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观的演变与再认识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 + 农业 ; 参考:《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4期
【摘要】:耕地质量对农业效益、粮食安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耕地质量概念、构成、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加强耕地质量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质量管理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梳理当前3种主要耕地质量观、剖析质量与土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的耕地质量观。主要结论如下:1)当前主要存在基于耕地自然属性、自然-经济双重属性和多重属性的3种耕地质量观,他们既存在先后演化关系,又同时并存、互有区别;2)质量是产品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满足某种利用类型特定要求的能力和程度;3)耕地质量是耕地本身的特性满足农业生产并获取经济利润,以及满足人类福祉的程度,包括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美学与文化质量;4)耕地质量具有生产性、内在性、综合性、空间性和时间性,耕地质量受到自然要素、工程要素和社会因素及其组合特征的影响。在耕地质量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耕地质量的综合性,防止以偏概全;应将耕地质量的客观性与耕地质量需求的主观性有机统一;应根据耕地评价目的、监测的空间尺度和时间频率,科学构建耕地质量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合理地评价耕地质量状况。
[Abstract]: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food security and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clear the concept,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to promote land renovation and 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and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al work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management.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ree main views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nd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and land qu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concep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three views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based on the natural attribute of cultivated land, the dual attribute of nature and economy and the multiple attribute.(2) quality is the degree to which a set of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produc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and land quality is the ability and degree of land to mee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a certain type of utilization. 3)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ivated land itself to satisf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o obtain economic profits.And the extent to which human well-being is satisfied, including the quality of land, engineering, spa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esthetics and cultur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productive, intrinsic, comprehensive, spatial and temporal,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factors, engineering factors, social factors and their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we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event partial generalization, unify the objectivity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with the subjectivity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demand, and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cultivated land evaluation,The spatial scale and time frequency of monitoring,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dicator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evaluate the status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67)
【分类号】:S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兰洲;乡镇企业应树立新的质量观[J];中国乡镇企业;1996年05期
2 成水;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生活质量观[J];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03期
3 王凌彬;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呼唤大众化质量观[J];中国农业教育;2002年02期
4 王清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J];中国农业教育;2002年06期
5 解晓东;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6期
6 王清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100-1=0”的质量观[J];中国乡镇企业;2004年12期
8 边立云;马文芝;田健;;人才培养质量观视域下地方农业高校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9 黄平;;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的质量观问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霞,杨梅;高等教育质量论纲[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唐珊;伍新春;;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学习质量观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雯;张大均;;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高天虹;刘伟;;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4年优秀论文参评论文集[C];2004年
4 赵树凯;龚彦忠;;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质量观[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扶名福;;树立科学质量观 强化质量督导制[A];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论文集[C];2005年
6 许维生;;浅析“让顾客满意的质量观”[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张满效;杨喜存;;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韩长日;傅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唐有运;;化肥企业的大质量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乔艳秋;不同的时代质量观不同[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广东省高州市教育局局长 吴汉召;树立大质量观 加快“普高”步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玉;大学应牢固树立大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一院质量保证部部长 李京苑;以大质量观探索保成功的科学途径[N];中国航天报;2014年
5 胡立彪;摒弃应试式质量观[N];中国质量报;2007年
6 市二中工会主席 谢君华;学校健康发展浅议[N];衡阳日报;2010年
7 湛江市第十二小学 谭永焕;践行科学的质量观关键在于提高改革执行力[N];湛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朱伟光 吴潇怡 通讯员 田成义 李宏涛;以“多元质量观”培养人才[N];光明日报;2006年
9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马树超 研究员;高职质量观与转型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蒋雨哲 记者 曹吉根;树立大质量观加快转变质检职能[N];中国质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雯;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薛中华;大学生生命质量观问卷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魏红梅;甘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永斌;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68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6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