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梯田DEM地形特征研究
本文选题:梯田 + DEM ; 参考:《西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修建梯田可以改变地表形态,减缓坡度,缩短坡长,改变流水侵蚀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大多数现有DEM几乎不能满足梯田地形表达,丢失局部突变地形信息,而这些突变地形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地形特征分析与土壤侵蚀的过程。对于如何把梯田突变地形信息加入DEM,实现梯田地形的有效表达,研究分析原始DEM和梯田DEM地形特征表达、地形因子提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5m分辨率的DEM数据、2.5m分辨率的SPOT遥感影像和GPS RKT实测地形数据为基础,构建不同样区不同形态的梯田DEM,对梯田DEM与原始DEM地形特征、地形因子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反映梯田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梯田DEM:陕西省实验样区,通过添加两组梯田台沿线利用TIN方法构建梯田DEM;对于甘肃省庄浪县实验样区,通过RKT实测地形高程数据利用TIN和Hutchinson两种方法进行建立梯田DEM。(2)梯田特征研究:从高程特征分析,主要对实验区梯田DEM与原始DEM的高程、高程差值、高程面积积分曲线之间比较分析;从梯田高程与坡度剖面结构特征、地形粗糙度等方面进行分析。(3)地形因子研究:坡面因子分析,主要对不同样区不同形态梯田DEM与原始DEM坡度、曲率、坡长、坡度坡长因子之间的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原始DEM和梯田DEM的地形因子(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的不同,反映梯田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loess plateau where soil and water loss is serious, the terrace can change the surface shape, slow down the slope, shorten the slope length, change the process of water erosion, and control soil erosion effectively. Most of the existing DEM can hardly satisfy terrace topographic representation and lose local abrupt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se abrupt terrai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the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As to how to add terrace abrupt terrain information into demm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xpression of terrace topography, it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opographic feature expression of original DEM and terrace DEM, and the extraction of topographic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oil erosion. Based on the SPOT remote sensing image with 2.5m resolution and the topographic data measured by GPS RKT, the terrac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in different areas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terrace DEM and original DEM topographic features are analyzed. The topographic factor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erraces on soil erosion.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establishing terrace DEM: experimental sample area in Shaanxi Province, By adding two groups of terraces along the terrace and using TIN method to construct terrace demm; for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area of Zhuangla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using TIN and Hutchinson methods to establish terraced terrace characteristics: to analyze the elev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levation, elevation difference, elevation area integral curve between terrace DEM and original DEM were made,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rrace elevation and slope profile were analyzed. Analysis of terrain roughness. (3) terrain factors: slope factor analysis,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DEM and original DEM slope, curvature, slope length and slope length factors in different terraces in different areas; The difference of topographic factors (slope, slope length, slope length) between the original DEM and terrace DEM was analyzed to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errace on soil eros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忠;DEM在节水灌溉工程的土地平整及辅助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1年06期
2 蒋国富;刘国旭;;基于DEM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坡耕地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3 熊安华;;基于DEM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坡度自动提取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13年07期
4 谭勇;许联芳;;DEM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5 王学良;席武俊;盖艾鸿;;基于DEM的云南楚雄高原地貌特征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汪邦稳;杨勤科;刘志红;赵心畅;;基于DEM和GIS的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地形因子值的提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7 王鸿斌,刘斌,田杏芳,贾泽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高精度DEM制作及其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3期
8 黄金良,洪华生,杜鹏飞,张珞平;基于GIS和DEM的九龙江流域地表水文模拟[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2期
9 蔡德所;李荣辉;王魁;尹辉;玉宏;;基于DEM和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以桂林寨底地下河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2年03期
10 石军南;DEM生成及其在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文涛;;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制作DEM方法及应用[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昕;;基于DEM的区域气温模拟[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郭巍;叶海建;王彦;;基于格网DEM的流域特征点参数提取算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朱雪坚;汤国安;龙毅;杨昕;张勇;;基于3维Douglas-Peucker算法的DEM地貌特征提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冉琼;迟耀斌;王智勇;于冰洋;严明;;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异轨立体像对提取DEM[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黄利民;祝志明;;基于人工判读高程原理的DEM生成方法[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7 程真;符永好;;通过实测方式获取DEM数据的方法研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庆;陈磊;韩文泉;;基于机载LiDAR技术的高精度DEM生产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蒋燕;弓美荣;;DEM、DOM生产工艺改造在1:10000基础测绘项目中的应用与实现[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10 吕春英;佟庆远;李王锋;赵冬泉;;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祝士杰;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流域面积高程积分谱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高明星;基于DEM的青藏高原东北端地表过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张婷;基于DEM的流域沟谷网络尺度特征及尺度分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章孝灿;快速高精度DEM生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娟;DEM在黄土高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2 薛志伟;基于DEM化简的等高线综合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昝梅;基于DEM的艾比湖阶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燕;不同空间尺度DEM坡度转换图谱研究——以在黄土高原的试验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5 徐斌;基于DEM的洞庭湖盆地非均匀沉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献林;多源数据辅助机载LiDAR数据生成DEM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邓潇潇;基于DEM的控制网的自动生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邓财;不同空间插值、等高线及分辨率下微地貌DEM地形因子对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辛麒;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构建DEM的精度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陈再辉;DEM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0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8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