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界面结构的岩溶生态系统枯落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8 12:32

  本文选题:喀斯特 切入点:界面类型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喀斯特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生境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来研究喀斯特地区枯落物的相关特征,必须将其与小生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以在喀斯特地区因岩石的出现而出现的各种界面系统为基础来研究枯落物相关特征,探讨在喀斯特地区养分的循环利用特点及界面结构系统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喀斯特生态系统生境的特点,将岩溶生态系统界面划分为三种类型:土石界面,土界面和石界面。对研究区各界面类型面积进行计算,结果为:土石界面、土界面和石界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9.64%,59.62%和30.74%。(2)在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个植被类型中,枯落物新鲜层厚度最大的是热带季雨林(0.38cm),可能与其高温多雨气候、群落生活型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有关;枯落物半分解层厚度最大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0.40cm),与其分解率较低有关;腐殖质厚度最大的是热带雨林(0.52cm)。在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这三个不同演替阶段中,灌丛新鲜层枯落物厚度最大(0.60cm),这与采样点地形有关;次生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最大(0.96cm),可能是因为降水少、枯落物分解率低;腐殖质层厚度最大的是原生林(1.01cm)。界面对枯落物厚度有显著影响:石界面面积增大会引起枯落物厚度减小以及分解率降低,土界面面积增大会引起枯落物厚度增大以及分解率升高。(3)对古林箐、哀牢山和石林这三个地点的枯落物分解率进行研究,枯落物年分解率大小顺序为:古林箐(60.6±0.012%)哀牢山(42.03±0.032%)石林(33.69±0.129%)。古林箐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雨较多,气温较高,微生物活跃,枯落物分解速率较快;哀牢山属于亚热带中山湿润气候,但是分解率快于石林,主要是由于哀牢山降雨较多。三种气候类型下枯落物年分解率差异显著(P0.05)。(4)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种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新鲜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热带季雨林,因为其气候类型分干湿两季,干季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枯落物凋落量较大;半分解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于分解率较低引起枯落物半分解层残留量较大。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这三种植被演替阶段枯落物新鲜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原生林,主要与原生林生物多样性较高有关;半分解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次生林,与分解率较低枯落物残留量较大有关。在喀斯特地区,界面类型对枯落物养分含量有影响,土界面和土石界面对枯落物新鲜层和半分解层铵氮、硝氮、钾、磷含量影响较大;而石界面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突出。(5)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腐殖质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热带雨林,这与枯落物对土壤养分的补给有关;淋溶层养分最低的是热带季雨林,主要原因是枯落物分解率较低,对土壤养分的补给较少,同时干季降雨较少会降低养分的运移效率。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草丛和裸地这五种植被演替阶段土壤腐殖质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原生林,最低的是草丛和裸地;土壤淋溶层养分含量最高的原生林,最低的是草丛和裸地。界面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尤其土界面在土壤养分的累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6)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种植被类型下热带季雨林的养分循环效率最高,热带季雨林的雨热环境与热带雨林相比要差,同时土壤和枯落物养分含量要低,植被通过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或者降低养分损失以适应环境;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这三个植被演替阶段养分循环效率最高的是灌丛,随着生态系统的退化,植物在没有足够养分的情况下,会选择通过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来适应胁迫环境。在喀斯特地区土界面基本上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对养分循环起着关键作用。(7)植被类型,植被演替阶段、界面类型对枯落物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喀斯特地区养分循环速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Abstract]: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soil interface , the soil interface and the stone interface area account for 9.64 % , 59.62 % and 30.74 % of the total area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soil interface , the soil interface and the stone interface area account for 9.64 % , 59.62 % and 30.74 % of the total area respectively . ( 4 ) The highest nutrient content of litter in tropical rain forest ,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and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 leaved forest is the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litter . ( 6 ) The nutrient cycling efficiency of the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is the highest in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 the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and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 leaved forest .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坤凯;费东红;;退耕还林地枯落物层容水特性研究[J];中国林业;2010年15期

2 苏宁虎;林地枯落物最佳蓄积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生态学报;1988年02期

3 齐之尧;;森林枯落物研究的基本途径[J];天津农业科学;1991年01期

4 臧廷亮,张金池;森林枯落物的蓄水保土功能[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王佑民;中国林地枯落物持水保土作用研究概况[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4期

6 袁梦仙,李琳,李凤英;坡面植被枯落物层的拦沙效应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年05期

7 王锐萍;刘强;彭少麟;林开豪;文艳;薛宁;;尖峰岭不同树种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季冬;关文彬;谢春华;;贡嘎山暗针叶林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9 赵艳云;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10 刘硕;;青海省大通县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龙健;冉景丞;;贵州喀斯特森林枯落物与土壤修复潜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耿绍波;杨晓菲;饶良懿;陈凯;;缙云山黛湖保护站不同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张启东;方自力;谢强;王蒙;杨晗;杨培清;杨学军;;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4 孙一荣;朱教君;于立忠;张金鑫;;森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孙艳红;张洪江;程金花;王玉杰;程云;石健;;重庆缙云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曼;黄土丘陵区典型植物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氮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Luc Nhu Trung;黄土高原牧草枯落物对阔叶纯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薛志婧;黄土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典型植物枯落物分解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牛小云;日本落叶松枯落物分解过程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孙龙;枯落物对土壤分离过程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6 李强;松嫩平原弃耕地演替过程中枯落物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7 米彩红;黄土高原人工纯林枯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对土壤极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德生;山东泰安黄前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王栋;长江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对降雨产流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莫菲;六盘山洪沟小流域森林植被的水文影响与模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民英;基于界面结构的岩溶生态系统枯落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赵勇;不同间伐强度下秦岭三种类型森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曹俊斌;关帝山天然次生林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皓;陇东典型草原—滩羊轮牧系统羊粪和枯落物的分解特征[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永浩;南京城郊主要林分类型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王苗苗;典型草原—滩羊轮牧系统枯落物和羊粪的分解特征及其生态服务价值[D];兰州大学;2012年

7 尤健健;抚育间伐对黄龙山油松林林木生长、形质与枯落物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徐军;林冠和枯落物结构对水分截留和溅蚀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陈百灵;抚育强度对大兴安岭用材林地表径流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10 武鹏艳;兰州南山4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水文效应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6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76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