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碎石土坡地不同植被配置下的养分流失途径

发布时间:2018-04-03 14:21

  本文选题:植被类型 切入点:覆盖度 出处:《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对碎石土壤坡地养分流失途径的影响,采用模拟径流小区降雨,研究了6种植被配置模式下地表径流、壤中流及侵蚀泥沙氮、磷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坡地氮流失量比裸地减少了0.91~4.60倍,磷流失量减少了6.25~63.9倍,养分控制效果排序为草灌草本灌木裸地。6种植被配置下的地表径流、壤中流及侵蚀泥沙养分流失量存在显著差异,裸地氮、磷的主要损失途径是侵蚀泥沙,灌木是地表径流,草本与草灌结合处理则是地表径流和壤中流;而草本、灌木以及草灌结合土壤磷的主要损失途径是侵蚀泥沙与地表径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植物覆盖措施对含碎石土裸地氮、磷的流失起到显著的截留作用,主要通过由侵蚀泥沙向非侵蚀泥沙途径转化而实现对氮磷的截留。灌木覆盖度与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量、径流总量的氮磷流失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壤中流的氮磷流失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
[Abstract]: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utrient loss between soil flow and erosion sediment. The main loss way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bare soil are erosion of sediment, shrub is surface runoff, the combination of herbaceous and grass irrigation is surface runoff and middle flow of soil, while herbaceous is the main way of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The main loss way of shrub and grass combined with soil phosphorus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and surface runoff.Different plant cover measur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bare soil to gravel soil, mainly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rosion sediment to non-erosion sediment path to achieve the intercep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hrub coverage and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in surface runoff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of runoff and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in soil.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项目(CKWV2015208KY)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KF201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50,51278281) 三峡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5CX127)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东;黄志霖;肖文发;曾立雄;;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养分流失控制[J];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2 蒲玉琳;谢德体;林超文;倪九派;魏朝富;;紫色土区不同植物篱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3期

3 陈玲;刘德富;宋林旭;崔玉洁;张革;;不同雨强下黄棕壤坡耕地径流养分输出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6期

4 常龙飞;王晓龙;李恒鹏;胡锋;;巢湖典型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壤中流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5 王升;王全九;董文财;赵伟;;黄土坡面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4期

6 吴昌广;周志翔;肖文发;王鹏程;汪涛;黄子杰;;基于MODIS NDVI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J];林业科学;2012年01期

7 张燕;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磷素流失的土壤影响因子[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4期

8 林超文;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涂仕华;;不同雨强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养分损失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9 黄利玲;王子芳;高明;季轶群;;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不同坡度土壤磷素流失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1期

10 林超文;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付登伟;涂仕华;蒲波;;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辉;田超;刘青青;汤腾宇;郭福涛;;长汀县1982—2006年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向芬;宋志禹;周凌云;李维;刘红艳;段继华;周品谦;包小村;肖宏儒;;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6年12期

3 王计磊;吴发启;;种植玉米对黄土坡面径流侵蚀特征及养分流失量的影响[J];泥沙研究;2016年06期

4 胡万里;刘宏斌;鲁耀;付斌;段宗颜;陈兴位;;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年11期

5 季军民;刘庆广;;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20期

6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郑家明;刘洋;杨宁;冯良山;白伟;;辽西地区坡耕地垄膜沟种对土壤侵蚀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20期

7 袁溪;潘忠成;李敏;刘峰;;雨强和坡度对裸地径流颗粒物及磷素流失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10期

8 俞慧云;韩冰;陈本建;俞联平;;古浪县草原资源及其温性草原植被覆盖及生产力评价[J];草原与草坪;2016年05期

9 马悦;郭年冬;张瑞芳;周大迈;王红;张爱军;;片麻岩坡面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5期

10 杨英;喻喜良;文敏;任煜X;;基于RS的长株潭绿心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荣;万伏红;崔鸿侠;庞宏东;潘磊;唐华;;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定位监测[J];湖北林业科技;2014年04期

2 韩黎阳;黄志霖;肖文发;田耀武;曾立雄;吴东;;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对氮磷输出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4年03期

3 曾立雄;肖文发;黄志霖;雷静品;王鹏程;谭本旺;;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1期

4 黄志霖;田耀武;肖文发;马德举;;三峡库区典型农林流域景观格局对径流和泥沙输出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3期

5 陈裴裴;吴家森;郑小龙;姜培坤;吴建军;;不同施肥对雷竹林径流及渗漏水中氮形态流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6 蒲玉琳;谢德体;林超文;魏朝富;;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7 肖波;喻定芳;赵梅;王庆海;申小波;;保护性耕作与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8 赵宇;陈晓燕;康静雯;;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面养分流失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1期

9 蔡先立;周运超;刘晓云;马礼平;田箫;;不同行数植物篱对红枫湖坡耕地养分的拦截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5期

10 潘磊;唐万鹏;肖文发;史玉虎;曾立雄;黄志霖;;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林地水文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H.R.von Uexkull;李桂生;许能琨;万国保;;橡胶树的需钾量[J];热带作物译丛;1982年02期

2 王桂苓;马友华;石润圭;黄文星;孙兴旺;吴春蕾;;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3 陈磊;李占斌;李鹏;于国强;贾莲莲;;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S1期

4 高桂娟;李志丹;韩瑞宏;关见留;;应用于生态工程恢复技术改进基质的养分流失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5 王帅兵;刘华;朱朝辉;赵普天;赵云永;;坡地养分流失研究现状及控制技术[J];绿色科技;2012年06期

6 苏明娟;王超;;红壤坡地养分流失预报模型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3年05期

7 佘雕,吴发启,刘丽莉;黄X⊥裂至魇Ч媛沙跆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黄生斌;刘宝元;孙江;刘晓霞;路炳军;段淑怀;;密云县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9 董敦义;张彪;张灿强;杨艳刚;潘春霞;王斌;;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J];资源科学;2011年08期

10 张展羽;左长清;刘玉含;张靖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作用过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前进;于兴修;;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养分流失监测[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姚帮松;;水蚀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流失过程模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新虎;张展羽;杨洁;王超;;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地下径流养分流失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君;郄瑞卿;孙彦君;王继红;;吉林省中部黑土耕层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傅志兴;湛方栋;李元;祖艳群;;滇池流域玉米蔬菜套作对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艳平;郑粉莉;;不同土壤水文条件下红壤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过程的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维农;减少农家肥养分流失有“四招”[N];吉林农村报;2008年

2 记者 王朝霞;撂荒土地养分流失 导致水体环境污染[N];甘肃日报;2003年

3 记者 曹陇生邋通讯员 任晓军;我省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获初步成效[N];陕西日报;2007年

4 薛华;谨防农家肥养分流失[N];陕西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志林;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淑鑫;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对水稻土土壤及养分流失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子龙;太行山石灰岩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小强;间作种植模式对云南省中部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易彩琼;水蚀风蚀交错区坡地退耕草地的水转化特征及养分流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朱少威;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刘彬彬;施肥及植被覆盖对三峡库区旱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付斌;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军健;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洋;江西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姚娜;丹江口库区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特点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05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05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