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恢复年限弃渣场入渗特征研究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0 10:52

  本文选题:弃渣场 切入点:入渗特征 出处:《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分析弃渣场入渗性能及其植被恢复效应,采用野外双环入渗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不同恢复年限弃渣场入渗特征。结果表明:(1)弃渣场恢复年限2个月(P1),2a(P2),4a(P3)和桑树林地(P4)的初始入渗率依次为11.32,9.34,15.84,19.38mm/min,稳定入渗率为4.64,3.62,6.71,7.81mm/min;桑树林地的稳定入渗率为3个弃渣场的1.68,2.16,1.16倍;(2)Kastiakov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通用经验模型、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905~0.956;(3)入渗特征值与土壤容重,20~5mm,5~2mm颗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2~0.075 mm颗粒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4)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入渗能力排序依次为P4(2.398)P3(0.792)P1(-1.104)P2(-2.089);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弃渣场入渗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且接近桑树林地。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iltration performance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ffect of the abandoned slag field, the field double-ring infiltr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was 11.32% 9.34% 15.84 mm / min, and the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was 4.64.62 卤6.71 卤7.81 mm / min for mulberry forest land, and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was 11.32 ~ 9.34 ~ 15.84 mm / min for mulberry forest land, respectively, and the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was 4.643 ~ 3.62 ~ 6.71 ~ 7.81 mm / min for mulberry forest land, and for mulberry forest land, respectively,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was 11.32 ~ 9.34 ~ 15.84 mm / min and the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was 4.64.62 ~ 6.71 ~ 7.81 mm / min, respectively. The fitting effect of Kastiakov mode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orton model and Philip model.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is 0.905 ~ 0.956 ~ (3)) the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bulk density of 205mm ~ 5mm ~ (2mm) and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on-capillary porosity. The order of soil infiltration ability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P _ 4N _ (2.398N) P _ (1) P _ (1) P _ (1) P _ (1) P _ (1.104) (P _ (1)) -2.089 ~ (9); with the increase of restoration years, the infilt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waste residue field was improved better and close to that of mulberry forest land.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重庆市水利局科技项目“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研究”(2012),“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水土流失规律研究”(2011)
【分类号】:S1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毅;;从水土保持角度优化水电站弃渣场设计初探[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9期

2 姜凯,金中彦,刘树宏;万家寨引黄工程处理弃渣的方法及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09期

3 于辉;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弃渣临时防护措施[J];吉林水利;2003年05期

4 王美芝,许兆义,杨成永;铁路工程建设弃渣流失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4年01期

5 刘建伟;史东梅;马晓刚;刘益军;;弃渣场边坡稳定性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5期

6 阮品红;;浅谈柏洋水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1年02期

7 邓星桂;;某水利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8 周林勇;雷孝章;;我国西南山区中小水电站临河(沟)型弃渣场处理措施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09期

9 白东升;陈路然;范金星;;煤层气液化项目水土保持弃渣场设计[J];山西水利;2013年09期

10 邓克;;简述永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绿化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运领;吴伟;;白鹤滩水电站特大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笑;孙鹏;陈艳丽;刘素君;;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设计[A];水与水技术(第二辑)选编[C];2012年

3 周军军;方贵平;;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2[C];2012年

4 邱景;雷孝章;杨建霞;陈平安;;岷江上游水电工程临河型弃渣场水土流失量预测研究[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经验交流材料[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芹;郑创新;;沟道型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危害及工程防护措施分析[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李静文 黄启源;名山县:督促弃渣场落实水保方案[N];雅安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毛翠香;“三同时”在这里为何难以落实[N];青海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毛翠香;让“水电走廊”山绿水清天蓝[N];青海日报;2010年

4 向家坝工程建设部供稿;保持水土为己任 严格遵守“三同时”[N];中国水利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峰;天山北坡山区水利工程弃渣场水土流失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屈晓婉;秦巴山区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植被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3 吕钊;宁北风蚀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植被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8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38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