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间作马铃薯覆盖不同地膜对土壤温湿度和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2 11:05

  本文选题:间作 切入点:不同地膜 出处:《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以马铃薯与玉米间作体系中的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马铃薯覆盖不同地膜对土壤温湿度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和马铃薯生长前期的土壤温度,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P0.01)。在与玉米间作条件下,白色地膜覆盖马铃薯对水分的保持效果最好,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其次是黑色地膜覆盖。在马铃薯出苗期至块茎形成期间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以后,白色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在马铃薯与玉米间作体系中马铃薯用白色地膜覆盖,其增产效果优于黑色地膜和降解地膜。
[Abstract]:The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potato mulching on soi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yield were studied by field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lm mulch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temperatu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potato growth,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potato (P0.01).The soil temperature of the film mulching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emergence stage to tuber formation, and the soil temperature of the white film mulching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reatments after the potato tuber expansion stage.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of potato and maize, the potato was covered with white mulching film, 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yield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black film and degradable film.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496)
【分类号】:S532;S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胜利;龙光强;杨超;汤利;郑毅;;施氮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05期

2 王芳;刘雁南;赵文;;推进中国马铃薯主食化进程研究[J];世界农业;2016年03期

3 王红丽;张绪成;于显枫;马一凡;侯慧芝;;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年16期

4 王华;崔建荣;冯玲;姜海刚;;马铃薯不同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产量效应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年06期

5 赵鸿;王润元;王鹤龄;张凯;杨泽粟;王春玲;;半干旱雨养区苗期土壤温湿度增加对马铃薯生物量积累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3年02期

6 李启红;马惠;;昭通市昭阳区玉米套种秋马铃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20期

7 莫招业;秦江敏;蔡国芬;潘桂萍;;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辣椒长辣七号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2年04期

8 王连喜;钱蕊;曹宁;韩颖娟;李剑萍;李琪;;地膜覆盖对粉用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年05期

9 高鸿飞;;不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7期

10 买自珍;;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温及水分效应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鸿高;李建宾;顾才上;吴伯志;;间作马铃薯覆盖不同地膜对土壤温湿度和产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1期

2 敖俊华;周文灵;陈迪文;黄振瑞;黄莹;卢颖林;李奇伟;江永;;全田宽膜覆盖对耕层土壤水分及甘蔗生长的影响[J];甘蔗糖业;2016年05期

3 孙梦媛;刘景辉;杨彦明;;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种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6年05期

4 陈其泰;陈晓军;何新春;王长魁;张强强;赵丽梅;;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及土壤温度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6年09期

5 辛忠清;;隆德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及主食化专用品种推广示范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18期

6 姚玉璧;雷俊;牛海洋;南海燕;张秀云;;气候变暖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8期

7 安娜;董美;宛煜嵩;金芜军;李亮;;转基因马铃薯的研究现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年04期

8 张祖金;;不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6年07期

9 姚玉璧;王润元;刘鹏枭;南海燕;;气候暖干化对半干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6年03期

10 李玉娥;马义成;许丽芸;金胜利;张兴荃;;不同颜色地膜对花椰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娟;秦军红;谷建苗;仇志军;周俊;谢开云;卢肖平;;从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谈中国马铃薯的主粮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年07期

2 卢肖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王晓维;杨文亭;缪建群;徐健程;万进荣;聂亚平;黄国勤;;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18期

4 辛宽;;秋季覆盖黑色地膜垄作侧播马铃薯综合效益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4年03期

5 王林;王琦;张恩和;刘青林;俞华林;;间作与施氮对秸秆覆盖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08期

6 夏芳琴;姜小凤;董博;郭天文;;不同覆盖时期和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条件和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4年07期

7 买自珍;佘萍;买娟;王勇;周皓蕾;米治明;陆俊武;金学平;;半干旱区不同覆膜时期、方式与膜色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1期

8 李志贤;杨文亭;王建武;;甘蔗-甜玉米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年01期

9 王红丽;宋尚有;张绪成;高世铭;于显枫;马一凡;;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10 赵建华;孙建好;陈伟;李伟绮;;不同作物与玉米间套作对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运芳;西藏发展马铃薯问题研究[J];西藏科技;2000年05期

2 滕修有;;提高马铃薯产量新法[J];农家科技;2000年03期

3 洪殿玉,李广忠,于金昌;“讷河模式”在指导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马铃薯;2001年02期

4 徐江,李玉清,秦军;发挥区域优势 发展马铃薯生产[J];上海农业科技;2001年06期

5 侯利霞,铁双贵,丁勇,张天才;如何生产脱毒微型马铃薯[J];农村百事通;2001年17期

6 田种存;高效多功能复合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种业;2002年11期

7 季相金,安景文,王祥珍,解占军,刘煜东,于立宏;育苗专用土壤调制剂在马铃薯上的初步应用效果[J];杂粮作物;2002年03期

8 孔令郁;马铃薯合作88号肥料与密度丰产栽培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2年04期

9 张丽华;哈密地区马铃薯资源开发前景探讨[J];新疆农机化;2002年04期

10 孔俊英;苏艳娜;;国外马铃薯生产及消费[J];农村科技;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雅玲;李继承;刘明月;;湖南省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探析[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2 邱北玲;毛国伟;;关于加快发展呼伦贝尔马铃薯生产优势的新型模式的探讨[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樊民夫;李久昌;王淑仔;;论山西省马铃薯资源的开发利用[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4 朱锡义;杨文光;;开发21世纪健康食品—马铃薯[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5 张勇飞;王兴原;谢庆华;龙维彪;;制约滇西北马铃薯生产主要因素的调查[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远学;田恒林;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陈家吉;;恩施州新型通风储藏库储藏的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7 郭志乾;吴林科;;微集流集雨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8 刘宏胜;;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栽培措施[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9 程群;田恒林;沈艳芬;朱云芬;张远学;高剑华;;不同叶面肥用量对马铃薯影响效果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10 杨国苍;董学敏;廖召发;杨买全;刘成林;;施用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光明;西藏马铃薯前景看好[N];今日信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崇宁;把马铃薯做成一个大产业[N];凉山日报(汉);2005年

3 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供稿;重新认识马铃薯[N];云南日报;2001年

4 通讯员  谌海军 刘健 记者  郭云飞;冷市镇马铃薯漂洋过海[N];湖南日报;2006年

5 陈颐;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大[N];经济日报;2008年

6 傅云威;马铃薯种植受到全球重视[N];农民日报;2008年

7 石元清;峨边成为我市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县[N];乐山日报;2008年

8 傅世忠邋李若鹏;呼和浩特局为马铃薯运输开辟绿色通道[N];人民铁道;2008年

9 本报记者 石元清;马铃薯鼓了峨边农民“钱袋子”[N];乐山日报;2008年

10 徐波 邹宁;我国马铃薯深加工产业潜力巨大[N];国际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明;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成分鉴定及其生物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孙小花;复种与施氮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文婷;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水氮对其的调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石建斌;马铃薯赤霉素合成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GA2ox1、GA20ox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青海大学;2016年

5 王春玲;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张自强;马铃薯杂交种优质高产抗黑痣病株系选育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7 聂利珍;应用拟南芥CDPK1基因提高马铃薯抗旱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星;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技术初探[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9 焦峰;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10 李勤志;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杏春;豫马铃薯二号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海超;马铃薯在摆动分离筛上的动力学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朝友;利川市马铃薯生产的技术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4 葛茜;汉中丘陵山区马铃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建国;施肥对旱作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6 刘腾飞;SbSnRK1对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调控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黎学记;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引种试验及病害快速监测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8 牛红霞;不同培肥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和土壤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9 杨庆飞;马铃薯/玉米套作品种配置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赵里红;套作马铃薯密度和施氮量的生理效应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00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00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