算与区域水旱寒热灾害、植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14个极端气候指数;利用线性趋势法、间断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Sen斜率估计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松嫩草地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势与时空格局.结果表明:表征极端高温指数的夏日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暖持续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表征低温指数的霜日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冷持续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区域变暖趋势显著;区域极端低温的增幅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昼;1970—2009年区域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各指数突变也集中发生在这一时期;表征极端降水的各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普通日降水强度和持续干燥指数呈下降趋势,5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年湿期降水总量和持续湿润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表明区域气候呈微弱的暖湿化特征;松嫩草地南部和北部地区是对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的区域;对极端降水指数而言,各指数南北分异特征明显,区域北部以变湿为主要特征,而南部则以变干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区域西南部的干旱风险较高.
[Abstract]:Based on the daily data of 13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ongnen grassland from 1960 to 2014, 14 extreme climate indice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flood, drought, cold and heat disasters and vegeta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calculated, and the linear trend method is used. The method of discontinuous trend analysis, such as Mann-Kendall test, Sen slope estimation and sliding t tes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trend and space-time pattern of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in Songnen grassland. The number of frost days, cold days, cold days, cold days and cold persistence indexes all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and the regional warming trend was significant. The increase of 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range of night temperature increase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daytime temperature, and the trend of regional climate warming is obvious from 1970 to 2009. The abrupt change of each index also occurs in this period. In 5th,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the strong precipitation,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in the wet period and the continuous wetting index showed a slight upward trend, while the average daily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the continuous drying index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the strong precipitation,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in the wet period and the continuous humidity index showed a weak upward trend in 5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climate shows weak warm humid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regions of Songnen grassland a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climate warming; for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ex, the north and south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ces are obvious, and the wetting is the main featur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In the south, drying is the main feature, especially drought risk is higher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reg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5B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412016KJ046) 国家气候中心项目(2015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491)资助~~
【分类号】:S8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威;韦志刚;郑志远;董文杰;;1964-2013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温度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J];高原气象;2016年04期

2 马齐云;张继权;王永芳;张峰;乌日娜;;内蒙古牧区牧草生长季干旱特征及预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7期

3 杜国明;孙晓兵;王介勇;;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演化的时空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2期

4 李洋;王玉辉;吕晓敏;叶永昌;汲玉河;;1961-2013年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及变化[J];资源科学;2015年12期

5 段亚雯;朱克云;马柱国;杨庆;;中国区域1961~2010年降水集中指数(PCI)的变化及月分配特征[J];大气科学;2014年06期

6 高妍;冯起;李宗省;王钰;宋智渊;张晗;;祁连山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极端气候变化[J];中国沙漠;2014年03期

7 张安康;张丽娟;徐虹;姜蓝齐;吴霜;;松嫩平原百年(1901—2009)生长季干旱趋势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8 闫慧敏;陈伟娜;杨方兴;刘纪远;胡云锋;冀咏赞;;过去50年内蒙古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特征[J];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9 ZHAO Chun-Yu;WANG Ying;ZHOU Xiao-Yu;CUI Yan;LIU Yu-Lian;SHI Da-Ming;YU Hong-Min;LIU Yu-Ying;;Changes in Climatic Factors and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1961-2010[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13年02期

10 王琼;张明军;王圣杰;骆书飞;汪宝龙;朱小凡;;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J];地理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祥云;朱仲元;宋小园;席小康;;近50a锡林河流域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2 程增辉;陆宝宏;王慧凤;熊丝;胡越;;山东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及预测[J];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05期

3 佟晓辉;刘向培;贾庆宇;赫英明;杨成荫;;1960~2011年中国日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7年03期

4 高雪;李谷成;尹朝静;;极端气候变化及其对水稻气候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5 贾艳青;张勃;张耀宗;唐敏;马彬;王国强;刘秀丽;罗正明;;城市化对长三角地区极端气温影响的时空分异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5期

6 张婷;高庆九;孙玉婷;;不同时间尺度下中国东部夏季最高温度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J];高原气象;2017年02期

7 赵锐锋;苏丽;祝稳;;1961—2012年西北干旱区极端温度事件季节性时空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2期

8 焦美龄;路亚奇;王燕凌;;1965—2015年庆阳塬区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2期

9 汪天广;刘普幸;;中国"热极"吐鲁番酷热期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4期

10 黄安;许月卿;郝晋珉;孙丕苓;刘超;郑伟然;;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贤玲;马柱国;巩远发;;全球典型干湿变化区域水汽收支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5年05期

2 冯禹;崔宁博;徐燕梅;张振平;王君勤;;贵州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3 那音太;;基于SPI指数的近50a内蒙古地区干旱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4 赵煜飞;朱江;;近50年中国降水格点日值数据集精度及评估[J];高原气象;2015年01期

5 黄生志;黄强;王义民;陈昱潼;;基于SPI的渭河流域干旱特征演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5年01期

6 牛方曲;王志强;胡月;宋涛;胡志丁;;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7 杜华明;延军平;王鹏涛;;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灾害及其对暖干气候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1期

8 彭建;刘志聪;刘焱序;;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6期

9 孙斌;高志海;王红岩;吴俊君;李长龙;;近30年京津风沙源区气候干湿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11期

10 孙鹏;张强;白云岗;张江辉;邓晓宇;刘剑宇;;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新疆水文气象干旱研究[J];地理研究;201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淑红;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强度与频率的研究减少其对西部大开发工程的不利影响[J];新疆气象;2002年02期

2 祝昌汉,张强,陈峪;2002年我国十大极端气候事件[J];灾害学;2003年02期

3 王欣;曹宇辉;刘时银;陶建军;阳岳龙;林剑;莫宏伟;;湘潭市近20a来夏极端气候事件诊断分析[J];热带地理;2006年01期

4 丁裕国;;探讨灾害规律的理论基础—极端气候事件概率[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年01期

5 冯相昭;邹骥;马珊;王雪臣;;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6 王欣;凌娟;莫宏伟;林剑;张勇;李振国;;长株潭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J];热带地理;2008年06期

7 杨淑萍;赵光平;穆建华;苏占胜;马力文;陈晓娟;;宁夏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沙漠;2008年06期

8 白美兰;郝润全;高建峰;刘宏伟;;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评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2期

9 杨萍;封国林;刘伟东;侯威;孙树鹏;;空间点过程理论在极端气候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10年03期

10 廖妙婵;孙雅坤;;论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莉;戴新刚;张宇;;内蒙古气温极端气候事件检测及变化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吴必文;王胜;田红;徐敏;谢五三;;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特征分析[A];华中区域气象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勇;沈新勇;李清泉;;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元丰;韩冰;;极端气候事件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林;李凤霞;朱西德;常国刚;郭安红;;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东;;宿州近61a气温极端气候事件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C];2014年

7 莫伟强;许吟隆;黎伟标;;华南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情景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刘海涛;杨洁;;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进展[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9 娄德君;李治民;王冀;;近50年来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胡丽华;吴乃庚;王伟;张贤坤;;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江门极端气候事件增多[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赵斌;如何看待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4年

2 记者 沈沁芳 通讯员 安伟;山西去年极端气候事件损失超百亿[N];发展导报;2008年

3 通讯员 郑广芬;宁夏极端气候事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陆铭 王苗;去年我省极端气候事件增加[N];湖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吴红缨;遭遇百年最强暴雨 重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郭秀英 李俊有;降低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N];赤峰日报;2007年

7 记者 赖敏;重旱区旱情达极端气候事件标准[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记者 刘毅;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将增加[N];人民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杨金志 张建松;应对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应选“无悔”策略[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穆巍;“五月大旱六月雨”与闰五月无关[N];哈尔滨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海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蔡文香;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邓北胜;极端气候事件研究规律[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秀;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D];新疆大学;2015年

2 章大全;极端气候事件诊断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赵娟;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晶;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数值模拟及其对土壤湿度异常响应的敏感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张颖娴;宁夏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情景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李明娟;陕西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情景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7 董庆林;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颖;1955~2004年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刘昌波;SRES A1B情景下中国地区21世纪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模拟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10 杨方兴;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及其与NDVI的相关性[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4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04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f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