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湿度分布特征的小尺度土壤碳通量空间采样策略

发布时间:2018-03-16 08:03

  本文选题:土壤呼吸 切入点:采样策略 出处:《生态学报》2016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土壤碳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很强,传统的随机抽样方法无法对区域土壤碳通量进行准确估算,而多点采样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及设备成本,因此确定适当的采样点数量及分布策略对于区域土壤碳通量的测算非常重要。提出一种基于湿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小尺度土壤碳通量空间采样策略:首先利用无线传感网密集测量区域的土壤湿度,根据湿度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监测区域,通过Hammond Mc Cullagh方程计算各子区域内的最优采样点数量,最终确定整个监测区域的空间采样点部署策略。提出的方法考虑了各子区域间土壤碳通量空间分布的差异,使得采样点的部署位置与土壤碳通量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证明:土壤碳通量部署策略能够获得比均匀部署策略、随机部署策略更高的区域土壤碳通量估算准确度。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trong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carbon flux, the traditional random sampling method can not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soil carbon flux, and multi-point sampling requires a lot of manpower and equipment cost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poin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soil carbon fluxes. A small scale spatial sampl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isture is proposed: firstly, wireless is used to measure soil carbon fluxes. Dense measurement of soil moisture in the area by the sensor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idity data, the monitoring area is divided, and the number of optimal sampling points in each sub-region is calculated by Hammond Mc Cullagh equation. Finally, the spatial sampling point deployment strategy of the whole monitoring area is determined. The proposed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f soil carbon fluxes among subreg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carbon flux deployment strategy can obtain more uniform deployment strategy than uniform deployment strategy. Higher accuracy of regional soil carbon flux estimation with random deploy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绍兴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3-4-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03236)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专项(2012C13011-1)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3R412052)
【分类号】:S15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维华;李思恩;;西北旱区葡萄园水碳通量耦合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0年05期

2 温旭丁;赵仲辉;邓湘雯;;基于神经网络的杉木人工林碳通量影响因素的选择[J];广东林业科技;2014年02期

3 李超;胡海波;;次生栎林生态系统碳通量与环境因子非对称响应机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4 路亚坤;刘加珍;陈永金;陈诗越;;东平湖湖滨带农田土壤碳通量的动态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5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碳通量原位监测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3期

6 朱清芳;红雨;高丽;闫志坚;王慧;刘和平;;油蒿群落土壤碳通量日动态变化特征[J];中国草地学报;2012年03期

7 吴萍;吴克宁;李爱新;;江西省碳通量时空演变与模型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11期

8 蒋琰;胡海波;张学仕;薛建辉;;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海波;马明国;王旭峰;谭俊磊;耿丽英;于文凭;家淑珍;;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6期

10 顾峰雪;曹明奎;温学发;刘允芬;陶波;;亚热带针叶林水碳通量的模拟及其与观测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姜楠;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测定与土壤碳通量的贡献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袁庄鹏;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林晓渝;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马X;基于贝叶斯—克里金的土壤碳通量空间分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5 李宇环;台湾亚热带云雾林碳通量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丽;基于GOSAT数据的全球碳通量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树键;恩施烟区典型烟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8 温旭丁;ANN模型在亚热带杉木林CO_2通量研究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9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19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