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变异分析与模拟

发布时间:2018-04-18 01:02

  本文选题:容重 + 状态空间 ; 参考:《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探明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提供水力参数,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样带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多元逐步回归、传递函数方程和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分别对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样带0~20 cm深度土壤容重的变异为中等程度变异,20~40 cm为弱变异。状态空间方程转换系数表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不同,0~10 cm主要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10~20 cm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和降水量,20~40 cm为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模拟效果均优于经典统计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和传递函数方程,基于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解释样带20~40 cm容重92.3%的变异。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田间条件下土壤容重分布特征的预测。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bulk density in the north and south transect of Loess Plateau and to provide hydraulic parameters for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oil hydrological process, the classical statistical method is used.The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bulk density in different soil depth (0 ~ 10 cm ~ 10 ~ 20 cm ~ 20 cm ~ 20 ~ 40 cm) wer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bulk density was simulated by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transfer function equation and first order autoregressive state space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soil bulk density at the depth of 0 ~ 20 cm in the transect was moderate to 20 ~ 40 cm, which was a weak variation.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state space equation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bulk density of different soil depth ar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lay and sand is 1020 cm, which is mainly organic carbon content.The volume fraction of clay and sand and precipitation of 20 ~ 40 cm are clay and sand volume fraction, precipitation and land use.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state space model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the transfer function equation of classical statistics. Based o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lay and sand, the state space model of precipitation and land use can explain the variation of the bulk weight of 2040 cm in the sample belt by 92.3%.The first order autoregressive state space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bulk density under field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30854、41501233)
【分类号】:S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光中;王德彩;谢贤健;;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容重传递函数研究[J];土壤学报;2016年01期

2 赵春雷;邵明安;贾小旭;;黄土高原北部坡面尺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与模拟[J];水科学进展;2014年06期

3 王巧利;林剑辉;许彦峰;;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容重预测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24期

4 刘志鹏;邵明安;王云强;;区域尺度下黄土高原土壤全钾含量的空间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2期

5 贾小旭;邵明安;魏孝荣;李学章;;黄土高原北部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状态空间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6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表层土壤容重对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3期

7 郑纪勇,邵明安,张兴昌;黄土区坡面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3期

8 刘晚苟,山仑,邓西平;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4期

9 汪懋华;“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10 杨勤业,张伯平,郑度;关于黄土高原空间范围的讨论[J];自然资源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云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佳婧;张万顺;王永桂;石荧原;陈肖敏;;基于较高精度土壤库的三峡水库汇水区径流模拟[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2 程诗念;樊贵盛;;玉米生育期内不同覆膜对黄土表层容重变化特性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7年06期

3 金龙新;彭清辉;刘英;谭杰扬;曲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进湖南省精细农业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4 程潜;肖钢;张振乾;陈浩;王悦;官春云;;基于高光谱的冬油菜植株种子脂肪酸成分研究[J];作物研究;2017年03期

5 张义凡;陈林;刘学东;杨新国;李学斌;;荒漠草原2种群落灌丛堆土壤水分的空间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7年04期

6 伟利国;车宇;汪凤珠;李伟;;联合收割机割台地面仿形控制系统设计及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7年05期

7 赵云鹏;白一茹;王幼奇;石磊;;宁夏引黄灌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异特征[J];北方园艺;2017年08期

8 易小波;贾小旭;邵明安;赵春雷;;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干燥化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7年03期

9 李福强;张恒嘉;王玉才;王雅云;石媛媛;李煊;;我国精准灌溉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年04期

10 孔庆富;封文杰;王风云;郑纪业;黎香兰;赵泉;阮怀军;;山东省精准农业科技创新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焦俏;基于微波遥感反演的黄土高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卜耀军;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生境条件及植被恢复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刘丙霞;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4 高晓东;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有效水时空变异与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5 彭辉;黄土高原流域生态水文模拟和植被生态用水计算[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贾玉华;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7 张超;黄土丘陵区根际微生物对退耕地植被恢复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丹;马东豪;张锡洲;张佳宝;郑子成;;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变异源[J];水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2 刘志鹏;邵明安;王云强;;区域尺度下黄土高原土壤全钾含量的空间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2期

3 刘丙霞;邵明安;;黄土区退耕草地小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4期

4 郑存德;依艳丽;张大庚;徐龙超;;土壤容重对高产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及调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2年03期

5 殷春梅;;土壤容重及含水量对香樟树木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6 王云强;邵明安;刘志鹏;;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J];水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7 刘春利;胡伟;贾宏福;邵明安;;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坡地土壤剖面饱和导水率空间异质性[J];生态学报;2012年04期

8 王贵连;苗党生;;浅谈土壤容重的测定[J];北京农业;2012年03期

9 李德成;张甘霖;龚子同;;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J];土壤;2011年04期

10 林剑辉;孙宇瑞;马道坤;曾庆猛;;土壤圆锥指数及其测量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鲁源;岳猛;陈志敏;;机器人状态空间方程的符号推导及验证[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军;子系统的空间状态方程联接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6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66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6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