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氨氮热力学吸附性质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秸秆还田 + 氨氮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01期
【摘要】:通过对比未添加秸秆和添加秸秆情景下潮土和砂姜黑土对氨氮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氨氮热力学吸附性质的影响,为氮素在土壤垂向迁移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吸附反应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表明:1砂姜黑土对氨氮的吸附能力要强于潮土,吸附能力主要与土壤的黏粒含量有关.2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未添加秸秆和添加秸秆的所有样品的吸附等温线均能用Henry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同时,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未添加秸秆以及少量添加秸秆的样品.3添加秸秆的混合样品相对于土壤样品降低了对氨氮的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未添加秸秆的土样对氨氮的吸附效率KH的平均值为41.88L·kg-1,饱和吸附量qm的平均值为823.85 mg·kg-1;少量添加秸秆的混合样对氨氮吸附效率KH的平均值为21.29L·kg-1,饱和吸附量qm平均值为732.06 mg·kg-1;大量添加秸秆的混合样对氨氮的吸附效率平均值为13.99L·kg-1.
[Abstract]:The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to soil on the thermodynamic adsorp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was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between the soil and shajiang black soi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straw and adding straw.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adsorption reaction of nitrogen in the process of soil vertical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on the black soil of W1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n the aquic soil,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clay content of the soil in the range of concentration set in the experiment.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all samples without and without straw can be fitted by Henry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At the same time,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can better fit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mixed sample. 3. The mixed sample with no straw and a small amount of straw can reduce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mmonia nitrogen compared with the soil sample.The average adsorption efficiency (KH)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QM) were 41.88L / kg ~ (-1) and 823.85 mg / kg ~ (-1) for soil samples without straw, and 21.29L / kg ~ (-1) for ammonia nitrogen and 21.29L / kg ~ (-1) for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respectively.732.06 mg 路kg ~ (-1), and the averag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ammonia nitrogen was 13.99 L 路kg ~ (-1) for mixed samples with a large amount of straw.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40)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4-003)
【分类号】:S141.4;O64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根山;李双双;谭珊珊;;宿州市}徘崭鸦固锒韵挠衩咨さ挠跋靃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08期
2 刘春晓;曹杨;王晓杰;王文博;卞新民;;小麦秸秆对尿素中养分的吸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7期
3 谢鹏,蒋剑敏,熊毅;我国几种主要土壤胶体的NH_4~+吸附特征[J];土壤学报;1988年02期
4 林玉锁,薛家骅;由Freundlich方程探讨锌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吸附机制和迁移规律[J];土壤学报;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11期
2 蒯圣龙;尹程;;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4 于淑芳,徐长英,张军,吴文良;山东省主要土壤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持能力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5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好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绿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石先阳;凌晨慧;鲍婷;谢继峰;周芬;盛雅琪;;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孙力;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J];安徽化工;2003年05期
8 汪海波;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安徽化工;2005年04期
9 郭小慧,孙静月,赵中一;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Fe(II)、Fe(III)[J];安徽化工;2005年06期
10 陈林;涂春贤;张国珍;宋小山;;Fenton试剂氧化处理TNT废水的试验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孙国鼐;;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4 薛莉娉;张显球;杜明霞;;纳滤处理含镍、铜和锌废水的试验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志阳;赵英;顾平;;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锦英;张阳;王浩然;韩璐;易小祺;;纳滤膜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桂娥;李啸寰;许振良;;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茹;索虎勤;李明;席凤霞;何化平;;三门峡城市供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评价[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10 张旭;赵玉华;常启雷;于海华;;钠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曦;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绍根;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胡安辉;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席永清;离心式微流控法快速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黄伟英;铁矿石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陈坚;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耿pび,
本文编号:1769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6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