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捡拾粉碎机设计及田间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捡拾粉碎机 + 玉米秸秆 ; 参考:《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由于长时间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新疆地区天然牧场退化严重,畜牧业出现了牲畜饲草料不足,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同时我国新疆农牧区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秸秆随意丢弃、田间焚烧现象严重,我区秸秆整体利用率不高。本课题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振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研制新型的牧草秸秆捡拾粉碎机来提高我区对秸秆的利用效率。本课题主要以摘穗后的成熟玉米秸秆作为作业对象。首先对玉米秸秆的生物特性和横截面组织进行研究,指出了影响切割玉米秸秆的主要力学因素。分析了秸秆切割理论,确定了进行滑切的切割条件,并对玉米秸秆进行了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对往复式切割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为切割玉米秸秆提供依据。对研制的新型牧草秸秆捡拾粉碎机整机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老式粉碎机中存在的不足。运用Pro/Engineer软件对重要机构检拾装置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和运动仿真。对粉碎装置进行研究,指出了锤片运动时整机不震动时锤片应满足动平衡的条件,为捡拾粉碎机正常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粉碎装置中的动刀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静力结构分析,得出动刀在受力运动时所受到的应力和应变,为优化刀具改善刀具所受应力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对改进后新型捡拾粉碎机性能进行田间试验检测。指出了在75马力农用拖拉机带动工作下,机器作业速度2.3km/h,捡拾器转速48r/min,粉碎器转速2140r/min的情况下,得出机器对秸秆进行捡拾和粉碎的数据,分析数据检测样机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Abstrac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for a long time, the natural pastures in Xinjiang region of China have been degraded seriously, and the livestock husbandry has appeared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livestock forage and the decline of productivity, etc.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amount of straw is produced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every year, straw is discarded at will, burning phenomenon in the field is serious,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ratio of straw in our area is not high.Based on Qitai County, Qitai County, Changj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is paper develops a new type of forage straw picker based on the original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traw in our area.This subject mainly takes mature corn stalk after picking as the object of operation.Firstl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ross section structure of corn straw were studied, and the main mechanical factors affecting cutting corn straw were pointed out.The theory of straw cutting was analyzed, the cutting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corn straw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reciprocating cutting mechanism was carried out,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cutting corn straw.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a new type of forage straw picking mill,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ld mill.The 3D solid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pickup device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Pro/Engineer software.In this paper, the grinding device is studi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hammer should meet the condition of dynamic balance when the hammer is moving without vibration,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ormal work of the pick-up pulverizer.Finally, the sta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moving knife in the grinding devic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d the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moving knife a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tool to improve the stress structure of the tool.Th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mproved new pick-up mill was tested in the field.It is pointed out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75 horsepower agricultural tractor driving, the working speed of machine is 2.3 km / h, the speed of picker is 48 r / min, and the speed of pulverizer is 2140r/min, the data of picking up and crushing straw by machine are obtained.This paper analyzes wheth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ata detection prototype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design.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24.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伍军;;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3年12期
2 谢睦森;我埸成为玉米千斤埸的技术经验[J];新疆农业科学;1959年04期
3 ;玉米扒土晒根[J];新农业;1972年08期
4 刘广福;易富民;;玉米隔行去蓼[J];新农业;1974年13期
5 孟若愚;论新疆要不要抓好玉米生产[J];新疆农业科技;1981年06期
6 孟庆连;;试论黑龙江省玉米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7 刘泰;孙竦;;吕鸿宾谈种玉米的经验[J];中国农业科学;1951年11期
8 徐培桢;何荣蓉;;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策及综防配套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1990年03期
9 蒙泽敏;玉米定向挂果有办法[J];北京农业;1998年07期
10 索飒;;全球化进程中的拉丁美洲传统作物(玉米篇)[J];绿叶;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殿鑫;;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2 董永春;涂悦贤;王春林;林举宾;;广东冬种玉米气候适应性分析与区划[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荣树;;江油市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探索[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丽丽;;《玉米成熟了》(拓印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 1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5 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黑龙江省玉米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郎芳;;玉米套种香菇技术及效益分析[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翠娟;杨忠芳;;太原盆地玉米及对应根系土中有害元素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朝霞;高强;刘雅正;何春梅;张举仁;;玉米ZmPTF1基因克隆和过表达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吕娇;李淑敏;潘明阳;刘昕昕;;不同包膜控释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涂国闻 铁木 罗小军 刘宏基;走进玉米主产省———吉林[N];期货日报;2005年
2 祁建平 郑 磊;3000公斤假冒玉米种被查扣[N];中国质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何叶;玉米取代石油的日子近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梁振君 卞王玉珏;订单玉米曾经难产[N];海南日报;2007年
5 曹爱敏 肖明磊;曹先启:玉米皮里谋致富[N];农民日报;2007年
6 ;今年玉米开秤价将上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记者 于宁 曹梦南;首届吉林玉米节鲜玉米开园[N];吉林日报;2010年
8 刘雪媛 刘军艳 李咏刚;二九一玉米芯经济本小利大[N];北大荒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吕龙平 通讯员 曹申义 戴晓青;原平:“懒汉玉米”富了勤快农民[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10 媒体人,,专栏作家 阿子;玉米这种粮食啊[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小金;西北旱区覆膜对农田雨水分布格局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红卫;玉米/大豆间作氮素补偿利用的密度调控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于寒;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玉米生长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宋有洪;玉米生长的生理生态功能与形态结构并行模拟模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李绍长;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磷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6 刘华琳;玉米对砷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张红;分根盐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根系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孙建华;玉米施锌吸收积累及有效化调控机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红丽;旱地覆盖种植的水热效应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晓娟;旱地有机培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继飞;菌肥对铅污染土壤中玉米生物效应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贺t
本文编号:1741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4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