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
本文选题:小陇山林区 切入点:土壤入渗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选择小陇山林区最适宜的涵养水源森林类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方法】采用环刀法对小陇山林区6种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6种主要林地土壤稳渗率依次为:锐齿栎林(6.52mm/min)阔叶混交林(5.30mm/min)油松林(4.89mm/min)华山松林(4.48mm/min)日本落叶松林(3.87mm/min)无林地(3.62mm/min);Kostiakov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同一林地类型土壤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初渗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稳渗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阔叶林土壤入渗能力较强,可有效改善生态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type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in Xiaolongshan forest area, [methods] soi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x main types of forest land in Xiaolongshan forest regi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circular knife method. [results] the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of soil in 6 main forest land was 6.52mm / min in oak forest and 5.30mm / min in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Pinus tabulaeformis 4.89 mm / min) Chinese pine forest 4.48 mm / min) Japanese larch forest 3.87 mm / min) No forest land 3.62 mm / min Kostiakov model has higher fitting accuracy for soil infiltration process;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and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of the same forest l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and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density. [conclusion] the soil infiltration ability of broad-leaved forest is relatively stro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ecological quality.
【作者单位】: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基金】:甘肃省天水市科技支撑项目“小陇山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三平;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野生经济林木野外鉴别方法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年04期
2 张建华;张宋智;胡卫兵;马建伟;温玉强;;小陇山林业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研建[J];甘肃科技;2010年19期
3 徐文;甘肃小陇山林区抗癌植物资源[J];经济林研究;2004年02期
4 蔡继增;杨庆森;;小陇山林区的蝶类资源[J];林业实用技术;2014年08期
5 周丽芳;;浅谈小陇山林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林地落界问题[J];甘肃科技;2014年09期
6 何栋材;;森林固碳效益的经济核算——以甘肃小陇山林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7 张景文;;浅谈小陇山林区发展经济林产业的思路与对策[J];甘肃科技;2007年12期
8 蔺岩雄;王得祥;刘小林;杨海裕;袁一超;;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候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曹福安;程文全;;小陇山林区珍稀树种资源及其价值探讨[J];甘肃科技;2008年17期
10 杨小刚;胡宏;;小陇山林区可持续经营模式研究[J];甘肃科技;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三祥;;小陇山林区兴林富民的调查与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张海军;黄选瑞;张淑兰;赵文杰;张东升;;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初探[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3 马宗亚;黄选瑞;胡玉山;张玉珍;;天保工程资金投入政策分析与建议——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例[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宇兴;小陇山林区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N];甘肃日报;2006年
2 张辉 王晓雷;小陇山的新蓝图[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建卿;绿播小陇山[N];甘肃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宇兴;小陇山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N];甘肃日报;2010年
5 张树平;小陇山林业局取得多项林业科技成果[N];天水日报;2007年
6 田葆华;小陇山森林15年后实现可持续经营[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记者 王宇兴;小陇山生态旅游成新亮点[N];甘肃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石言 洪野;生态文明的葳蕤之花[N];天水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张瑛春 宋奋奇;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今春造林4.5万亩[N];天水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宇兴 实习生 马昊莹;小陇山生态游成亮点[N];甘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堂仁;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映栋;小陇山栎类林群落空间结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米彩燕;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发育和动态规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海军;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俊华;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土壤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40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4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