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下降雨类型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本文选题:水土流失 + 红壤坡面 ; 参考:《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根据武汉市蔡甸区西湖流域径流小区记录的146场次降雨资料,研究了植被类型和降雨类型对红壤坡面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影响。基于K均值分类,将当地降雨划分为A型降雨(中雨量、弱雨强、长历时和高频次)、B型降雨(极大雨量、极强雨强、短历时和低频次)、C型降雨(大雨量,强雨强、中等历时和低频次)和D型降雨(小雨量,弱雨强、短历时和高频次)四种雨型。发现裸地与果林地的产流输沙量大,水沙关系稳定,水土保持能力在各类侵蚀性降雨下均较弱,A雨型和C雨型是导致此类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雨型。阔叶林、针叶林、牧草地和草坪地坡面的产流输沙量小,水沙关系不稳定,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总体较强,但是在B雨型下偏弱,B雨型和C雨型是导致此类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雨型。
[Abstract]:Based on 146 rainfall events recorded in runoff plot of West Lake Basin in Caidian District, Wuhan City,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type and rainfall type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red soil slop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K-means, the local rainfall is divided into A type rainfall (moderate rainfall, weak rain intensity, long duration rainfall and high frequency rainfall) (maximum rainfall, extremely heavy rainfall, short duration rainfall and low frequency rainfall). Moderate duration and low frequency) and D type rainfall (small rainfall, weak rain intensity, short duration and high frequency) four types of rain patterns. It is found that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f bare land and fruit forest land are lar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sediment is stable, and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is weaker than that of C rain type and weak A rain type under various kinds of erosive rainfall, which is the main rain type leading to this kind of slope soil erosion.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f broadleaved forest, coniferous forest, forage land and lawn slope are sma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sediment is unstable, and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bility of vegetation is relatively strong. But weak B rain and C rain are the main types of rain that lead to soil erosion in this kind of slop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蔡甸区水土保持站;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CNU16JCZX09) 武汉市蔡甸区水务局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科技支撑项目(2014040501) 嘉陵江上中游国家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解译技术服务(YZJ2016-016)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梁娟珠;;南方红壤区不同植被措施坡面的水土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4期
2 秦伟;左长清;晏清洪;王昭艳;杜鹏飞;燕楠;;红壤裸露坡地次降雨土壤侵蚀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3 孙佳美;余新晓;樊登星;梁洪儒;常玉;李瀚之;;模拟降雨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08期
4 郭新送;宋付朋;高杨;马富亮;;模拟降雨下3种类型土壤坡面的泥沙流失特征及其养分富集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3期
5 晏清洪;原翠萍;雷廷武;雷启祥;张满良;苏广旭;;降雨类型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2期
6 ;Response of runoff and soil loss to reforestation and rainfall type in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年11期
7 徐宪立;马克明;傅伯杰;刘宪春;黄勇;祁建;;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8 李鹏,李占斌,郑良勇;植被保持水土有效性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01期
9 吕甚悟,李君莲;降雨及土壤湿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逸;朱成立;韩以振;吴玉柏;金秋;李叶;;江苏省黄河故道沙土区植被措施因子试验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2 朱高立;肖泽干;刘晓静;黄炎和;邹伟;林金石;蒋芳市;;模拟降雨条件下崩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响应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6期
3 吴光艳;金平伟;钟雄;刘超群;刘淑冰;郑恩海;;南方红壤区植被盖度对水土流失影响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年04期
4 李雷;苏广旭;康廷祥;周子渊;徐景东;苏怡宁;;基于遥感和GIS的黄土高原西吉县土壤侵蚀评价[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36期
5 张素;熊东红;张宝军;杨丹;校亮;方海东;;干湿交替下干热河谷冲沟不同土层的抗侵蚀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12期
6 苏拉恩波;袁勋;刘柿良;任波;陶建军;;西南地区石灰岩矿山植被修复方法与实践分析——以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石灰岩矿区植被修复为例[J];四川林勘设计;2016年04期
7 王计磊;吴发启;;种植玉米对黄土坡面径流侵蚀特征及养分流失量的影响[J];泥沙研究;2016年06期
8 张静;任志远;;汉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成因[J];生态学报;2016年23期
9 杨帆;张宽地;杨明义;杨婕;;植被淹没程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6年06期
10 杨帆;张宽地;杨婕;杨明义;马小玲;;不同覆盖度下坡面流植被阻力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伟;左长清;郑海金;马良;杜鹏飞;;赣北红壤坡地土壤流失方程关键因子的确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2 张永东;吴淑芳;冯浩;原立峰;;土壤侵蚀过程中坡面流水力学特性及侵蚀动力研究评述[J];土壤;2013年01期
3 李钢;梁音;曹龙熹;;次生马尾松林下植被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6期
4 蔡丽平;刘明新;侯晓龙;吴鹏飞;马祥庆;;长汀县崩岗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植物多样性的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黄茹;黄林;何丙辉;周立江;王峰;;三峡库区坡地林草植被阻止降雨径流侵蚀[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6 汪邦稳;肖胜生;张光辉;杨洁;张利超;;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周毅;魏天兴;解建强;石鑫;葛根巴图;董哲;程中秋;;黄土高原不同林地类型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3期
8 张会茹;郑粉莉;;不同降雨强度下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3期
9 伍红琳;张辉;孙庆业;;坡面人工植物群落修复对水土流失及控磷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宽地;王光谦;王占礼;刘俊娥;吕宏兴;;人工加糙床面薄层滚波流水力学特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钦普;美国土壤侵蚀治理的历史、现状和问题[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少军,张志;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景观形成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5期
3 John.W.Peterson PE;美国控制土壤侵蚀的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4 Taro Uchida,Takahisa MiZuayma,Akitsu Kimoto ,Yuko Asano;中国东南部利用铯-137观测荒坡土壤侵蚀的局限性[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5 杨胜天,朱启疆,张卫国;应用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监测贵阳市土壤侵蚀[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6 任兆选;美国土壤侵蚀实验室马克博士来绥考察[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8期
7 ;澳大利亚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8 ;美国对土壤侵蚀的解释[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9 ;日本的土壤侵蚀概念与法规[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10 ;土壤侵蚀[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婧;吴健生;王秀茹;郑茂坤;;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何伯干;;福建晋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危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王继增;刘平;;广东省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黄毅;张玉龙;曹忠杰;高云彪;蔡景平;;辽宁省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8 双瑞;双书东;程焕玲;;河南省不同土壤侵蚀区主要侵蚀特征及防治措施与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9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赵春华;张学兵;杨开望;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丁树文;;替代能源措施对三峡地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观平;东莞土壤侵蚀59平方公里[N];东莞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土壤侵蚀快速调查与水土保持评估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黄河报;2007年
3 杨旋;土壤侵蚀:触目惊心的黑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记者 郑北鹰;“长治”工程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2亿吨[N];光明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杨亚非;轻点鼠标土壤侵蚀了然[N];人民长江报;2006年
6 记者 李力;我国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N];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锋德 李坤;辽宁全国首个完成高分辨率水土流失调查[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N];江西日报;2004年
9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屈遐;水土保持不宜多家管理[N];中国环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陕永杰;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芸;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程楠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地貌形态耦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郁科科;陇中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气候变化耦合特征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5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林惠花;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8 华丽;“人—自然”耦合下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防治区划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贾丽;基于CAESAR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兴县土壤侵蚀及景观格局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尚书;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韦安胜;秦岭北麓面源污染风险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许福慧;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侵蚀治理效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闫帅;土壤侵蚀空间估算与土地利用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苗连朋;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与水沙变化响应关系模型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耀军;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8 路彩玲;海原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9 吴胡强;大别山上舍小流域不同林分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宓莹;云南大石坝水库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泥沙来源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4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78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