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8-04-13 01:09

  本文选题:氮沉降 + 磷添加 ; 参考:《应用生态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通过野外氮、磷添加,分析N_0(0 kg N·hm~(-2)·a~(-1))、N_1(50 kg N·hm~(-2)·a~(-1))、N_2(100 kg N·hm~(-2)·a~(-1))、P(50 kg P·hm~(-2)·a~(-1))、N_1P和N_2P等6种处理3年后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添加对0~20 cm土层SOC含量无显著影响.磷添加显著降低0~5 cm土层POC含量,与无磷处理相比,加磷处理POC含量降低26.1%.WSOC含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主要表现在0~5 cm土层,低水平氮添加和磷添加显著提高WSOC含量.在0~5 cm土层,氮添加对POC/SOC值无显著影响,而与无磷添加相比,POC/SOC值在磷添加处理下显著降低15.9%.在5~10和10~20 cm土层,氮、磷添加处理对POC/SOC值无显著影响.在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碳稳定性主要受磷含量的调控,短期磷添加易导致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解,增加土壤碳稳定性.
[Abstra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tent of SOC in 0 ~ 20 cm soil layer.P addi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POC in 0 ~ 5 cm soil layer. Compared with non-phosphorus treatment, the POC content of P treatment decreased to nitrogen content. The response of phosphorus addition was mainly in 0 ~ 5 cm soil layer, and low level nitrogen addition and phosphorus add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SOC content.In 0 ~ 5 cm soil layer, nitrogen addi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OC/SOC value, but compared with no phosphorus addition, POC / SOC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15.9% under phosphorus addition treatment.The addi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C/SOC value in the 5 ~ 10 and 10 ~ (10) ~ (20) cm soil layers.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the carbon stability of forest soil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phosphorus content. Short-term phosphorus addition can easily lead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urface soil and increase soil carbon stability.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特色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千烟洲生态试验站;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179,31160107)资助~~
【分类号】:S7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占飞,彭兴跃,徐立,洪华生;台湾海峡1997年夏季和1998年冬季两航次颗粒有机碳研究[J];台湾海峡;2000年01期

2 金海燕,林以安,陈建芳,金明明;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5期

3 魏建伟;方习生;石学法;杨刚;李朝新;;海水光衰减变化与颗粒有机碳估算——以菲律宾海为例[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4 于培松;扈传昱;朱根海;潘建明;张海生;;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4期

5 程君;张传松;王海荣;吴家林;丁雁雁;石晓勇;;冬季黄东海颗粒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6 赵玉庭;梁生康;石晓勇;商荣宁;;春季黄海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孙作庆;杨鹤鸣;纪明侯;;海水中颗粒有机碳的测定方法[J];海洋湖沼通报;1983年01期

8 王丽君;干燃烧法同时测定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和氮[J];热带海洋;1987年01期

9 蔡德陵;;河口中颗粒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8年01期

10 洪华生,郭劳动,陈敬虔,洪丽玉;罗源湾颗粒有机碳的变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全洲;陶贞;姚冠荣;刘克新;;增江河流颗粒有机碳的同位素示踪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刘子琳;刘艳岚;李宏亮;朱根海;;南大洋颗粒有机碳(POC)分布[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瑶;东北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张杰;内陆湖泊颗粒有机碳(POC)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波;海洋碳循环中颗粒有机碳全球分布的数值模拟[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4 潘慧慧;基于水淘选分级的长江口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来源和降解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孙治涛;东海颗粒有机碳通量的模式计算[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6 林晶;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君;黄东海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分布和来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叶翔;台湾海峡南部颗粒有机碳及粒径谱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王凯;海洋碳循环中颗粒有机碳垂直输送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徐蕾;张广才岭南脉几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42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42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6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