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高蛋白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及其耐氨氮机制解析

发布时间:2018-03-23 13:18

  本文选题:高蛋白有机废物 切入点:厌氧消化 出处:《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7期


【摘要】:病死及自然灾害产生的大量畜禽尸体的不恰当处理处置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卫生和公众安全隐患.本研究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对畜禽尸体这类高蛋白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进行尝试,旨在探索其适宜的有机负荷条件、系统的稳定性及潜在的氨抑制风险.研究表明高蛋白有机废物(以猪肉作为实验样品)作为厌氧消化基质时,系统稳定运行的有机负荷能够达倒(4.76±0.41)kg·m~(-3)·d~(-1);同时,VS降解率、单位体积沼气产率、单位添加VS沼气产率、单位降解VS沼气产率以及甲烷含量分别能达到95%、(3.72±0.21)L·L~(-1)·d~(-1)、(0.78±0.02)m~3·kg~(-1)、(0.82±0.02)m~3·kg~(-1)以及65%.在该条件下,TAN和FAN的浓度与系统产气性能没有直接线性关系,且在浓度高达5700 mg·L~(-1)和700 mg·L~(-1)时未呈现对系统的明显抑制作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法对系统内古菌种群相对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中氨抑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者消除的原因可能为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优势地位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以及整个产甲烷菌种群在系统运行过程所得到的明显驯化.
[Abstract]:Improper disposal of a large number of animal carcasses caused by diseases and natural disasters will br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public safety risks. This study used anaerobic digestion technology to treat high protein organic wastes such as animal carcasses. To try out the innocuous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organic loading conditions,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the potential ammonia inhibition risk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igh protein organic wastes (using pork as experimental samples) are used as anaerobic digestible substrates. The organic load of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can reach 4.76 卤0.41)kg / m ~ (-3) DU ~ (-1) D ~ (-1),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vs, the yield of biogas per unit volume, the yield of biogas per unit added vs, the yield of biogas per unit of added vs can be obtained. The biogas yield and methane content per unit degradation of vs can reach 95% 卤0.21 L L ~ (-1) L ~ (-1), respectively.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re is no direc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 and FAN and the gas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under these conditions, 0.78 卤0.02)m~3 路kg ~ (-1) ~ (-1) ~ 0.82 卤0.02)m~3 ~ (-1) 路kg ~ (-1) 路L ~ (-1) 路L ~ (-1) ~ (-1) ~ (-1) ~ 0.78 卤0.02)m~3 ~ (-1) 路L ~ (-1) 路L ~ (-1),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as high as 5700 mg / L ~ (-1) and 700 mg / L ~ (-1), there was no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ystem. To some extent, the ammonia inhibition problem can be alleviated or eliminated becaus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Methanosarcina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and the whole methanogenic bacteria has been obviously domesticated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低碳型分质供排水和废物资源化系统应用研究(No.2012DFG91380)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No.2014BAL02B02)~~
【分类号】:X7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明霞;李秀金;李来庆;刘研萍;;蔬菜废物两步批式厌氧消化产气实验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2 付云霞;张文阳;王凤;朱亚兰;刘丹娅;;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生化单基质的厌氧消化[J];四川环境;2008年02期

3 邹星星;郑正;陈广银;李继红;杨世关;;稻草中温厌氧消化产气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鲍安红;;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试验[J];农机化研究;2009年02期

5 高艳娇;赵树立;刘元;;金属离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J];辽宁化工;2010年03期

6 杨浩;邓良伟;孔垂雪;刘刈;李淑兰;樊战辉;;低维持厌氧消化系统及其出水后处理利用技术[J];中国沼气;2010年02期

7 吕波;蒲贵兵;;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中氮的转化行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9期

8 李静;丁怡斐;肖勤;;接种对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2期

9 杨双春;邓丹;梁丹丹;潘一;;国内外厌氧消化模型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2年25期

10 周仲魁;孙占学;高柏;;温度对高校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艳霄;林聪;黄莹;程东林;;生活垃圾与人粪尿混合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吴铎;管冬兴;吕凡;邵立明;何品晶;;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工况优化及抑制因素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卢旭珍;邱凌;张波;;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动力学分析[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4 吴根义;谭建纯;颜智勇;杨仁斌;;厌氧消化时间对养猪场废水处理影响[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典;孙轶斐;王伟;朱天乐;;生物质废物中温联合厌氧消化的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潘云霞;;微量金属元素对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的作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段娜;林聪;苏珊;;秸秆厌氧消化系统pH调控措施初探[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吴香尧;;四川省畜禽粪便的能源环境工程建设探讨[A];四川省农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C];2006年

9 张晶晶;于振滨;宋美芹;;热水解处理技术及其应用[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强;兰社益;汪萍;崔丽凤;张珂;;石灰草浆蒸煮废液厌氧消化两段工艺中试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卫东邋通讯员 房树芬;从技术到制度[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慧;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工艺特性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裴占江;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率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庞云芝;基于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碱预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4 李建昌;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池勇志;微波结合碱解预处理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记市;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关键生态因子强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左壮;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产酸特性及回流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蔚静雯;剩余污泥温度分级—生物分相厌氧消化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翔;厌氧消化-SBR-絮凝组合工艺处理牛粪废水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10 吴云;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高杰;外源氢强化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数学模拟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仲猛;居民生物质垃圾浆料沉降性能及相关分层物厌氧消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礼;牛粪和鸭粪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宋丽;蔬菜废物两级强化水解厌氧消化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刘德江;家畜粪便厌氧消化特性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高志坚;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7 宋永民;汽爆玉米秸秆高温固态阶梯厌氧消化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璐;食醋工业废弃物厌氧消化性能及预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付云霞;城市生活垃圾单基质厌氧消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毛菁菁;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3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53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9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