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2005年

发布时间:2016-11-02 12:27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选择性流动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2005年

辽宁发展精准农业的思考

扈立家  

【摘要】: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由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及生物技术支持的定时、定量实施耕作与管理的高产、优质、低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技术层面上,“精准农业”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工程技术集成应用于获取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根据辽宁省发展精准农业面临的问题,文中给出了发展思路

【作者单位】:
【分类号】:F327
【正文快照】:

一、精准农业内涵及应用意义精准农业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和农业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由农业发达国家逐步推广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加入了发展精准农业的行列,并在北京、上海、陕西、黑龙江、新疆等地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实验区,探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仰洪,杨星卫,陆贤,薛正平,段项锁,张天桥;精准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年01期

2 陈建能;21世纪精确农业的新内涵及我国的发展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刘金铜,陈谋询,蔡虹,田魁祥,云正明;我国精准农业实施的技术体系与行动对策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年03期

4 罗锡文,张泰岭,洪添胜;“精细农业”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1年02期

5 陈立平,赵春江,刘学馨,杜小鸿;精确农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微,赵同科,方正,王树涛;精准农业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2 张定祥,史学正,周明江;论精确农业与中国土壤信息化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刘喜珍,郝义德;GPS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4 富强,杨长保,杨毅恒;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王振中;“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5年04期

6 杨联安,杨粉莉,谈大卫;基于WebGIS的果园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J];测绘通报;2005年09期

7 郝鹏飞,刘刚,蒋文科,刘建华;支持精确农业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信息处理的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8 赵新,罗锡文,麻硕士;精细农业技术思想在草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04年04期

9 史新民;精确农业的由来与我国的应用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杨联安;我国精确农业发展策略初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懋华;;关于精细农业试验示范与发展研究的思考[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杜森;高祥照;;基于GIS的农田农化信息管理探讨[A];中国化肥100年回眸——化肥在中国应用100年纪念[C];2002年

3 陈桂芬;李志红;王国伟;姚玉霞;初立冬;;吉林省“数字农业”研究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刚;邢一春;张立梅;;基于掌上电脑的田间数据无线采集系统的研究[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锡文;臧英;周志艳;;精细农业中农情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民赞;张文革;李相平;钱东平;刘俊峰;刘刚;;谷物实时测产技术研究[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春;郭庆丰;蔡德利;;基于组件技术的精准农业GIS设计与开发[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Huajiang Gao Gang Liu Research Centre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INTELLIGENT CONTROL TERMINAL USING YIELD MONITOR AND VARIABLE RATE TASK BASED ON CAN BUS[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ISIITA)[C];2005年

9 Yuansheng Wang~(1,2) Chunjiang Zhao~1 Jihua Wang~1 Liangyun Liu~1 Yuchun Pan~1 Chao Zhang~1 Xuexin ~1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100089,P.R.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Forest University,100083,P.R.China;BEIJING WEBGIS-BAS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ISIITA)[C];2005年

10 Wei Ma~1 Xiu Wang~2 Zhen Lu~2 Liping Chen~1 Baoguo Li~3 Miao Gao~1 1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Beijing 100097,China; 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30 Xueyuan Road,Haidian district,100083,China; 3 School of Automobile,Beihang University,37 Xueyuan Road,Haidian district,100083,China;DESIGN FOR THE GREENHOUSE VARIABLE RATE SPRAYER CONTROLLER BASED ON ATMEGA16L[A];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ISIITA)[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爱武;资源-环境-植物系统中热物理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刚;支持精细农业实践的农田空间分布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3 刘伟东;高光谱遥感土壤信息提取与挖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4 庞昌乐;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系统控制策略和模糊综合控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5 张淑娟;基于GPS和GIS的精细农业田间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陈立平;精准农业变量施肥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漫;农田谷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邝继双;基于GIS组件的农田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方慧;基于掌上电脑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裘正军;基于GPS、GIS及虚拟仪器的精细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洋;丘陵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廖宗建;基于GPS、GIS的精确农业自动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卢珊;长岭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熊士胜;3S技术在水利系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5 郝鹏飞;精确农业实践中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邢献芳;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CPPGIS)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杨振超;生菜水培营养液配方模型构建及专家系统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臧荣克;精确农业中产量监测系统的实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符海月;基于ComGIS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饶晓燕;基于掌上电脑的GPS数据采集器的开发[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邝朴生;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及实施概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邝朴生,刘刚,邝继双;精细农业技术体系初探[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3 张利民,罗锡文;差分GPS定位技术在土壤耕作阻力测量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4 陈立平,赵春江,刘学馨,杜小鸿;精确农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5 张波屏;农业机械化论坛——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之路[J];农业机械学报;2000年03期

6 赵其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土壤学报;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连顺;;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2 刘艳;;中国农村性别差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任君;马惠英;;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瓶颈问题[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4 ;北京凯拓三元生物农业技术有限公司[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5 刘纯彬;王晓军;;劳动力选择性流动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徐新建;;农业技术和环境保护关系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7 王竹明;朱训永;薛世芳;;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8 田翠杰;;基于DEA方法的天津农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9 王宏杰;;菇农采纳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我国食用菌主产省292位菇农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萍;;台资农业企业投资祖国大陆的溢出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马九杰;;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晓芸;于冷;;上海市种植业农民技术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张宏军;刘学;叶纪明;李香菊;;除草剂精准施药新技术概述[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崔和瑞;宗义湘;乔颖丽;;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研究[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白城市委党校课题组;谢玉璞;;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农业信息化的积极作用及构建路径[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印万芬;;新雅酒伴侣的营养成分的研究[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高其发;孙楚明;王长庆;;关于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学忙;;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助 推城市生态文明[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普社;张凯;;武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兆璋;[N];兵团日报(汉);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建胜;[N];河南科技报;2005年

3 记者 刘红薇 通讯员 张志刚;[N];保定日报;2008年

4 郭思然 牛普业;[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记者 吴晓燕;[N];农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雅琼;[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记者 曹茸;[N];农民日报;2009年

8 陈仁泽;[N];四川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李学华;[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崔悦;[N];新农村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傅素英;中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周衍平;农业技术产权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黄富成;汉代农业生产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鲁柏祥;基于知识的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刘笑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杨巍;我国粮食作物技术进步模式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赵立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崔宁波;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经济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刚;宋朝劝农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明文;新时期构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杨列亮;枣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刘利萍;GIS技术支持下农业技术进步与血吸虫防治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尹会娜;河南国营黄泛区农场的农业技术改良研究(1951-1965年)[D];河南大学;2009年

6 祁英华;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萍;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单昆;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服务有效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石荣斌;建设新农村时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细高;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选择性流动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2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