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我国甘薯秧蔓粉碎还田装备发展概况与趋势

发布时间:2018-04-02 12:04

  本文选题:甘薯 切入点:碎蔓机 出处:《农机化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甘薯是垄作蔓生型作物,我国虽是甘薯生产大国,但甘薯藤蔓机械去除技术及装备发展却较为滞后。为此,在分析甘薯秧蔓形态特征、种植概况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秧蔓处理机械发展现状、类型,并简要分析了碎蔓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秧蔓处理机械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类似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加快甘薯碎蔓机械的优化发展。
[Abstract]:Sweet potato is a kind of ridge crop. Although our country is a big country of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th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mechanical removal of sweet potato vines are lagging behin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s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lant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ypes of seedling processing machine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crusher,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seedling processing machinery. The similar structure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crusher machinery.
【作者单位】: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SRS-11-B-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 YFD0701604) 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CX(14)2005)
【分类号】:S224.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玲,朱兴风;甘薯阳畦育苗新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2年01期

2 ;晋甘薯4号[J];山西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3 康志河,杨国红,李新美;河南省甘薯生产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4年01期

4 张学芝,陈立涛,姜成选,梅福杰,张善云,李松;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5 张松树,刘兰服;河北省甘薯发展优势及产业化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6 武宗信,冯文龙,解红娥;山西省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7 ;“全国甘薯育种及产业化学术研讨会”的预备通知[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3期

8 赵淑芝;;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5年07期

9 何胜生;;甘薯的药用价值及其加工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10 ;鲜甘薯的贮藏[J];中国农村科技;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李秀英;李强;张允刚;后猛;唐维;马代夫;;植物生长调剂在甘薯萌芽上应用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后猛;李强;马代夫;张允刚;王欣;唐维;李秀英;;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其相关性分析[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古英洪;陶向;王海燕;郑文;刘震;张义正;;甘薯转录组序列的从头组装与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雷玄肆;;浮梁县甘薯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及区划[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章明清;李娟;孔庆波;姚宝全;颜明娟;林琼;;福建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君;刘亚菊;张华;;光波对甘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彭德良;宛菲;何月秋;;甘薯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乔奇;张德胜;秦艳红;田雨婷;王永江;张振臣;;中国甘薯病毒种类的初步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曾绍华;蒲志刚;阎文昭;;甘薯抗黑斑病cDNA文库构建及EST序列分析[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武志朴;杨文香;李亚宁;张汀;刘大群;;甘薯茎线虫分离方法的改进[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试验站 河北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张松树;做好甘薯窖藏管理[N];河北科技报;2013年

2 见习记者 李伟;我省甘薯如何参与国际竞争[N];河南科技报;2001年

3 白继林;卢龙甘薯制品堪称“一奇”[N];农民日报;2002年

4 杨贝;甘薯贮藏期的管理[N];河南科技报;2006年

5 闫建智;卢龙甘薯家族再添“新丁”[N];秦皇岛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舒萍;甘薯:燃料乙醇的新希望[N];四川科技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志东;中日韩三国甘薯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8 胡琳泊;迁安扣庄乡甘薯变脸成“龙”头[N];农民日报;2004年

9 通讯员 田宝印;“巨无霸”甘薯角逐擂台赛[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高传立;让甘薯助力粮食与能源安全[N];徐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中;不同种群甘薯茎线虫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差异及机理[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腾腾;甘薯秧蔓回收机的设计[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马标;甘薯高清除性切蔓技术及其装置研究与优化设计[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召森;两种重要甘薯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范平民(PHAM BINH DAN);广西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及2种病毒(SPFMV和SPLCV)的基因组序列分析[D];广西大学;2016年

5 耿朝辉;丘陵区土层厚度和土壤耕作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6 赵仕婷;甘薯脂质的组成及抗癌活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7 郭婷;冻融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品质影响及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梅;甘薯水溶性糖蛋白的分离及高效凝胶色谱测定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张晓霄;不同工艺干燥甘薯饲喂肉鸡效果及机制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乔贞贞;农杆菌介导hrpZ_(Psg12)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0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00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