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侵蚀产沙与水力学特征参数关系模拟
本文选题:侵蚀产沙 切入点:水力学参数 出处:《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坡面侵蚀产沙主要受坡面径流动态过程的影响,表征坡面径流过程特征是水力学特征参数。为了研究坡面侵蚀产沙与主要水力学特征参数的关系,揭示坡面侵蚀产沙的水动力学机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通过不同坡长和雨强的组合试验,基于跨雨强和跨坡长的综合性分析的思路,应用经典水力学计算和统计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特定坡度(20°)下,5个坡长(1,2,3,4,5m)13个降雨强度的试验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设计雨强(0.65~2.0mm/min)和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都属于缓流,雨强0.7mm/min都为层流,呈现紊流的最小雨强为1.01mm/min;(2)坡长对弗汝德数和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对剪切力、径流深和雷诺数的影响很小,3m坡长是坡面径流过程的波动步长,是模拟试验研究坡面径流水动力学参数的最小设计坡长;(3)流速是坡面侵蚀产沙的主要影响参数,剪切力是判断坡面侵蚀产沙强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这些研究结论为实地大范围通过径流量和流速来预测侵蚀产沙的强度提供了简便快速的判断方法。
[Abstract]:Slope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slope runoff,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on slope surface and mai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he hydrodynamic mechanism of slope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s revealed. By means of 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and combined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slope lengths and rainfall intensities,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ross rain intensity and cross slope length is presented. Using the method of classical hydraulics calculation and statistical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monitoring data of 13 rainfall intensities at 5 slope lengths (1 ~ 2 ~ 3 ~ 3 ~ 3 ~ 3 ~ 4 ~ 5 ~ 5 m) under a given slope (20 掳)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range of design rain intensity of 0.65 卤2.0 mm / min) and slope, The slope runoff belongs to the slow flow, the rain intensity 0.7mm/min is laminar flow, the minimum rain intensity of the turbulent flow is 1.01mm / min / min / 2) the slope lengt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roude number and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hear force. The influence of runoff depth and Reynolds number is very small. The slope length of 3 m is the fluctuation step of runoff process on the slope. It is the minimum design of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of runoff in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e flow velocity is the main influence parameter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on slope surface. Shear stress is one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exes to judge the intensity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on slope surface. These conclusions provide 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intensity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through runoff and velocity in a large scal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1221)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纪根,蔡强国,刘前进,樊良新;地理信息系统与侵蚀产沙模型集成研究述评[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6期
2 刘纪根,蔡强国,樊良新,刘前进;流域侵蚀产沙模拟研究中的尺度转换方法[J];泥沙研究;2004年03期
3 王占礼,黄新会,牛振华;国内主要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评述[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4 袁再健,蔡强国,卜崇峰;嘉陵江李子口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5 秦富仓,余新晓,张满良,姜吉荣;植被对小流域汇流及侵蚀产沙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6 鲁建功;郭成久;魏英林;;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7 杜俊;师长兴;胡大伟;王红兵;范小黎;;长江上游侵蚀产沙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8 张平仓,刘玉民,张仲子;皇甫川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及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2年02期
9 许炯心;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特征[J];科学通报;1994年11期
10 郑粉莉,唐克丽,白红英;林地开垦后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的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鹏;李占斌;鲁克新;;黄土区草地土壤侵蚀产沙垂直变化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2 蔡强国;刘纪根;;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尺度转换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唐政洪;蔡强国;李忠武;许峰;;侵蚀产沙模型及GIS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郭彦彪;李占斌;崔灵周;;黄土高原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5 唐政洪;蔡强国;许峰;王忠科;吴淑安;;基于GIS的农林复合经营的侵蚀控制模拟研究[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姚文艺 王玲玲;侵蚀产沙的动力-植被调控机制[N];中国水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霞;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动力过程与调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建祥;近30年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3 崔灵周;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特征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花利忠;基于AnnAGNPS模型的流域侵蚀产沙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5 秦富仓;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侯建才;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示踪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具瑞;小流域侵蚀产沙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志杰;延河流域植被与侵蚀产沙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俊道;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侵蚀产沙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前进;基于GIS的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研究——以晋西王家沟流域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刘纪根;坡耕地施加PAM降雨入渗产流及侵蚀产沙规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廖义善;基于GIS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侵蚀产沙模拟及尺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建波;基于DEM的流域地貌形态特征量化及侵蚀产沙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段庆彬;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径流与侵蚀产沙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王贞;神东煤田不同下垫面侵蚀产沙规律及水动力参数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本文编号:1684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68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