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壤侵蚀估算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本文选题:土壤侵蚀 切入点:RMMF模型 出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5期
【摘要】: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程度。为定量分析生态工程实施前后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基于GIS技术和RMMF模型,对环江县1991、2000和2010年土壤侵蚀进行模拟,并采用邻近水文站和径流小区泥沙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991、2000和2010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76.36、76.46和49.60 t/(km~2·a),与相关监测数据比较一致;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34.76万、34.80万和22.58万t,主要来源于非喀斯特区(均约占全县侵蚀总量的94%)。研究区微度侵蚀面积占90%以上,轻度及以上等级所占比例较小。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旱地远大于其他类型,其次是中覆盖度草地和其他林地。相同降雨条件下,由于旱地面积减少,2010年土壤侵蚀量较1991年减少4.21万t;2010年喀斯特区、非喀斯特区土壤侵蚀量较2000年分别减少了4.21%和8.76%。这预示生态工程实施后,环江县耕地减少、林地增加,土壤侵蚀减少。本研究为评估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现状以及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The shallow and unreasonable land use in karst area results in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exacerbates the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soil erosion and its response to land us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oil erosion was simulated in Huanjiang County in 1991 ~ 2000 and 2010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and RMMF model.The sediment monitoring data of adjacent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runoff plot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the study area in 1991 and 2010 was 76.36 ~ 76.46 and 49.60 t/(km~2 / a respectively,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levant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total soil erosion was 347600 ~ 34.8 million and 225800 t respectively, which mainly came from non-karst area (about 94% of the total erosion in the whole county).The area of micro-erosion is more than 90%, and the proportion of mild and above grade is small.Comparing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dryland is much larger than other types, followed by middle coverage grassland and other woodland.Under the same rainfall conditions, 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decreased by 42100 t in 2010 compared with 1991, and decreased by 4.21% and 8.76% respectively in 2010 compared with 2000 in karst and non-karst areas.This indicates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logical project, the cultivated land in Huanjiang county decreases, the forest land increases and the soil erosion decreases.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karst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黔桂喀斯特山地水土要素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2015CB4527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土流失/漏失关键过程与阻控技术”(2016YFC0502403)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旮,崔伟宏;缅甸中部干旱地区土壤侵蚀的分析[J];遥感学报;2000年03期
2 刘钦普;美国土壤侵蚀治理的历史、现状和问题[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3 王少军,张志;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景观形成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5期
4 John.W.Peterson PE;美国控制土壤侵蚀的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5 Taro Uchida,Takahisa MiZuayma,Akitsu Kimoto ,Yuko Asano;中国东南部利用铯-137观测荒坡土壤侵蚀的局限性[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6 杨胜天,朱启疆,张卫国;应用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监测贵阳市土壤侵蚀[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7 任兆选;美国土壤侵蚀实验室马克博士来绥考察[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8期
8 ;澳大利亚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9 ;美国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10 ;日本的土壤侵蚀概念与法规[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婧;吴健生;王秀茹;郑茂坤;;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何伯干;;福建晋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危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王继增;刘平;;广东省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黄毅;张玉龙;曹忠杰;高云彪;蔡景平;;辽宁省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8 双瑞;双书东;程焕玲;;河南省不同土壤侵蚀区主要侵蚀特征及防治措施与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9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赵春华;张学兵;杨开望;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丁树文;;替代能源措施对三峡地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观平;东莞土壤侵蚀59平方公里[N];东莞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土壤侵蚀快速调查与水土保持评估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黄河报;2007年
3 记者 李锋德 李坤;辽宁全国首个完成高分辨率水土流失调查[N];中国水利报;2007年
4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N];辽宁日报;2007年
5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于琪洋 刘孝盈 陈月红 提供;美国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果[N];中国水利报;2007年
6 马涛 陈润梅;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的GIS系统通过验收[N];黄河报;2007年
7 张庆华;水土流失,比想象的更严重[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黄信川 陈德刚;再造秀美山川[N];北大荒日报;2011年
9 记者 夏明 通讯员 任晓军;陕西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研究取得初步成效[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年
10 访谈专家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玉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课题[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陕永杰;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大学;2011年
2 程楠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地貌形态耦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3 郁科科;陇中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气候变化耦合特征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4 徐仪红;辽东湾沿岸土壤中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示踪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滕洪芬;基于多源信息的潜在土壤侵蚀估算与数字制图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林惠花;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9 华丽;“人—自然”耦合下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防治区划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兴县土壤侵蚀及景观格局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尚书;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许福慧;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侵蚀治理效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闫帅;土壤侵蚀空间估算与土地利用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苗连朋;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与水沙变化响应关系模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耀军;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7 路彩玲;海原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8 吴胡强;大别山上舍小流域不同林分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宓莹;云南大石坝水库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泥沙来源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昱程;黑土坡耕地玉米苗期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运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02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0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