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矿物组成对天山北坡土壤变性特征的影响
本文选题:变性土 + 蒙皂石 ; 参考:《新疆农业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调查天山北坡是否分布有变性特征的土壤,通过测定其黏土矿物组成,探讨新疆变性土壤发育的内在矿物学机制。【方法】使用传统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天山北坡11个土壤剖面,根据裂隙、滑擦面、楔状结构等诊断特性的发育状况划分其变性化程度。测定了研究剖面28个土壤发生层的线胀系数和黏土矿物中蒙皂石的含量,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的11个土壤剖面中有4个剖面可相对划分为强变性化的土壤,28个土层蒙皂石含量的平均值为38%。强变性化程度土壤中蒙皂石的含量显著高于弱变性化程度的土壤。蒙皂石含量与线胀系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结论】较低的蒙皂石含量是决定本研究调查的土壤变性化程度不高的内在原因。未来在新疆开展变性土调查时,需要重点考虑蒙皂石含量高的成土母质分布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il which is denatured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 and to explore the intrinsic minera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denatured soil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by measuring its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11 soil profiles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 and the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racture, sliding surface and wedge-shaped structure were studied. The degree of denaturation was divided. The coefficient of linear expansion of 28 soil layer and the content of montmorillonite in clay minerals were measured, and its correlation was discussed. [results] 4 sections of the 11 soil profiles studied could be divided into strong denatured soil,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content of the 28 soil layers was 38%. strong denaturation process. The content of montmorillonite in the soi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eakly denatured soil.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power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of smectit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linear expansion. [Conclusion] the lower content of the montmorillonite is the intrinsic reason for the low degree of denaturation of the soil in this study.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natured soil in Xinjiang.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soil parent material with high content of montmorillonite is considered.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天山北坡土壤变性特征与形成”(41301231)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系调查与土系志编制”(2014FY110200A03)~~
【分类号】:S15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宝亮;李祥辉;陈云华;曹珂;;中国“东部高原”东北部黏土矿物特征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2 周晓静;池野;李安春;孟庆勇;胡刚;;两种方法计算黏土矿物相对含量结果的比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6期
3 宋圣荣;;台湾车笼埔断层带上的黏土矿物变化和摩擦温度(英文)[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6期
4 牛刚;王杰民;;关于黏土矿物粒级提取的方法探讨[J];甘肃科技;2011年16期
5 李荣彪;洪汉烈;殷科;王朝文;高文鹏;韩文;吴青峰;;过氧化氢和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处理对红土中黏土矿物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4期
6 葛倩;初凤友;刘敬圃;杜远生;薛佐;方银霞;;南海表层黏土矿物的分布与来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4期
7 冒海军;郭印同;王光进;杨春和;;黏土矿物组构对水化作用影响评价[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8 何梦颖;郑洪波;黄湘通;贾军涛;李玲;;长江流域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J];沉积学报;2011年03期
9 ;“机遇”号发现火星存在黏土矿物迹象[J];西部资源;2013年01期
10 张寒;朱炎铭;夏筱红;胡琳;陈洁;;页岩中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对甲烷吸附能力的探讨[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明;季峻峰;陈小明;吴昌志;潘宇观;武兵;;山东东营凹陷黏土矿物的演化与成岩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黎清华;万世明;李安春;何军;;广西钦州湾-防城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制约[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吉利明;邱军利;夏燕青;张同伟;;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4 吉利明;罗鹏;;样品粒度对黏土矿物甲烷吸附容量测定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5 赵东升;孔红喜;崔俊;雷振锋;;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演化控制因素[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吉利明;邱军利;张同伟;夏燕青;;泥页岩主要黏土矿物组分甲烷吸附实验[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7 姚立;葛茂发;;二氧化硫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张春霞;;含赤铁矿样品受热磁性增强机制研究:黏土矿物的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如春 本报通讯员 叶国志 谢苗 欧国云;黏土矿物:毒土农业的终结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孝文;“机遇”号发现火星黏土矿物 或成为中性水存在证据[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学峰;黏土矿物表面修饰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性能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马丽娜;高速铁路路基低黏土矿物泥岩膨胀机理及影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3 黄春;黏土矿物抑制性和黏土胶体的热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俊;青藏高原东北缘尖扎盆地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D];长安大学;2016年
2 陈青;外源黏土矿物添加对酸化土铅、铬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3 孙园园;稀土离子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迁移与解吸机制[D];南昌大学;2016年
4 吴艳华;邻苯二甲酸酯在黏土矿物和土壤上的吸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娟娟;铜、铬单一及复合体系在两种黏土矿物中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洪艳;吉林省中东部石炭系—二叠系黏土矿物的成因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7 魏飞;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张磊;内蒙古中部第四纪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与古气候演化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张龙;抑制剂对黏土矿物结合水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10 张亚涛;泥岩电化学改性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10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1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