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农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和季节特征
本文选题:大气边界层高度 切入点:稻麦轮作农田 出处:《气象科技》2017年03期
【摘要】:利用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寿县稻麦轮作农田区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的高时间分辨率温度廓线资料,结合位温梯度法,计算了该站点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分析了边界层高度的日、月和季节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晴朗天气情况下,边界层高度具备典型的日变化特征,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边界层高度不断增大。其最大平均值通常出现在午后,8月平均高度最高,超过1520m,1月最低,只有520m。而且边界层高度具有季节变化趋势,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高度分别为436m,499m,377m和322m。将边界层高度结果与FNL和ERA-Interim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白天时间段(08:00—19:00)FNL和ERA-Interim比观测平均值分别高258m,346m,夜间时间段(19:00至次日08:00)比观测平均值分别低144m,102m。
[Abstract]:From July 2015 to May 2016, the height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data of the ground-based multi-channel microwave radiometer observed by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of rice and wheat rotation in Shouxian County from July 2015 to May 2016, combined with 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gradient method.The daily, monthly and seasonal evolution of the height of the boundary layer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height has a typical diurnal variation in sunny weather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temperature.Its maximum average usually appears in the afternoon, with the highest average height in August, at more than 1520m, and the lowest at 520m in January.Moreover, the height of the boundary layer has a seasonal variation trend.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boundary layer in spring is 436m ~ 499m ~ 377m, summer is 499m ~ 377m, summer is June / Aug ~ (th), autumn is 9-11 ~ (th) and winter (from December to February of the following year) is 436mb ~ (-1) and (322m),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boundary layer height a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FNL and ERA-Interim.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daytime period, the average values of FNL and ERA-Interim are 258mand 346m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bserved values, respectively, and the nocturnal period from 19: 00 to 08: 00) is 144mor 102m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al average,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3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5004,41475085)资助
【分类号】:S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君;黄兴友;王亚东;郑杰;尹春光;;上海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探测性能评估[J];气象科技;2015年03期
2 ZHANG YeHui;ZHANG ShaoDong;HUANG ChunMing;HUANG KaiMing;GONG Yun;GAN Quan;;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estimated from intensive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over Yichang, China[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4年11期
3 张文刚;徐桂荣;颜国跑;李南;黄治勇;冯光柳;;微波辐射计与探空仪测值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4年05期
4 蒋德海;王成刚;吴兑;邓雪娇;黄晓莹;谭浩波;李菲;邓涛;;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边界层日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3年01期
5 刘建忠;何晖;张蔷;;不同时次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评估[J];气象科技;2012年03期
6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Arctic Ocean Using the Aircraft and GPS Soundings[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1年02期
7 陈炯;王建捷;;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J];应用气象学报;2006年04期
8 张鑫;蔡旭晖;柴发合;;北京市秋季大气边界层结构与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贺千山,毛节泰;微脉冲激光雷达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4年04期
10 陈诗闻;潘乃先;;相控阵多普勒声雷达[J];气象科技;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济;彭燕祥;张华;;复杂地形区域风场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敏感性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6期
2 任雍;李效东;刘光普;刘祥金;;地基微波辐射计集成式多接收机并行滤波接收系统应用分析[J];气象科技;2017年03期
3 沈建;沈利洪;韩笑;孙新会;李展;盛世杰;伍德侠;张天舒;;激光雷达与微波辐射计联合观测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J];气象科技;2017年03期
4 刘绕;李煜斌;高志球;;稻麦轮作农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和季节特征[J];气象科技;2017年03期
5 王洪;雷恒池;杨超;宋永鹏;孟金;徐晓琳;;济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三种观测反演资料的对比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17年02期
6 沈毅;王界;盛世杰;张毅;万学平;孟胜强;;苏南地区一次灰霾天气程中颗粒物的空间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7 李斐;邹捍;周立波;马舒坡;李鹏;朱金焕;张宇;;WRF模式中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藏东南复杂下垫面适用性研究[J];高原气象;2017年02期
8 李秀镇;李博;王力群;谭俊龄;;不同海区大气条件对船载微波辐射计反演结果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7年02期
9 陈后财;任雍;;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网建设方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05期
10 傅新姝;谈建国;;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蕾;陈洪滨;康雪;;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雷达探空测风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4年02期
2 吴蕾;陈洪滨;康雪;;风廓线雷达自身对比精度分析[J];气象科技;2014年01期
3 吴志根;徐同;丁若洋;胡平;陈浩君;查亚峰;孙娟;夏卫祖;;上海组网边界层风廓线雷达与宝山二次雷达测风数据比较分析[J];气象;2013年03期
4 张文刚;徐桂荣;廖可文;卢洋;祝伟;冯光柳;;降水对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误差的影响[J];暴雨灾害;2013年01期
5 刘建忠;何晖;张蔷;;不同时次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评估[J];气象科技;2012年03期
6 吴志根;丁若洋;郑杰;陈浩君;查亚峰;李建成;胡平;;边界层风廓线仪多普勒频谱高度图综合应用初探[J];气象;2011年08期
7 刘红燕;;三年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温度廓线的精度分析[J];气象学报;2011年04期
8 郑石;黄兴友;李艳芳;;一次短时暴雨WP-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回波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9 姚作新;吕鸣;贺晓东;赵玲;刘振新;喻辉;;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乌鲁木齐探空站的辅助性探测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1期
10 徐桂荣;孙振添;李武阶;齐麟;冯光柳;;地基微波辐射计与GPS无线电探空和GPS/MET的观测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熙明;胡非;;大气边界层的研究——从均匀到非均匀[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年02期
2 A·s·莫宁,贾复;大气边界层(摘译)[J];力学情报;1972年09期
3 赵柏林,徐进;微波遥感在大气边界层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学报;1992年01期
4 胡非,洪钟祥,雷孝恩;大气边界层和大气环境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5 夏俊杰,徐玉貌,倪允琪;农林复合带一维非静力大气边界层模式及其模拟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程雪玲,胡非;大气边界层剪切湍流统计特性的风洞实验及其层次相似律[J];大气科学;2005年04期
7 刘焕彬,王栋成,郑全岭;沂蒙南部山区冬季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2005年03期
8 程雪玲,胡非;大气边界层内羽流扩散研究[J];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9 张鑫;蔡旭晖;柴发合;;北京市秋季大气边界层结构与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宋星灼;张宏升;刘新建;范邵华;刘辉志;胡非;李诗明;周明煜;卞林根;徐祥德;;青藏高原中部地区不稳定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确定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丽人;张美根;李鲲;;大气边界层基本气象要素数值模拟的工程化应用[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刘树华;李洁;文平辉;;城市及乡村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3 佟华;桑建国;;海淀地区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2001)全国大气环境与污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谢庄;李伟;吴蕾;邵明轩;刘凤辉;于永涛;;北京八月边界层特征初探[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张礼春;朱彬;牛生杰;李子华;;南京市冬季市区和郊区晴天大气边界层结构对比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李天然;罗森波;林良根;吴乃庚;邝建新;;广州城市大气边界层的气象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魏庆鼎;陈凯;卢占斌;毕卫涛;余永生;贾丛贤;王建明;;风洞模拟大气边界层的若干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凌云;张美根;马舒坡;李鹏;邹捍;李爱国;;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吴蒙;吴兑;范绍佳;;珠江口东部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观测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10 上官云信;高永卫;周瑞兴;肖春生;;用热线测量模拟B类地貌大气边界层的风特性[A];第九届(2001)全国大气环境与污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伍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研讨大气边界层研究战略[N];中国气象报;2011年
2 通讯员 马跃t ;南京开展大气边界层观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记者 潘继鹏 通讯员 李进忠;乌鲁木齐市局建成大气边界层气象观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3年
4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倪永强;影响天气气候的重要角色[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董永春;世界最高塔的气象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记者 李冬梅 通讯员 廖志鸿;三大气象项目将在年内建设完成[N];中国气象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董永春 通讯员 陈朝阳 林艳兰;四点连线铺成面 特种观测待“花”落[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贾天清;广东启动“捕风”计划[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通讯员 赵懿 记者 付毅飞;航天科工环境气象雷达完成科考试验[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路熙娜;“会诊”环渤海气象[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敏劲;中国西北地区极端大气边界层高度及其对化学追踪物质传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金莉莉;乌鲁木齐市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李响;海上大气边界层模式的物理过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李惠君;大气边界层特性的风洞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牛红亚;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富燕;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地基遥感探测和数值模拟[D];南京大学;2015年
2 潘涛;基于OpenFOAM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3 许灵波;湖南科技大学直流吸入式风洞风场模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4 钟鑫;基于GIS的污染天气下大气边界层高度特征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5 黄佳;对大气边界层内传统叶片(NACA4418)及马格努斯型Chiral叶片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幸芝;南京仙林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7年
7 王琦;海洋大气边界层中卤素化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孙海燕;贵阳市大气边界层风温特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乔娟;西北干旱区大气边界层时空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张歌;基于微波辐射观测的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7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2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