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GF31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铜绿假单胞菌 + 拟除虫菊酯 ; 参考:《广西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在环境中的残留和积累,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生物降解因为其高效、安全、无二次污染,已成为农药残留修复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对一株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拟除虫菊酯高效降解菌株GF31进行了16S rDNA分子进化分析,鉴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并提交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CGMCC 7173) 。对GF31的菊酯降解酶的定域实验表明,酶活力主要位于胞外,占总酶活的81.5%, 说明其为胞外酶,这与目前普遍报道的胞内菊酯降解酶不同。对产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废糖蜜5 g/L,蛋白胨10 g/L, NaH2PO4 0.12 g/L,苯丙氨酸1.0 g/L。培养到12 h时,再加入0.1%的吐温80。菌株GF31的产酶量增加约2.6倍,为后续开展降解酶分离纯化和结构性质等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GF3的菊酯降解酶的基本性质设计出一套分离纯化方案,经过超滤、盐析、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四步纯化,菊酯降解酶最终纯化倍数为32.8倍,酶活回收率为26.6%,比酶活达到2571.9 U/mg。经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表明纯化酶已达电泳纯,分子量约为53 KDa。对降解酶进行鉴定和结构表征,测得其质谱分子量为51 KDa,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说明该酶是一个单亚基蛋白。测得其N-端氨基酸的顺序为:NH2-Thr-Pro-Gly-Lys-Pro-Asn-Pro-Ser-Ile-Cys。经还原和非还原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降解酶分子内可能含有二硫键;糖基化测定结果表明降解酶不含或仅含极少量的糖。对纯化酶的肽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其与来源于Pseudomonas aeruginosa M18和PAO1的假定的氨肽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认为可能为同一种蛋白。根据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的aminopeptidas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获得了铜绿假单胞菌GF31的菊酯降解酶基因APs(在GeneBank中登记号为KT735188),并成功实现APs在大肠杆菌宿主中的异源表达。对菊酯降解酶基因A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酶由536个氨基酸组成,前24个氨基酸为信号肽,第25-36个氨基酸为前导肽,随后是500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分子量为53.7 KDa,与纯化蛋白的分子量相符。蛋白保守域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菊酯降解酶APs属于锌-肽酶超家族(M28家族)的氨肽酶,具有氨肽酶典型的催化三元体(Glu341, Ser423和His296)以及与Zn配位的5个氨基酸残基His296, Asp308, Glu341, Asp369,和His467。这是目前为止第一个报道的具有拟除虫菊酯降解能力的氨肽酶。对菊酯降解酶APs的一级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纯化酶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基本一致,仅Glu、GlyPro的含量误差较大;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α螺旋含量为32.8%,p折叠含量为20.6%,无规则卷曲的含量为46.6%;以PDB蛋白质数据库中相同性最高的灰色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griseus氨肽酶为模板,利用同源建模法获得APs三级结构预测图。对菊酯降解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降解特性研究,为该酶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该酶的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降解温度为60℃;在70℃以内,pH5.0~9.0范围内均可保持良好的活性,表明该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Ag+、Hg+和Cu2+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其它金属离子对其活性影响不大。离子螯合剂EDTA和phenanthroline对菊酯降解酶活力没有抑制作用,说明菊酯降解酶活力不依赖于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Triton X-100能够明显抑制菊酯降解酶活力。菊酯降解酶能催化降解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等多种拟除虫菊酯,其中对氯氰菊酯降解活力最高。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以氯氰菊酯为底物时,Vmax= 0.0017μM/s, Km=47.7μM,kcat=0.008 s-1;以L-亮氨酸.对硝基苯胺(Leu-pNA)为底物时,Vmax= 0.99μM/s, Km=2668.8μM,kcat=183.3s-1。表明菊酯降解酶能更高效的催化pNA底物,进一步确认其属于氨肽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92;X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鼎,李寅,堵国成,陈坚;由一株青霉菌产生的聚乙烯醇降解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2 宋朝霞;张颖;堵国成;李寅;陈坚;;一株产聚乙烯醇降解酶的紫色杆菌的发酵条件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3 王能强;赵维俊;梁芳;李会东;王栋;;聚乙烯醇降解酶产生菌发酵培养基响应面法优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4 郭雅妮;崔双科;赵倩楠;;聚乙烯醇优势降解酶的酶学特性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7期
5 刘亚光;刘冰;李晓雨;李威;井秋月;何付丽;;异VA草松降解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效果的比较研究[J];植物保护;2014年01期
6 杨涛;马美湖;;生物质降解酶酶活的测定方法[J];中国酿造;2006年11期
7 王能强;彭芳刚;梁芳;李会东;王栋;;聚乙烯醇降解酶酶解聚乙烯醇最优条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7期
8 郑青凤;邵姗珊;李颢;赵晓祥;;多氯联苯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9 王继雯;甄静;谢宝恩;刘莹莹;李冠杰;周伏忠;陈国参;;黑曲霉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纯化及其性质[J];江苏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10 徐冰洁;高品;薛罡;郑博;胡金龙;;苯扎贝特降解酶活力检测方法的优化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颖;李寅;华兆哲;陈坚;;产聚乙烯醇降解酶的培养条件[A];康地恩杯第八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颖;李寅;沈微;陈坚;;一株能产生聚乙烯醇降解酶的委内瑞拉链霉菌[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3 黄敏;张春芳;;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苯甲酸盐降解酶系统编码基因ben区的转座插入突变[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韩文君;古静燕;李俊刚;顾谦群;吴志红;李越中;;海洋细菌Flammeovirga yaeyamensis MY04分泌型多糖降解酶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赵中涛;刘慧泉;安琳;王晨芳;许金荣;;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组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丛秀明;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制剂制成[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记者 王晓涛;我国研制成功国际领先的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制剂[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爱娥;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制剂研制成功[N];农资导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赵引德;“比亚”降解酶破解农药残留难题[N];农资导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胡其峰;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制剂即将产业化[N];光明日报;2006年
6 ;高效农药降解酶面世[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爱星;铜绿假单胞菌GF31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李凡;聚乳酸生物降解酶及其催化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翟逸;拟除虫菊酯降解酶基因的克隆及酶学性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宋金龙;烟嘧磺隆降解菌黄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江玉姬;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酶特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6 汤鸣强;三唑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酶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李康;降解毒死蜱的副球菌TRP菌株基因组测序、cpd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义春;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高效分泌表达及其酶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姜春阳;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在多环芳烃降解酶释放过程中的作用[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明;降解草甘膦米曲霉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其胞内降解酶的酶学性质分析[D];南昌大学;2013年
4 周艳敬;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表达的启动子优化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开萍;呕吐毒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降解酶的纯化及其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吴迪;藻毒素降解酶家族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朋飞;伏马毒素降解菌的机制解析及降解酶基因的克隆[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芳霞;苦荞芦丁降解酶基因多态性分析和蛋白重组表达及催化特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宋朝霞;聚乙烯醇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酶的初步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10 程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菌及降解酶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67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6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