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对轻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如皋为例

发布时间:2016-11-18 19:15

  本文关键词: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对轻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如皋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对轻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实证研究——以南通 如皋为例 姓名:陆彩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种植业 指导教师:周圣坤 20040601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技推广是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农民富裕、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发展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重点研究江苏省

南通市如皋两乡 镇(丁埝、皋南)60户农户水稻轻型栽培技术采用情况,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在己解决温饱、 生活步入小康、农户普遍兼业、粮食生产只是作为一项副业生产用来满足自给性消费,务农劳力 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情况下,农户利用新技术的影响因素,探索适应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农 业技术推广方法。
主要结论如下:

1、在经济发达的非粮食主产区,水稻生产收入与农户增收相关关系不明显。稻米价格上升 及鼓励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水稻生产新技术的推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可高估。 2、农户对轻型栽培技术采用率和农户劳动力数量没有直接关系。采用技术需要增加的投入 和面临的风险并不是影响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3、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与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农技推广起着中介和桥 梁作用,尤其是技术培训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农户采用和持续利用新技术有较大的影响。但目前大 多数技术推广对象年龄大、素质低,农技推广面临严峻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突破制约“三
农”问题解决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持和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户为中心,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加快实用新技术的宣传教 育、技术培训和应用指导工作,提高农户科技文化水平。扶持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推广工作, 使其能适应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

关键词:农户,轻型栽培技术,技术采用

Abstract
As we know,agriculture is the basis of


nation’S economy.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 is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iques;the
ose

abundance of the

peasa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agriculture.The article studied the

office light

planting technique

in two villages and

towns(Dingnian,Gaonan)of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Rugao,by participate

method in rural improvement,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statistic analysis.Investig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asants used new techniqu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ress warmly 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fe;have part-time sideline produce,old people

and

ear one's as

fill;have of the

job

in general and foodstuff produce only

one

and
to

women give pfiodty of farm labor power in economically

advanced

areas.Search for the methods improvement

popularizing

agriculture techniques,which adapt to the economical
as

ofadvanced

areas.The principal conclusions
not

follows:

I.The correlation is

evident between the canting of rice production

and the total increased.
Oil

The
are

rise of dee price and the series foodstuff produce encoarage


policy

measur瞄react

new rice

produce technique in
not

certain extant,but should not

overrate it

in

economically advanced an船.which
and the labor power

primary foodstuffproduction a/℃as,
no

2.There is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light planting technique

quantity.The

increased cost of new

technique and

the risk should be faced wi也are not main factors

affect the application ofnew techniques. 3.There is neariy

correlation between 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the

area

te,*,ouroes,the

environment;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level.Agriculture ants∞agency and bfidge.Especially,
technique training affects the usage ofthe new technique mostly.But nOW most aged and with low self-蚍tff,the Along with very fast agriculture is

popularize objects

are

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teelmique faced grinln∞;s cjf'cumstance. spe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consolidate the basis position
as a

of

prerequisite.plane

whole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breakthrough constitutional and

and framework conflict

which restrict the settlement of“agriculture country

peasant”,insist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direction;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e;

keep a,nd

advance

the ability of all?around agricultural

reduce.Focus

on

farmers sU'cngthen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ical exploitation.Expedite propagandize technique training the

and

guidance

of applied new

techniques;improve peasan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technique

culture level.

Support agricultural

technique popularizing power;,strengthen

popularizing;

make it accommodate country socie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Farmer,Light planting technique,Application





659499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陷承5叼十

时间:抽。皋年g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舷套 1珥
导师签名

时间:2邪厶年多月,日

时问:五”簟年占月/日

中国农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一部分选题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实际上起着保 护和支持作用。我国农业本身是弱质产业,在近期内要从非农部门吸收大量的资金是不可能的。 因此发展农业最终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重要保证。而农业 技术进步系统是一个科研、推广和农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农业技术进步不仅依 赖于农业科技研究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农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识和采纳,即借助农业推广将科 技成果真正为农户接受,使农户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因此农业推广是实现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 段,是农业科研与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国每年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000多项,但技术推广 率仅为30_-4096,真正形成规模推广的成果只有20%,“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近40 %,而发达国家这两项指标已经达到70—80%,推广效率不高的原因除了政府缺少政策和投入之外。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推广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户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而仅仅将农户看作是农 业新技术的被动受体。实际上农业技术推广绝不是简单的给予和接受如此简单的关系,也不是出 售和购买如此纯粹的市场关系,有效的推广既要考虑、研究一项推广的背景和推广的各个环节以 及相互的互作效应,又要对其进行操作技巧上的设计、研究。有效的推广应是了解农户的需要, 为农户提供适用的技术信息与咨询,以帮助农户在既定的资源限制条件下做出采用新技术的决 策。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了解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使农户 自愿改变其行为。采用新技术。 农业推广处于农业和农业技术本身的特殊环境下,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 域性,受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季节等因素影响很大,新技术的推广受到范围的限制,因此, 农业技术推广既受经济规律支配,也受生物规律支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一般农业技术推广 周期和时间较长,风险也较大;同时农业技术与其它技术相比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不同农户都可 以使用,因而农业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这种具有“公共技术”特点的农业技术,所体现的 是农业科技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受益者主要是农民,是全社会。农业技术的特征决定了 推广不是仅由市场控制就可以解决的,在传播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也起到了推动、引导、 保护、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初期是不可替代的。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推广领域进行过很多调查研究工作。也取 得很多成绩,其推广、传播经验不仅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世 界范围的意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借鉴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国外农业推广研究相比, 我国的农业推广起步迟,理论研究范围较小,从近些年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外对农户技术采用的 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逐渐增多,特别是针对贫困山区农户在新技术推广中的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占 多数,其中包括贫田山区在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补贴,也包括贫困山区在缺乏外来资金项目支 持情况下一般贫困农户采用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但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在己解决温饱,生活 步入小康,农户普遍兼业,粮食生产只是作为一项副业生产用来满足自给性消费.青壮年劳力普 遍从事非农劳动,务农劳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情况下农户利用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却少有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选题背景及意义

对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重视农业、关注“三农”问题,特 别是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簧导向下,经济发达地区农户从事 农业生产(种植业)的目标与政府农业管理的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偏差等问题也少有研究。因此论 文准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调研地区基本情况的了解,同时紧密联系农业 生产和农业科学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进行技术推广策略的应用性研究,探索影响发达 地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提出提高农业推广效率的建议。以期农业推广工作能 尽快与当地经济条件和农户行为特点相适应,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推广方法,提高推广的速度、
广度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部分轻型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现状
2.1轻型栽培技术的形成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与上海,苏州、无锡隔江相望-为万里长江边第 一座港13城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土地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13 780万,农业
人13 517.45万人,农村劳动力360.62万人(农业劳动力183.41万人),耕地面积720万亩,人

均耕地0.92亩。农业劳均耕地I.997亩(我国农业劳均耕她6亩,江苏省农业劳均耕地5.I亩)。 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年日照2100—2200小时, 年平均气温15度上下,无霜期226天左右,降雨量1000—1600毫米。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 大宗农作物主要是水稻、三麦、棉花、油菜和玉米,常年水稻面积稳定在250—280万亩,稻米 是本地城乡人民的主粮。南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2002年复种指数184,在占江苏省8%的土地上, 产出了全省1096的粮食、20%的棉花、17%的油料和33%的蚕茧。全市现辖六县(市)三区,2002

年全市财政收入87.4亿元,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7.33亿元,人均11356元。农业产值147.85
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5%;种植业产值98.1亿元。占农业产值66.8%,农民人均纯收入4133 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 劳动力挣脱了土地的束缚,大多数农民从单纯的种植业生产走向农、付、工等兼业化生产,经济 来源多元化。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南通的乡镇企业在70年代后期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劳动 力进入乡镇企业,另外,南遁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每年有几十万建筑大军“离土离乡”,加 上农村多种经营发展势头强劲.因此虽然南通市人多她少.但种植业劳力投放明显减少.且务农 人员素质下降,每年春夏播时稻棉争季节,劳力紧缺现象十分突出,甚至出现部分撂荒。农民迫 切要求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农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当时引进插秧机,由于成本高, 技术不成熟,返修率高,操作困难,难以推广。在此背景下。耕作栽培技术怎样改革,如何实现 水稻生产现代化,成为农业推广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针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户耕地规模较小, 资金投入较少的特点,南通市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长江下游地区的生产技术特点,引进和 采用小型、轻型农机具和现代农艺,首先在水稻生产上开展高产、高效、省工、节本栽培技术的 推广,使水稻生产成为一项轻松的劳动,90年代初推广人员把这类技术概括称为“轻型栽培技术”, 并逐步在各级领导及科技人员中形成共识,并在江苏省得到迅速推广。农民采用这类技术后,称 水稻生产是一项“愉快的劳动”。

2.2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
南通市水稻生产上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主要有:旱直播、塑盘抛秧、肥床早育稀植、机插秧。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有用机械条穴播方式种植水稻,当时由于受茬13、品种、草害、鸟 害及耕整地等因素制约,一直处于推而不广的徘徊状态。南通市的水稻旱直播技术是在70年代
中期,借助三麦稻茬免少耕橘种技术研究开发的,1974年市里引进第一台稻茬麦免耕机,开始试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轻型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现状

验示范稻茬麦免耕机直播技术,省上省力的优势受到当时的生产队和农民的一致好评,这触发了 农技人员在免耕麦田开展免耕直播水稻的想法,随后开始了一系列试验、示范,通过不断的丰产 示范和对比试验,至90年代初,逐步掌握了旱直播稻的增产技术关键,成功地解决了旱直播稻 一播全苗、连阴雨天机具浅层作业以及一封一杀两次化除等技术难题,完善了稻麦双免耕机械化 配套栽培技术。 水稻塑盘抛秧技术是1989年从浙江宁波市引进的,经过一系列适应性试验,将该地区早稻 抛秧技术应用于中稻和后季稻上,形成了小麦、油菜茬中稻抛秧亩产600公斤以上,春玉米、薄 荷、西瓜茬后季稻亩产450公斤以上的高产配套技术,1993—1996年全市抛秧面积分别达到16 万亩、30万亩、53万亩和97万亩。推广面积和速度在省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湖北、浙江、陕西、 安徽、上海农业局.嘉定和宝山等县农业局以及本省不少地方都到南通考察学习水稻抛秧技术, 本市的科技干部和老农也应邀多处讲课和现场指导。 肥床早育稀植技术是国务院引进智力办公室从日本引进的,,1992年开始在南通试验示范,该 技术应用于单季粳稻和糯稻上显示了高产、高效、节工、省本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免去了秧盘 投入,而且秧龄弹性大,又能比手栽稻早播早发,适合老稻区农民的习惯和心理,因此推广速度 超过抛秧和直播稻。 南通市2000年开始引进新型水稻插秧机和机插秧配套栽培技术,并首先在如皋市试验。新 型机插秧技术经过省、市农机、农业推广部门多年的技术引进试验,特别是农机和农艺的配套研

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静晰秧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秧不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
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为:一是机插秧工效高,可以把节省的用工转移至二、三产业中,创造更 多的物质财富,二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原始劳动方式,彻底解放了 水稻育秧移栽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机插秧有利于集约化生产、产 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2002年如皋市稻麦机收割面积已占稻麦总面积的81%,推广机插秧有利 于加速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战略目标。 经过二十来年的努力探索,南通市基本普及了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并在稻麦生产集约经营方 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闯出了一条适合长江下游稻麦高产地区实现种植业现代化的途径。2002年南 通市水稻面积258万亩,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推广24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396以上,其中塑盘抛 秩100万亩,旱直播25万亩,旱育稀植110万亩,机插秧近5万亩。如皋市65万亩水稻推广轻 型栽培技术59万亩左右,其中塑盘抛秧23万亩,早育稀植35万亩,机插秧近1万亩。南通市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九十年代成功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后,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向全省和其 它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组织了包括如皋市农技推广中心在内的各县(市)有关技术人员编写 了《水稻抛秧技术》、《水稻早直播技术》、<水稻抛秧新技术》、《“两旱一水”三熟制栽培技术》 四册专著,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并编写摄制了‘水稻抛秧》、<节水种稻》两盘科技录相片, 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播放多次,全省各市县科委也都传录播放,这两盘录像带分别获全国 科教片二等奖和华东地区一等奖。在由江苏省农林厅组织召开的鉴定会上,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 “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在技术的推广度、技术配套的先进性和产量水平等方面
居全国领先水平。

轻型栽培技术推广蕴育了一场水稻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的革命,也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引发了 观念上的更新。其一,将稻区农民从艰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水稻生产成为一种快乐的劳动。

中国农业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轻型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现状

其二,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生产集约化的转变。该技术先进的生产设施,先进的 管理技术和简单易行的技术操作取代了繁重艰苦的劳动,使农业生产走上技术密集化、管理专业 化和生产集约化的轨道。其三,展示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和技术商品化韵美好前景。许多乡村建立 了“育秧中心”,村组实行统一划地、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核价、统一供秧, 统一裁插,农户上交一定费用,这种生产的专业化和种苗商品化是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生产社
会化,也是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必由之路。

第三部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
3.1关于小农的研究
关于发展中国家个体农户行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大体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以美国著 名经济学家舒尔茨(1964)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说”,他不认为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民愚昧落后, 相反他认为,小农是一个在传统农业范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利用的人,之后,波 普金(1979)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小农是一个在权衡了长短期利益及风险之后,为追求最大 生产利益作出合理抉择的人,是“理性的小农”。另一种观点是以原苏联经济学家蔡雅诺夫为代 表的“自给小农学说”,它认为小农是为自家生计而生产,不存在追求最大利润问题,他是以最 大限度地满足家庭需要而不是以最大利润为目标。小农生产行为的主导动机是避免风险,安全第

3.2关于农户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农户行为是指农户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面对外部经济信号作出的 反应,农户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具有特殊的经济利益目标,并在一定条件下采取一切可能的行 为追求其目标(康云海)。 农户行为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一定的利益动机:(2)作出决策和选择的权力;(3)能否 得到信息及接受信息的速度。 影响中国农户行为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因素。政府行为、能人的示范效应、农户内部力 量、农民社会心态:(2)制度因素;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促使农户为追求最大收入的理性选择兼 业,现行土地制度使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农户家庭劳动力不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充分就业。(3) 经济因素。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非农产业的发达程度,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都直接影响农户的生
产生活形为。

3。3关于农户采用技术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3.3.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农户接受新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采用者大众媒介的应用、农户和推 广机构的接触及其社会地位等。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只要创新者率先采用新技术,其他 人看到由于新技术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动模仿,新技术就会自动传播。由此他提出“进步农民策略”, 即推广人员应主要将技术传授给进步农民。罗林在研究中指出创新扩散理论中的不完善因素:人 口群体在心理特征、获得资源、信息能力等的不一致性、散播过程的信息失灵以及早晚采用者的 不同报酬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标群体策略理论。伯顿,E,斯旺森则将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
影响因素分为障碍力和驱动力两部分,要想使农户采用新技术,推广人员就应努力减少障碍力,


中国农业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部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

利用并加强驱动力。

参与式农村发展与推广理论进一步认为:各项技术自身的特性以及与小农耕作制度的相适用 性对小农采用新技术的态度也具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参与式农村发展方式开始 成为国际发展研究领域中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这种思潮的出现是基于对“技术转移”模式的质 疑而产生的对科学及科学家作用的反思,以及对发展的主体与动力的反思.认为推广本身就是一 个错误,因为许多技术并不适合农户的条件;同时参与式农村发展与推广学派在长期的工作实践 中还发现:农民和推广人员在自身的实践中已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知识不仅仅产 生于科学家,推广人员以及农民共同参与的研究、推广活动,让农民参与到技术的研制和推广过 程中,设计出合适的技术,即对小农的耕作制度来说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有优越性的技术。

3.3.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有关农业推广理论研究起步较迟,是从8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的,以农户的视角进行 技术采用行为研究是九十年代才开始的,高启杰认为影响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主要阻碍力有;传 统的价值观与信仰、生产资源短缺、技术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经济状况落后、市场信息不 足;驱动力有: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技术的效用、先进的推广服务、各种机会的增多、政策环
境的改善、对外联系的加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我国 农民的技术选择行为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由原来温饱型的高产技术选择开始逐渐向小康型的 优质技术选择转移,由劳动力密集型技术逐渐向劳动力替代型转移(胡瑞法, 1996):然而我国

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行为与政府、科研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的科研与推广行为不相协调(黄季媲 等,1998),科研人员、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民生产上所需要的技术在认识上存在着脱 节,以至于导致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很低(孙振玉, 足与有效供给不足的双重矛盾(顾焕章, 1993)。农业技术存在着有效需求不

1997)。现阶段,影响农民技术采用的因素有(1)从

农户本身来看,受经济收入、土地规模、教育程度、年龄及性别的影响。(2)政府部门的决策影 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3)宣传部门的宣传不够全面,往往误导农民对新技术的选择。(4)农 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科技储备数量少,农业技术市场不健全,农户需要的技术难以买到,限制 了农户对薪技术的采用。 朱希刚、赵绪福(1995)在对云南省两个贫困县289个农户采用杂交玉米这项技术的分析后 提出?贫困山区在技术采用后粮食产量的增加与农业推广机构的联系、离集镇距离、政府对采用 新技术的奖励和农户采用新技术呈正相关,而农户的民族特征、农户非农收入水平与采用新技术 呈负相关a汪三贵等(1996)对该贫困地区研究后进一步指出:由于信息传播的不完善,中国贫 困地区的农户在技术采用决策中仍面II蠡巨大的主观风险.即贫困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和信心, 不能正确估计新技术的产出水平和投入水平,对技术的内容和效果的不了解使许多农户放弃、推 迟、减少了新技术的采用。 余海鹏、孙娅范(1998)认为当前影响我国农户科技应用的障碍因素有:(1)农户缺乏科 技应用的内在动力和经济实力,对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2)缺乏高质量的适用技术成 果,难以满足农户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需要。(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对科技成果的认知、接受


和应用能力较差。(4)生产要素供给短缺,农户科技应用难以获得配套的资金和物资投入。(5) 缺乏高效灵活的科技服务网络,农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咨询和指导?(6)农业组织化 程度低,农户难以承担新技术应用的风险。 李建华(1996)指出,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一是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断层。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减轻财政负担,对推广部门采取“断奶、断粮、抽 血”,以及硬性“分流、下海、解散”等危及其生存的措施,致使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农技队伍元 气大伤,使农业技术成果传递受阻,新技术难以进入千家万户。二是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用人自主 权,推广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抽去搞与推广工作无关的行政工作,不能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推广工作 上,致使农业科技成果无人推广。无心推广。三是推广经费奇缺。从一些推广部门拨款情况看, 业务费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形成“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推广工作。 四是缺乏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苦、地位低、待遇差,他们为社会

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与自身的收益不挂钩,以致许多科技推广人员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或缺乏积极
性。

3.4关于农户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我国农户正处于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过渡阶段,同时又处于农业向非农业的过渡阶段,农 民在双重过渡阶段为了保证最低的生活水平,他们对土地的占有欲望十分强烈(庾德昌,1996)。 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目标主要有:一是自给性消费目标:二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三是人生保险目 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收入来源由集体为主转变为以家庭 经营为主;二是第一产业收入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来源于农林牧副渔的多种经营:三是从事 第二、三产业的非农收入迅速并逐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陈汉圣、武志刚,1998)。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经济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和价格.经济环境的影响

主要在于:一是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和市场机制的脆弱性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在务工经商的
同时,兼业起到一种社会保障作用(李永清,1998)。二是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产业的发展程度, 影响农民农外就业机会的多少(史清华,1999)。(2)农业劳动力数量。我国农业劳动力丰富, 面对既定的土地资源,农户家庭劳动力不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实现充分就业,同时农业的低效益 使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难以维持生计,产业间的利益差距促进了农户为追求最大收入的理性选择 ~兼业(陆一香,1998)。(3)农民负担,农民负担数量增加,征收形式的不合理加大了农民支 出。(4)农业技术,我国农业技术转换率低,同时由于户均经营耕地面积的狭小,很难实现大规 模机械化作业,农民收入增长受到抑制(郭剑雄,1999)。



第四部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4.1基本概念
4.1.1农户
《经济百科词典》对农户的定义为:农户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组成的农村家庭。与大 多城市家庭不同的是在我国农村农民家庭不仅是一种生活组织,更是一种生产组织。农户的行为 也不只是个体的消费行为,而是有组织的群体生产行为(韩耀)。这一概念明确指出了农户的身 份是农民。作为农民,虽然最基本的特征是从事农、林、牧、渔生产,但也具有从事非农生产的 权利,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农民就业渠道和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

4.1.2农民收入
目前反映有关农民收入的指标有三组:第一组是总收入,第二组是纯收入,第三组是现金收 入,其中农民家庭纯收入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农民家庭纯收入指农村常 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 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费用和积蓄的那部分收入。农民 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 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借贷性收入。

4.1.3农村劳动力
‘统计年鉴》上农村劳动力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并经常参加实际劳动的 人员,是生产的基本要素指标之一,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源泉。按规定,农村男 坞周岁至50周岁、女18周岁至45周岁为整劳动力;男16周岁至17周岁、51周岁至60周岁、
女1 6周岁至17周岁、46至55周岁为半劳力。农民家庭整半劳动力,既包括在上述规定劳动年

龄内和在劳动年龄以外有劳动能力的并经常参加实际劳动的整半劳动力,也包括农民家庭常住人 员中属于职工的劳动力。但不包括劳动年龄内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有的农户家庭责任田就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要劳力,青壮年一般不从事种植业生产,有的只 是在农忙季节从工厂等企业请假回家突击几天从事农业生产,我们统计农村劳动力时发现了这一 问题,为了更清晰地调查种植业生产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将真正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 民排斥在外。因此,本文调查时不以年龄为界限,所统计的农村劳动力也包括了现在仍从事种植 业劳动的老年农民,而且是以齄劳力统计的。但引用的数据仍按《统计年鉴》规定的统计方法计 算得来。 本文为了便于分析,将劳动力转移后剩余的农村劳动力称为农业劳动力。


4.1.4轻型农业技术
轻型农业技术是相对于以体力为主的繁重的农业劳动而言的,一般指借助于农业生产资料、

农业机械、农业科技等减少或减轻农业劳动中的体力支出,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的一系
列农业技术。

4.2研究区域概况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土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人口145万人,现辖23个镇532个行 政村(居委会)。境内204国道贯穿南北。宁通高速公路、317和316省道横跨东西, 2小时内 能到达苏|闸、无锡、常州,苏通长江大桥建戒后2小时内可以到达上海。新长铁路在县城设有运 输站,内河航运十分便利.长江岸线全长48公里,建成港口已停泊6万吨级巨轮,市内有如皋 机场,该机场可直航北京、广州、厦门。2002年‘统计年鉴》显示如皋市耕地面积123.5万亩, 人均耕地0.85亩,农业人口112.9万。其中农村劳动力62.39万人(农业劳动力33.1万人),农 村劳均耕地接近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321元。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 长足发展,先后跻身于中国明星县(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科技百强县(市)、乡镇 工业明星县(市)的行列。如皋农业上业已形成花木盆景、优质油米、创汇果蔬、优质生猪、如 皋黄鸡、优质桑蚕等六大特色基地。如皋是中国花木盆景之都,如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 一。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年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

4.3基本假设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是指农户获得农业技术信息到最终采用韵心理、行为变化过程,不少农业 推广研究人员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观点进行分析,主要观点已在本文第三部分作了阐述,综合这些 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行为的研究文献和对研究区域基本情况的了解,本文提出如下前提假设;影 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 1、农户家庭特征:包括农户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特征两方面,如农户所拥有的土地规模、 收入、劳动力年龄、性别、劳动力数量和文化程度等。 2、技术自身特征;技术的经济效益、搡作的复杂程度、风险性、与当地耕作习惯的相容性 和配套技术和措施的供给能力等。 3、农户行为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及 农产品价格变化等因素。

4.4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如皋两个村民小组的调查,了解在政府和推广部门大力推广水稻轻型栽 培技术(抛秧、肥床旱育稀植、旱直播、机插秧)时.一般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并分析 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力图找出规律,解决三个问题: 1、在政府推广一项新技术时,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有何关系? 2、技术的特征对农户采用技术的影响有多大?
lO

3、社会经济条件对农户采用技术的影响有多大?

4.5研究方法
本文在调研时运用了参与式农村发展研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如查阅二手资料,访谈知情 人,历史趋势曲线图、打分排序、小组访谈和个体访谈等,同时辅之以其他方法,如问卷调查等。 分析时运用了分类汇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具体叙述如下: l、根据研究假说一农户采用新技术受外部环境(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 即农户所在的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请当地知情人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生活水 平及村民发展意识等标准综合考虑.进行乡镇、村、村民小组的层层划分,从而一级级确定调研
区域。

2、根据假说一农户自身的家庭特征影响对新技术的采用,即农户之间存在着差异,对农户 进行类型划分,根据花名册随机抽取60户确定为调研对象。 3、用个体走访的方法了解当地农户如何配置其资源,如土地、劳力、资金、劳动时问等来 满足其基本需求。 4、用。调查问卷”法进行农户访问,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及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因素。 5、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

4.5.1调查取样方法
在查阅大量有若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手资料后,走访了如皋市农林局,根据农林局技术人 员介绍,如皋种植制度主要分三大块,第一块是东部稻麦两熟地区,第二块是西北部高沙土旱粮 地区,第三块是沿江圩田区,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推广重点在东部地区.随后又走访了该局作物栽 培技术指导站主要负责水稻技术推广的干部,在他的推荐下,选择了丁堰镇和皋南镇作为调研乡 镇,因为在如皋市,丁堰镇工业经济发达,农民收入高,政府重视农业,对农业投入多,农业推 广工作出色,而且属水田区,水稻亩产每年在市里都名列前茅。皋南镇是2001年由建设乡、大 明乡、马塘乡三乡合并而成的,政府领导在合并后又作了大调整,各方面工作都需要有一个磨合 的过程,对农业生产重视不够,经常拖欠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农民收入较低,农户以外出务工收 入为主。在确定两个镇后,又分别到这两个镇农技站走访,根据农技人员介绍,随机抽取了两个 村民小组.各30户作为问卷调查和个体走访的重点对象。

4.5.2分析方法
本文在获得如皋市两个定点村民小组有关经济状况、水稻“轻型栽培技术”采纳情况的相关 数据后,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方法 上主要采用晟基本的分析方法一对比分析法。它在同一分组标志下对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对比,找 出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5.1所在区域基本状况
丁堰镇位于如皋市东部,与如东县接壤,全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1万亩,其 中粮田面积4.86万亩。全镇总人口5.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l万人,农村劳动力2.45万人, 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且有固定工作的人有1.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3% (即农村劳动力转移率47.3%),农村人均耕地1.34亩,劳均耕地2.6亩(按农村劳动力计) 全镇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146万元,工业增加值14884万元,农业增加值6833万元, 种植业增加值4504万元,种植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66%,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13.2%。全

镇财政收入2347万元,财政支出1988万元,其中农技推广经费支出4万元(农技站反映未收到
过这笔经费),新农机具推广经费6.4万元(补贴新购插秧机32台),共lo.4万元。占财政支出 近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28元。全镇农田可灌溉面积为4万亩,常年水稻面积2.3万亩,农 机总动力2.7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91%,收割机113台,插秧机80台。2002年全镇水稻单 产593公斤/亩,粮食总产3.75万吨,。 全镇2002年工业企业共796个,全部职工人数6352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实现产 值34038万元。利税1716万元。 皋南镇位于如皋城区南侧,204国道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8 万亩。其中粮田面积5.08万亩,全镇总人口4.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农村劳动力2.51 万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且有固定工作的人有0.9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8.6%(即农村劳动力转移率38.6%),农村人均耕地1.08亩,劳均耕地2亩(按农村劳动力计) 全镇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170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6578万元,农业增加值7631万 元,种植业增加值6507万元,种植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2%,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27%。 全镇财政收入1660万元,财政支出2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05元,全镇农田可灌溉面 积为4.1万亩,农机总动力1.56万千瓦,综台机械化程度82%,收割机29台,插秧机1台。2002 年全镇水稻单产501公斤/亩,粮食总产2.17万吨。 全镇2002年工业企业418个,全部职工人数4059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实现产值2800
万元,利税150万元。

2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
5.2.1农户自身因素的影响
5.2.1.1生产经营条件

一、农户收入结构分析

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性收入、非农业生产性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其中农业生产性


收入主要包括种植业收入、牧业收入、林业收入和渔业收入;非农业生产性收入包括家庭经营的 非农收入和劳务收入。家庭经营的非农收入主要包括家庭从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 务业、饮食业及其它行业收入。劳务收入主要包括从乡镇企业、集体组织或通过劳务输出获得的 劳动报酬。非生产性收入主要包括资产租金收入、赡养辅助收入及其他非生产性收入,本节主要 从农业生产性收入、非农业生产性收入(简称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对农户的收入结构作简要分 析。我们将农户按有无非农收入及其非农收入比例高低划分为三种类型: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 非农业兼业户。纯农业户指家庭收入全部来自农业的农村住户。农业兼业户指家庭收入大部分来 自农业,少部分来自非农产业的农村住户。非农业兼业户指家庭收入大部分来自非农产业,少部 分来自农业的农村住户。

表1

两乡镇农户收入来源统计表

注:袭l 1中“非农收入”是指家人办厂、开店、搞服务业、建小作坊等收入.

为了更清晰全面地了解调查区域水稻轻型栽培技术采用情况,有必要对调查区域农户收入结 构、收入来源及农户收入差距有一个摸底调查,本文通过问卷方式,逐项调查农户的农业收入、 非农收入及劳动力转移等情况,在调查中虽然我们走访每一农户并现场调查.但农户受传统思想 影响,有怕露富的顾虑.特别在劳务收入、家庭非农生产性经营收入调查时,农户一般只愿说纯 收入的整数部分,如1万、2万,而将几千几百元省去了,在交谈中能够感到,一般农户或多或 少地少报了部分收入。(表1)丁堰镇3村第39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4940.9元,其中来自种植业 的收入26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28%,皋南镇15村第7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3146.5元,其中来 自种植业的收入18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94%,可以看到本区域种植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处 于次要地位,大部分农户属非农业兼业户。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劳务收入,丁堰和皋南调 查户外出劳务收入分别占纯收入的77.3%、69.2%,调查的60户中有外出劳务的共50户,每户劳 务收入都超过人均纯收入的50%,10户无外出劳务的农户中有7户从事非农产业(工业、商业、 服务业等),分别在家或在乡镇办厂、开饭店、服装店、零售店等,这7户的人均收入远高于当 地人均收入,其中非农收入人均8100元,远远超过其家庭农业生产收入,调查区域只有3户是 纯农户,占调查总数的5%,他们的收入全部来自农业生产。再进一步对种植业收入内部调查,(袭 2)丁堰镇调查30户人均来自种植水稻的收入是146.7元,占人均种植业收入的56.2%。占人均 纯收入的2.97%。皋南镇调查30户,人均来自种植水稻的收入是84.1元,占人均种植业收入的 45%,占人均纯收入的2.6佻,从数字和占比看,水稻生产是当地种植业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但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种植业生产只作为~项副业,水稻 生产的经济效益极低,在农户纯收入中占比很小,因此,农户收入与水稻生产收入相关关系不明
显。

重!堡兰堡窒生塞些些叁墨堡竺盐塞
乡镇 调查

一.——
水稻种植占人均纯

调查人种植业收入

水稻生产纯收入

种植水稻占种植

二、水稻生产的目标 南通饮食习惯属南方,大米是主食.从政策层面讲,江苏是沿海非粮食主产区,南通也不是 江苏的粮食主产区。但水稻生产事关全年口粮问题,因此,水稻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最重要的工 作,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从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到基层农技站都十分重视。(表3)调 查表明,农户不管收入高低,都将满足自家口粮需要作为水稻生产的第一目标,其次,有余粮的 农户会考虑出售.或串换饲料搞养殖业,虽然水稻生产收入很低,与劳务输出、经商、从事服务 业等行业收益相比,似乎可以不种水稻,但受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思想观念和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 种田首先要满足自家口粮供应。解决吃饭问题.俗话说“家有余粮心中不慌”?虽然当地农民的 收入已基本达到小康,种田收入徽不足道,但对土地仍十分眷恋,特别是50岁以上的农民,正 是他们直接从事种植业生产,虽然与其他产业比,劳动非常辛苦,但他们认为农民如果放弃土地

不种田就不是农民了,种田其它可以不种,但水稻是不能不种的,他们还没有上街买米的习惯。
从这点分析,可以说,在水稻生产上现在富裕起来的农民仍是“自给小农”,种植水稻是为了自 家生计而生产,不存在追求最大利润问题,种植水稻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庭需要而不是以最大
利润为目标。

表3两乡镇农户水稻生产目标调查

注;农户水稻生产目标调查是多项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进一步调查农户最希望了解掌握的水稻生产技术(表4),不难理解, 作为全家的口粮,大多数农户将米质好作为首选目标,而对产量的要求不高。我国粮食生产从咀 粮为纲、计划供应到供需动态平衡、丰年有余,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步入小康,粮食生产也从量的 满足逐渐发展到质的提高,对永稻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选择“高产优质”一项的农 户少,我们分析认为主要是在制作调查表时,考虑到水稻生产技术中“高产”与“优质”两项很 难兼顾,所以没有将“高产优质”单独列为一个选择项,影响了选择户数,但仍有9户农户在调 查时自发提出,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农户对高产优质水稻生产技术的追求。

14

中国农业大学坝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表4两乡镇农户最希望掌握的相若水稻生产技术调查

5.2.1.2劳动力自身条件
一、文化程度

由于技术操作要求相对较难掌握,农户文化程度不高而导致经济效益不好,不再利用新技术 的事例并不少见。有些技术固然主要是因为技术操作说明太过于书面化,可操作性差,但与农户 的文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文盲或半文盲程度的农户对书面语句的理解不免有些偏差。 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越强,因而越易采用接受新技术;反之亦然。在 走访市、县(市)、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学习一项新技 术时,自己看看印发的小册子就能弄懂,然后操作几次即可掌握要领:面文化程度低的农户则不 行,他们得经过技术培训及看别人示范,推广宣传手段越直观越好,每一步都要反复示范,尽管 这样,技术走样或失败的几率往往是最高的。 在调查中,由于两个村组都已普及轻型栽培技术,不能直观地采集到历年采纳轻型栽培技术 的农户名单,因此不能有力地证明文化程度与技术采纳之间的联系,但是在丁堰调查时,我们从 插秧机手收费记录本上看到2002、2003两年机插秧农户的名单,2001年在镇农业部门鼓励引导 下,推广部门补贴试验经费7000元,机手实际花费8000元购买了一台插秧机。在乡农机站的统 一讽度下.在全镇设3个点做示范,在本村组机手的水稻田作为试验示范田插了4.6宙秧,当年 十月初台风使水稻大面积倒伏,而机插秧由于移栽密度低.栽插深度适中,倒伏面积小,不影响 机器收割,产量损失少(表5),第两年开始,推广面迅速扩大,共15户机插秧,面积达58亩, 至2003年毒,除了几户家庭比较贫困的外,都采用了机插秧。根据名单,我们统计了采用机插 秧家庭户主接受教育平均的时间(小学以6年计,初中以9年计,高中以12年计,文盲以0年 计),虽然调查样本偏少。但从中可以大致看出一种趋势: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愿意接受新技术, 接受新技术比较早。
表5历年采用机插秧农户文化程度调查袭

二、劳动力数量

传统的种植业生产是重体力劳动,与劳动力数量密切相关,在调查统计中,我们对家庭人 口、乡村劳动力数量都作了调查,但由于大部分劳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或从事家庭经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营,真正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人数与乡村劳动力数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数字,因此,统计的家庭劳 动力数量不能真实反映种植业的从业人数。由于家庭经营的发展和农民农闲时经常外出打零工. 因此用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去劳务输出人数后剩下的劳动力数量(即农业劳动力)作为从事种植业 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也不能真实地反应种植业的从业人数。我们对2002年采用轻型栽培技术后农 户家庭成员一年里从事田间劳动的天数作了初步统计(表6),数据显示丁堰镇3村第39村民小组 30户劳均耕地比皋南镇15村第7村民小组要多,从事田间劳动(一年中有30天以上从事种植业 劳动)人数比皋南少,但一年田问劳动总天数只有皋南的54%,平均每个劳动力田间劳动天数和平 均每个从事田问劳动人员劳动天数均只有皋南的一半左右。水稻生产是当地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工 作,水稻生产花费的人工也是最多的,特别是水稻育秧、移栽用工占总用工的60%以上,丁堰镇 大力推广机插秧,省去了这部分用工,与水稻机收割配套,水稻生产用工省去80%以上。两个镇 农机推广站提供的数据也是~个佐证:丁堰镇农业机械总动力2.7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91%。 全镇拥有收割机113台。插秧机80台。2002年全镇水稻单产593公斤/亩,粮食总产3.75万吨。 皋南镇农机总动力1.5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82%,拥有收割机29台,插秧机1台。2002年 水稻单产501公斤/亩,全镇粮食总产2.17万吨。 可见,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户技术采用率与农村劳动力数量没有直接联系,在农村二、三产 业迅速发展,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的大背景下,减少劳力、减轻体力的农业技术是农民 欢迎的,农户技术采用率高。反过来,技术采用率越高,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人数和时间越少,可 以说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问。

表6种植业劳动天数调查表

三、劳动力年龄、性别 《统计年鉴》上将男5l周岁至60周岁、女46周岁至55周岁计算为半劳力,但我们的调查 还是将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计算为整劳力,从表7可以看出,当前从事种植业生产人员以中老 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五十岁左右,而且以女性占多数(男性人数占37%,女性人数占63%),我们 在个别访谈时,遇到一位74岁的老年妇女,她一年要花180天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其余时间 在家料理家务.家里的晚辈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平时就她在田里硬撑着干活。而且她说晚辈 不懂种田,也不愿回来种田,责任田又不能抛荒,而且一家人的口粮还是要保证的,只好自己种, 好在现在种田机器多,种田也不累。当前农村大部分有劳务输出的家庭,一般是首先由男性青壮 年劳力外出,其次才是妇女。而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种好责任田的首先是老年入,如果家中没有 老年人,则以妇女居多。调查的60户中。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人,特别是未与长辈分家的年轻 人,没有一个人在家从事种植业生产。长辈也希望子女外出打工,如果年轻人一时找不到工作的 也不情愿从事种植业生产。那么是不是种植业生产真的收益太低,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昵?我们 通过问卷调查,提出第一个问题“如果增加土地面积,发展机械化生产,你认为能增加种田入吗?”
16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调查60户,汇总表(表8)反映,作肯定回答的有42户,占调查户数的70%,远远超过作否定回 答的户数,当继续对作肯定回答的农户问第二个问题“你愿意这样来增加你家的收入吗?”回答 愿意的仅1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18.3%。这说明目前农户并不是对农业生产失去希望,大多数农 户承认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租用等方式增加土地面积,引进农业机械,发挥规模效益,种植业收 入也能达到较高水平,但至于通过何种渠道实现则存在许多顾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风
险与外出打工、做产业工人比要大得多。

表7从事田间劳动人员年龄、性别调查表

从现状分析,当地种植业主要劳动力素质与农业科技发展要求是不相符的。可以预计,如果 这种现状不尽快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推广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目前急需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加强培训,否则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另外,要适应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种田产出水平和效益,吸引农民回家种
田。

表8提高种田收益的可行性调查

5.2.2技术本身因素影响

表9两多镇农户技术采用情况调查表

注:丁堰镇一农户有两块水稻田,一块与其它农户连片采用机插秧.另一块采用旱育秧。

5.2.2.1技术的经济效益 在走访了南通市农林局专业人员及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后,我们了解到推广人员及上级部门
17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是这样分析轻型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的:

1995年前,南通市在全市推广水稻抛秧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的水育手栽秧相比具有“七省二 高”的技术优势:i、省工。从育秧、运秧到抛秧结束,比常规插秧每亩节省用工3.5-4个,从 而缓解了裁秧期间劳力集中使用的矛盾。2、省力。抛秩最大的特点是省力。它无需弯腰栽插, 只要大把地抓住秧苗有目的地抛向天空(3米左右),就可完成抛秧过程,避免了“面朝黄土背朝 天”的劳苦。3、省秧田。常规手栽秧一般秧本比1:6-7,正常播种情况下.每亩大田需秧母i00 平方米,而抛秧每亩大田只需秧母13一14平方米,与手栽稻比,每亩节省秧田86—87平方米,夏 熟可以增收小麦。4、省种子。抛秧稻由于秧田小,高播量精种落谷,每亩大田节省用种I.5公 斤。5、省肥料。抛秧只有20天左右秧龄,除少部分基肥外。一般不施肥料,每亩大田秧苗比手 栽秧节省i.5公斤纯氮。6、省水电,秧田面积少,以村为单位集中育秩,不必动用大车口,只 耍小型灌溉工具即可。7、省成本。经过核算,抛秧田每亩大田育秧可以节省23元,减去秧盘折 旧费用10元.每亩可以净节省成本13元。8、高产量,平均亩产比常规手裁增产5%左右。9、高 效益。经核算,每亩抛秧稻比常规手栽秧纯收入多79.7l元。 1992年南通市开展水稻肥床早育稀植试点,与常规水育秧移栽相比,肥床早育稀植技术具有 “五省一增”的优势:一是省秧田,旱育秧比常规育秧节省秧田75%左右。二是省种子,旱育秧 一般较常规育秧每亩省种子2公斤。三是省水,旱育秧秧床只需浇2—3次水,不需灌水。较常 规育秧在育秧期可省水90%左右,四是省工,旱育秧育秧、管理和拔秧容易.速度快.一般较常

规育秧每亩省工4—5个。五是省肥,早育秧较常规育秧每宙节省氮化肥4公斤左右。一增是指
常规管理措施下,每亩增产稻谷8-10%。与抛秧稻相比,旱育稀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秧田不受 水源限制,秧田不需灌水;二是移栽后基本苗少,分蘖发棵快,病虫害少.大田管理简单:三是 产量高,经过对比试验,增产5%左右{四是易于机收割,抛秧稻撒落于田问,没有株行距,不便 于收割机收割:五是不用购秧盘.因此适应老稻区农户的习惯。从开始推广就深受农户欢迎,有 的抛秩户看到投资省;有的看到苗床做在旱地里,夏收葡不会影响邻近的小麦蔬菜产量;有的乡 镇为了节省水电,不开车口,农户纷纷改成旱育稀植。 2001年南通市首次引进新型插秧机,并在丁堰镇试验示范,第一年32亩试验田一举成功, 第二年为了在全市大力推广这种先进、高效的水稻种植方式。各级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户购 买插秧机。广大农户省去了育秧、移栽的全部劳动,只要育秧时与机手谈好水疆面积和栽插时闻, 移栽后付55—70元的费用就可以了,这一水稻种植方式深受农户欢迎,至2002年丁堰镇3村第 39村民小组的30户就有26户采用,技术采用率达87%(表9)。

表10采用轻型栽培技术的主要原因调查

我们从农户的角度调查技术采用的原因时,随机对23户做了问卷(表10),题目是“你家采
18

用轻型栽培技术的主要原因”。经统计,
析认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节省劳力”是技术采用的主要原因,占了调查户数的

48%,而调查户中选择“节省费用”的只有I户,只占4%,这与推广人员的分析有偏差。我们分 推广人员在计算轻型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时,将节省的劳力折算成农业劳务费。而农户计算 农业生产成本一般不会将自身的劳务计算在内,农户采用轻型栽培技术更看重节省劳力,减轻劳 动量,这样可以解放大部分青壮年劳力,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农忙季节家庭主要劳力不需象以 往一样要向企业请假或放弃工作回家种水稻,也使在外打工的劳力节省了车船费,安心在外工作, 增加家庭收入,虽然抛秧秧盘每亩折旧约10元.机插秧需55—70元的费用,但对于打工收入和 节省的车船费来说,家庭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增收金额也不止推广人员计算的增收节支金额。 三种水稻种植技术采用的演变过程,说明了农户对技术的经济效益看得重,只要有利于提高 产量、节省成本、减轻体力.解放劳动力的技术就会被农户采用。有限的投入并不是影响他们采 用新技术,影响农户持续利用技术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是看技术本身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是否 有利于家庭增加收入,对于占总数大多数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中等及较好的农户来说,通过少 量的资金投入来换取更多的劳力用于效益更好的二、三产业的发展是现阶段农户采用新技术考虑 的重要因素。用农户的话说:“什么技术能赚钱,我们就用什么技术”。可见:不仅技术本身的经 济效益是农户采用技术时考虑的因素,而且有利于解放劳动力,提高家庭总收入的新技术农民更
欢迎。

5.2.2.2操作的复杂程度 水稻抛秧技术,和以往的插秧技术相比,能省出不少工,而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原来1亩 稻田一个男劳力需3天才能插完秧,而现在一个男劳力只需3小时就可完成。其技术的优越性显 而易见,这项技术操作要领简单易懂,一学就会,在推广的时候有录像带,市、县农业节目中经 常播放,农技人员也带录像带到村、组和农户家里播放,故而传播速度很快。肥床早育稀植技术

与抛秧相比,育苗不需水源,只要宅旁比较肥沃的蔬菜地就可以,秧龄弹性大,管理更容易,早
地拔秧,速度快,用工少,移栽时要求基本苗少三分之一,因此移栽速度也快。机插秧育秧技术

比较复杂,难度较大,苗床播种量大,秧龄弹性小,出苗率和整齐度要求高,但机插秧育秧技术
由购买插秧机的农机手负责,因此机插秧重点培训农机手,农户不需要任何劳作,二十来天的育 秧时间可以继续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肯定远远超过育秧移栽的成本.因此,在外打工或附近企 业有工作的农户自然乐意接受和采用这项新技术。 这说明,简单、易操作的技术,农户—看就懂,一学就会,采用和扩散的速度就较快,而操 作复杂的技术,需要专业培训和多次操作练习,否则采用和传播较困难。随着经济发展、农户收 入的提高,种植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越来越受欢
迎。

5.2.2.3与当地耕作习惯的相容性 四种轻型栽培技术中。南通市晟早推广水稻旱直播技术,水稻早直播有以下几个优点:一、 成本低,用工量少,经济效益高。多年的试验及生产实践表明:机械直播每亩用工5.5-6个工日, 比常规育秧移栽节省5个工日。劳力投资少,旱直播水稻采用机播,不必在大忙时争着请人插秧, 可以明显地节省开支。机械直播每亩成本25-30元.比常规育秧移栽节本16—20元,产量每亩可

达600—660公斤。这几项因素加上节约秧田所产生的效益.则每亩可增收节支近100竞。二是直
19

橘机械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稻麦两用、利用率高。直播机既适合于免耕麦播种也适合 水稻旱直播,实现一机两用.加上开沟犁、机动喷雾器和联合收割机,可使稻麦两熟从免耕直播、 开沟、防病治虫和收割脱粒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系列化。三是节水能力强。南通市夏熟80%以上 是小麦茬口。6月上中旬集中戽水和整地插秧时,用水、用电和燃油的压力极大。推广旱直播后, 戽水期推迟一个月,播后上一次齐苗水后到三叶期才进行淹灌,可省去开田泡垡时大量耗水,一
般可节水20%左右。

直播稻不需秧田,不必裁插,与机条播小麦连作,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此法适用于商 品经济发达、劳动力转移较多的地区开展规模经营,南通市从1995年后推广面积稳定在25万亩 左右,主要在城郊和东部沿海早改水地区推广。早直播虽然技术发展的优势明显,但它仍然受多 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在复种指数高、多熟制地区,作物生长季节紧,水稻大田生长期长,对夏熟 产量有一定影响,而调查区域农户家庭养殖业较发达.56%的农户需要用夏熟小麦换饲料,小麦 减产可能减少农户的养殖业收入;二是全苗、壮苗难。技术要求高。由于水稻出苗对水、气的要 求严格,直播至大田后,较难控制,如田不平、土过烂,易出现高处过旱出不了芽,低处水深易 烂种难出苗,而且易引起除草剂药效的不均衡,除草效果不理想,造成对稻苗的局部伤害。由于 稻茬免耕机播麦田面平整,沟系配套,解决了水稻旱直播田不平,易淤种,难化除等技术难点,

而且免耕麦田上虚下实。表层土通透性好。阴雨天气也能顺畅播种,沟系配套,沙土、粘土田都
能稳产高产。能够形成稻麦双免耕机播“一机两用”、“一沟两用”配套技术,但调查区域小麦机 直播技术并未普及.不能实现“一沟两用”,田块的平整性差,齐苗难,基本苗难掌握。因此, 虽然八十年代后期如皋农技推广中心小面积试验成功,但并未能推广。 这说明能适应当地的耕作习惯,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技术,农户就乐意采 用,反之,与当地耕作习惯不相适应的技术,即与农户满足其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在资源、资 金和时间等方面相冲突的技术,农户一般不予采纳或传播速度较慢。 5.2.2.4配套技术和措施的供给能力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其配套技术、措施的供给能力越强.则采用率越离,传播、扩散速度越
快,能说明这一点的典型例子是水稻抛秧技术,此技术不仅包括抛秧技术,还包括一系列的配套 措施.如秩盘的生产和供应、抛秧的补秧、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化学除草等措施。只有这些措 施和抛秧技术配套使用,抛秧技术的优越性才能显示出来,反之,缺少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的措施都有可能造成损失,或烂苗,或减产,甚至于失收。为了使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不变形不走
样,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编写了<水稻抛秧技术》、《水稻旱直播技术》、‘水稻抛秧新技 术》、《两旱一水三熟制栽培技术》四册专著,并摄制了《水稻抛秩》、《节水种稻》两盘科技录相 片.下发到每个乡镇,市、县(市)、乡(镇)层层开展培训,每年都要邀请专家讲课。仅1991 年,南通市农业局就组织了360多人的现场抛秧培训,如皋市农业局也召开现场会,乡镇农技人 员将书籍内容变成黑板报、宣传资料或广播稿,将录像带在各种干部冬训班、专业户学习班上播 放,还要走村串户播放。使抛秧技术在干部、农户中深入人心,这些措施对普及推广抛秧发挥了
很大的作用。

我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政府的支持和采取的措施紧密相关,丁堰镇3村第39村民小组机 插秧推广面达到87%,而皋南镇15村第7村民小组没有一户采用机插秧技术,为了寻找原因,我 们走访了镇政府、镇农技站、镇农机推广站及购买插秧机的农机手,发现主要与政府的决策和工

中周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作力度有关。2002年南通市政府、如皋市政府在前两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 的乡镇推广机插秧,两级财政拿出经费对购买插秧机分别补贴3000、2000元,并明确提到在机 插秧推广的初期,乡镇政府应鼓励农机手购买插秧机,并视财力作适当补贴。丁堰镇政府将推广 机插秧作为致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在镇财政比较宽裕的情况下,也出台了补贴政策,农户每购买 一台补贴2000元,这样1.5万元的机器,农户购买一台实际只要付8000元。在这样的优惠政策 下,农机手纷纷购买。同时.镇里每年组织培训班,分两批培训农机手,对插秧机调试和育秧技 术开展专题培训。并多次邀请南通市、如皋市农机、农技专家讲课,开现场会、广播会。而皋南 镇之所以没有积极宣传和推广,一方面是由于镇财政收支倒挂,无力补贴,另一方面是由于该镇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重点是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技术推广侧重于各类林业、园艺作物,相对 来说,大宗农作物技术推广力度不够,2002年只是为完成如皋农机部门下达的任务,象征性地引 进了一台插秧机,与插秧机相配套的一系列培训、宣传、试验都没跟上,也未让机手去学习育秧 技术,两年来这台插秧机只是每年为了应付检查插了几亩水稻,大多数农户也不知道有这项技术。 这说明农户技术采用是与相关的技术及措施的配套密切相关的,宣传、培训、政策导向等措 施对技术采用有重要作用。宣传范围越广,进行技术宣传越到位,知晓的人数也就越多。有能力、 有条件采用新技术的入也就越多,新技术被采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农户的文化程度既定的前提 下,技术培训在农户采用新技术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如果技术培训不及时或培训质量差,或者 配套性和关联性强的技术,培训不连续;最终导致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经济效益差,则农户一般不 再持续利用新技术。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
的。

5.2.2.5技术采用的风险性 当采用新技术需要增加投入时,也就意谓着农户面临着一定的投入风险.同样,在农户采用 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时,也面临着技术采用风险,但当地农户对这种风险考虑很少,分祈其原因:

一是严格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开展工作,在推广轻型栽培技术前,各级推广部门做了大量 前期工作,经过多年多点反复试验,确保技术在当她的适应性,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体
系。二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宣传、培训、物资供应等切实到位,使农民能放 心地采用技术。三是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技人员都在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户在技术采用过程中, 一但遇到问题,与农技员联系很方便,四是一但技术采用失败.从经济上讲,损失也是有限的, 占农户支出的比例是非常少的。总之,这类技术的投入风险是比较小的,不是农户技术采用考虑
的重点。

5.2.3外部因素
5.2.3.1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社会科学理论认为,社会、经济、文化、意识是紧密相连的,对于农民来讲。他不但是一个 自然人、经济人,也是一个社会人。他的意识、行为与当地社会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息息 相关,他的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也受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据南通市委农村工作 部门统计分析,2003年6月底南通市共有农村劳动力(系指农村中男18--55岁,女18—50岁有 劳动能力的人)293.7万人,转移劳动力(除种植业外,在外有固定工作的人)173.08万人,占农

21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村总劳动力的59%,预计全年农民外出劳务总收入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南通是全国著

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是农村劳务输出的重要载体,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30万人,完成施工产
值450亿元,调查区域60户中麸有266人(表11),劳动力(指农村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包括60 岁以上在家种田的老年农民)157人,其中劳务输出9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8.6%.表中劳动力 如果按统计口径男18—55岁、女18—50岁计算,调查区域劳务输出的比例还要高。 南通人多地少,入口密度975人/平方公里,为江苏省人口密度之最,入均耕地仅0.9亩, 农村人口相对于土地资源大量过剩,耕地资源的紧缺形成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南通地理位置 紧靠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最现实 选择。表1、表2的农户收入来源的调查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输出的劳动力一般以青壮年为主, 留在农村搞种植业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女.在这样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推广水稻轻 型栽培技术,减少劳力、减轻体力、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是适应当地农村发展实际的,技术的采 纳率达到98%以上充分说明农户对技术是认可的,是能够接受的。

袁11两乡镇劳动力输出统计表

5.2.3.2推广服务体系、部门的影响 农业推广服务部门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农户学习、选择、使用新 技术有很大影响。 (I)农技推广体系和涉农部门是否健全,推广经费充足与否,其它各部门对新技术推广的 重视程度,推广人员的数量素质等都影响着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在最近的南通市农业部门招商 引资的宣传材料中,有关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介绍是这样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健全, 形成了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中枢,乡镇农技站为骨干,村农技员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此外还有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研究会等民间科技组织,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拥有农业专业技术学校30多所,市级以上农业科研院所5家,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 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综合试验基地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市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2 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7个百分点。” 据我们调查,如皋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上受江苏省和南通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在各 乡镇都设有基层推广站。在1999年机构改革前.基层推广站受双重领导,其中人事关系、人员 经费、推广业务都以市推广中心管理为主,所在地乡镇政府协助管理,所谓的“以条为主,以块 为辅”的管理模式,全部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都由市农技推广中心考核。由财政拨付。 农技人员每年都要参加由如皋市、南通市农技推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进修,各专业 的业务活动很多,要求也高,各类评比、奖励也很多,推广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仅90年代农技 条线就推广了浅湿灌溉、高沙土地区“二早一水”三熟制种植模式、渠道防渗技术、稻麦机械化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收获、水稻轻型栽培、棉花“一扩四增”高产栽培等十多项重大技术。机构改革后,各镇农技站 全部放到所在乡镇。人财物全部划拨到乡镇,只有业务上受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接着南通市 又开展区划调整,镇村合并.丁堰、皋南都是由原3个镇台并而成。农技站人员猛增?乡镇政府 机构膨大.财力有限,虽然人事部门核定农技站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乡镇要求农技站搞经营, 每年有创收任务,要求农技推广站逐步实现自负盈亏。 两个乡镇农技推广站的背景是这样的:2002年丁堰镇农技站编制16人,实有人数23人,专 职从事技术服务20人,从事实体刨收3人,农技站经费来源:县(市)财政拨款8.3万元(丁 堰镇是南通市水稻机插秧示范乡镇,财政拨款的名义是推广插秧机经费),乡镇财政拨款4万元. 建有农技服务实体1个,全年创收12万元。机构改革后,市、县劳动人事部门要求交纳的养老 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由于资金问题均未上交,另外,2002年全年全站人员工资福利保险共 需36.3万元,办公经费4万元,经费缺口16万元(新农机具推广经费6.4万元末划入农技站, 由镇财政所直接补贴给购买插秧机的农户)。据镇农技站反映,镇财政拨款的4万元,站上没有 收到过,可能是镇里用于支出当年绿化费用了。2002年皋南镇农技站编制15人,实有人数24 人,专职从事技术服务16人,从事实体创收5人,农技站经费来源:县(市)财政拨款6万元 (市菌木基地项目经费)。乡镇没有财政拨款,建有农技服务实体1个,全年刨收10.69万元。 2002年全年全站人员工资福利保险共需39.9万元,办公经费4.2万元,经费缺口2L 41万元。 在这样的政策下,各农技推广站工作的第一目标是创收盈利来落实人员工资,推广服务成为盈利 的手段,由于没有配套资金或推广经费不足,市推广中心布置的推广任务。对乡镇推广站没有约 束力,乡镇农技站首先在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和完成镇政府布置的工作,其次才会考虑市农技推 广中心布置的工作。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基层农技推广缺少经费,人员缺少保障,技术缺少更 新,推广缺少手段,推广人员人心涣散,开展工作难度大.农户抱怨这几年农技站只是卖农药、 化肥种子,广播会少了,宣传资料没有了,到田头指导更少了。 (2)推广部门采用的推广途径和方式对农户采用技术也有一定影响,农户对“现场示范”和 “农技人员到田问亲自指导”的方式最满意,在个别访谈中,皋南镇15村3组的冒林芳说起他 的经历,由于乡里1995年推广抛秧,他们老俩口学会了抛秧,又省力又方便,后来到1999年用 了四年的秧盘很多坏了,村里开始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听说早育稀植秧田容易管理,不用秧盘不 用灌永,村里推广后电灌站在水稻育秧期将停开车口,因此想尽早学会旱育稀植,但由于见不到 农技员就学着邻居的方法做,结果由于揭膜太迟,中午高温烧苗,全部失败,只好重新买秧盘。 再做抛秧田,幸好抛秧苗床要求秩龄短,没有影响当年水稻种植,他说起这件事就抱怨现在只能 从广播里听到农事广播,一广播就是要求大家到农技站买农药、化肥、种子,平时见不到农技员 了,农忙时农技员也不到田里,农技站这几年只是忙着卖农药、化肥之类的,农技员成了营业员, 跟以前不一样了,推广抛秧时,乡里农技员天天到田头来一趟,有时还讲解农技知识,手把手地 教农户,大家一学就会。抛秧从没发生过死苗。他还认为原来的那个农技员调走了。 5.2.3.3农业政策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农业政策的调整变化牵动着亿万 农民的心。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各部委支持农业特别是扶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特别是逐年减少农业税,财政按照计税耕地为基础的水稻种植实际面积,每亩直补10.20元等政
策,广大农民普遍叫好,认为多种粮食会增加收益,水稻面积增加后,更希望采用轻型栽培技术。

中匡l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但从另一方面分析.农业税减免后,土地收益增加,必然会使种地者增加,农户更不愿意放弃土 地,土地流转困难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有一定冲击。从长远来看,“增收”比“减税”更重要, “减”是必要的,有限的,只有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的长远出路,才是政策的中心所在。
5.2.3.4稻米市场价格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价格因素对于农民来说也显得越来越重 要,价格因素主要包括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 是农产品价格的高低,本文主要就此价格因素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学术界围绕农产品价格波动 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增长影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民农业生产 积极性和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的年份,农业生产形势好,技术推广效果明显, 农民收入出现较快增长,反之,农业生产有停滞和滑坡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种观点认 为,在耕地不多,农产品产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价格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 农民收入的增长起不了多大作用。下面,我们对区域内60户农户采用问卷调查,调查题目是“稻 米价格的波动是影响你持续利用轻型栽培技术的主要原因吗?”(表12)。

表12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问卷调壹统计

调查结果(表12和表13)表明: 1.价格是影响农户采用轻型栽培技术的原因之一 从表12可以看出,在调查的60户农户中,共有26户农户认为稻米价格波动是影响其采用 轻型栽培技术的主要原因,占总体的43.3%,接近农户数的一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 结论,稻米价格是影响其采用轻型栽培技术的原因之一。 2.稻米价格变化对不同收入农户采用轻型栽培技术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从表13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来自非农收入的多少和比例不同,从而造成

24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

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感不同。便形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稻米价格反应的不同,影响到稻米生产 上,对轻型栽培技术采用的影响也不同,对于高收入户(人均收入>5000元)来说,农业生产只 是作为一项副业生产用来满足自给性消费,他们根本不在意水稻生产效益,该类农户全家主要劳 动力的大部分时问在进行非农业生产(第二、第三产业)。稻米价格的波动根本不会对其总体收
入造成大的影响,因此这类农户对于稻米价格波动反应很弱.选择“否”的农户达到13户,占

87%(表12);对于人均收入中等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3000--5000元),种植业生产不是收入的 重要来源。稻米生产效益有限,但农户对种植业依赖感仍然较强,其原因:一是非农收入不是很 高,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家庭开支,二是非农收入不稳定,家庭口粮消费得到保证后,也等于节 省了一部分开支,这类农户对稻米价格的波动有一定反应.但由于生活已实现温饱,有的已达小 康,因此反应到价格对轻型栽培技术采用的影响上,表现得不十分敏感;对于低收入户(人均收 A.<3000元),种植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11.3%,稻米收入占到人均收入的7.8%,稻米价格的波 动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敏感的.从调查表12上反映,回答“是”的有17户,占到70.8%。我们开 展调查时正值全国粮价开始大幅回升时.但调查折算时稻谷价格仍以1.1元/公斤计,如果按目 前收购粮价算,稻谷是1.4元,这样的价格对于60户中仅有的三个纯农户来说.稻米价格对他 们收入的影响是明显的。如表14稻米价格上涨0.3元/公斤,每户能增收10.4--29.5%,平均增
收16.296,增收效果明显。

表14稻米涨价对三个纯农户收入的影响

这三个纯农户对有关稻米价格的波动是否影响其采用轻型栽培技术的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 答?因此说明稻米价格的波动对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不可一概而论,当稻米种植收 入不足农户人均收入的5%时,价格调控作用是微弱的。由于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 只有对低收入户(人均收入<3000元)特别是纯农户来说,稻米价格波动对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 采用和持续利用有明显影响。因此,可以说农户家庭的非农收入及比例是造成不同农户对农产品 价格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部分结论和建议

第六部分

结论和建议

6.1几点结论
1、在经济发达的非粮食主产区,水稻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家口粮供应,对于大多数农户 来说,种植业只作为一项副业,水稻生产收入与农户增收相关关系不明显。 2、当前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以女性占多数,这些人年龄
偏大,文化程度低。

3、农户对轻型栽培技术采用率和农户劳动力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农户对减少劳力、减轻体 力的农业技术采用率高,农户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采用新技术。 4、采用轻型栽培技术需要增加的投入和面临的风险并不是影响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5、农户技术采纳行为与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促 使越来越多的优质劳动力资源从农村流入城市或城镇,剩余的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低、 年龄大,农技推广面If缶严峻形势。 6、农技推广部门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在技术的宣传、示范和技术培训.尤其是技术培 训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农户采用和持续利用新技术有较大的影响。 7、稻米价格上升及鼓励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水稻生产新技术的推广有一定促进作 用,但作用不可高估。

6.2几点建议
l、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突破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实现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同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 密切相关。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千 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 系的“市场经济”,乡村有限的农技推广人员难以面对家家户户分散的作坊式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大,参与市场谈判的地位弱,技术推广效率低。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必须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把千千万万分散生产经营的农 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 整个产业链条,将田问生产作为农产品加工厂的一个车问,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应保持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农业既是弱质产 业,又是基础产业,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是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 石。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摆脱了饥饿和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技推广工作必须得到巩固和加强。并

适应形势发展,在农村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试点,进一步解放劳动力,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 集约化方向发展,农技推广向专业户、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转移。 3、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加快提高农业科技和生产水平。农技推广部门、农业 科研部门、农业院校三结合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好路子,要继续鼓励和坚持农科教三结合。 农业科研部门要搞好科研攻关.重点研究能满足农户实际生产需要的、能解决农户实际问题的、 节本增收的高质量的新科技成果,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研究和推出农作物新品种、新 技术、新机具。农技推广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农民为己任,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工 作的新机制,在立足当地资源、现有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推广那些投资省、成本低、收益好的 新技术。为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农业院校应敞开大门,降低门槛, 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与推广部门结合,对农业生产急需技术多开办短期培训班。 4、加强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使其能跟得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要加快乡镇农 技推广机构改革步伐.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到位后,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重新制定和完善各 项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考核措施,从体制、机制上完善政府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领导。实 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录用农技推广人员。同时内

部建立奖惩制度,启动激励机制。优胜劣汰,以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考核农技推广人员。同时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职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技能。政府应制定农业技术培训 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层层开展培训。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部门建立专门的培 训制度,提高现职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知识技能,定期考核,实行持证上岗。鼓励在职在编农技 推广人员根据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加快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 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5、加快新技术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和应用指导工作。提高农户科技文化水平。(1)尽可 能多地借助大众媒介强化科普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播讲座、电视录相、文字资料、科技集市及农 村信息网等多种形式传播科技信息、科技知识以及科技应用经验和应用成果,使农户获得尽可能 多的信息。(2)推广部门应调查了解农情。深入到农户中,根据农户的实际生产需要制定培训计 划,有针对性地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同时要用通俗、易懂、直观、简便的推广方 法做好农户的技术应用指导工作。(3)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农民具备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规范要 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也就是农村劳动者的岗位合格证书)” 工程。加大对农民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的培训力度,使农民逐渐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动采 纳者、应用者和效益的实现者,努力造就一支知识化、现代化的新型农民酿伍。(4)提高农户的 科技文化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努力。 6、对农户从事种植业生产目标与政府农业管理目标的探讨 在2004年初召开的南通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作了总结讲话,其中有关发展农业和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他是这样阐述的: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以发展项目农业为重点, 把农业当作项目来看,当作企业来办,用工业化的管理办法优化农业管理,用产业工人的从业要 求来提升农民素质;要用工业化的装备来改造农业,以发展设施栽培为重点,发展工业化种植养 殖.用先进装备和技术等工业化成果改造传统农业,同时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新机制和新方式, 不仅使农民从生活上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成果,而且彻底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减轻农民的劳动 强度,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是城市的孤
27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部分结论和建议

军深入,单兵突进。而是城乡的整体协调,全面发展。要深刻认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自觉地把“三农”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 进一步增强统筹意识,认识统筹规律,探索统筹办法,形成统筹合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 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中。打破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和体制,把城乡 作为一个整体,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耍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勾联城乡产业链。加速城乡之间资本、技术、信息、产品的流动;要整体安排城乡劳动力就业, 通过完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 调工作。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着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新格局。富裕农民必须减少 农民,减少农民必须转移农民。当前要加快户籍制度管理办法,促进更多的农民实现由农民到城 镇居民的永久转移。 从市委书记的讲话中,我们看到市委对“三农”问题发展的思路和目标非常清晰,即以农 民增收为中心,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实现农村经济 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一家一户的走访及关键人物访谈,了解到农民对土地是 眷恋的,但又不愿意从事种植业生产,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现阶段通过有限的耕地来大幅度增加 收入的方法有限,在种田增收难度大的背景下,大批农民外出打工或自主创业.青壮年劳力向城 镇二、三产业转移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应该说,政府农业管理的目标与农民游离于种植业 边缘,亦工亦农的生产方式,目标是一致的。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从事种植业 生产的人员将越来越少,素质越来越差,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必须进行战略 性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内容、方法、手段都必须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适 应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以农户为中心,从农户的角度选择、推广农业新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七部分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南田.简介传播学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2,2:37—40 2、黄季妮、胡瑞法、宋军等.农业技术从产生到采用:政府、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 行为比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9,1:55—60 3、高启杰.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行为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0,1:28—30 4、李新然.浅论农业推广中的农村妇女.农业科技管理,1997。10;22—24 5、李伯川.试析小规模农户经济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农业科技管理,1995,4:14—16 6、周衍平、陈会英.中国农户采用新技术内在需求机制的形成与培育.农业经济问题,1998,8:
9一11

7、韩耀.中国农户生产行为研究.经济纵横,1995,5;29—33 8、康云海.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8,1;6一ii 9、王伟.浅析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经济目标.北京农学院学报,1994,6:73—75 lO、吕玲丽.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分析.经济问题,2000,II:27—29


i、李小云主编.参与式发展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本文是在尊敬的导师周圣坤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思路的形成、研究 方法的运用以及论文的修改定稿,导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导师的学识和治学态度给我的启迪使
我终身收益。

在本文的调查过程中,得到如皋市丁堰镇农技站李伯兴、农机站陆锦林,皋南镇农技站冒建 宏、农机站关和建,如皋市农技推广中心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李德山,南通市农业局作物栽培技 术指导站彭长青,南通市农机管理局查勇等的大力支持;另外,丁堰、皋南两村镇的村民和干部
也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在此,谨向我尊敬的导师和所有给予我帮助的同学、老师及朋友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2004年4月江苏南通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附录一
研究活动日程
本文调查研究活动主要在2003年完成。当年3-5月主要以调查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 农业生产情况为主,在丁堰、皋南两乡镇、如皋市和南通市收集相关资料: 6—7月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调研区域: 8一10月开展问卷调查,走访农户开展个别访谈; 11月分析整理数据: 12月完成论文初稿。 2004年4月根据导师意见,再次到丁堰、皋南两乡镇调查.补充资料和有关数据,修改定
稿。

附录二
调查提纲和问卷

一、农户收入基本情况调查表

——镇——村——组,户主姓名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户主年龄 2、家庭人口:男 3、家庭劳动力状况
姓名

编号——
(个)

文化程度
(个),女

年龄

性别

学历

职业

一年内田问劳动时间(天)

非农劳动时何(天)

二、全年收支状况 l、种植业
项目 水稻

总产量(斤)

们I苦丽缔

瓤回

生嗍j回

默回

小麦
玉米

油菜 蔬菜
果树 其他

注:生产费用不含劳动用工。 2、渔业收入

养殖项目——,总产量——(斤),价格
生产费用

(元/斤),总收入

(元)

元,净收入——(元)。

注:自产粮食作为饲料用稂部分应按市场价折合算在费用当中。

3、牧业
项目

髓(巾

价瞎骱

总队回

生嗍日回

挣I扒回

养猪

n)蝣
。母昔

养羊
养鸡 养鸭

其他养殖

注:白产粮食作为饲料用粮部分应按市场价折合算在费用当中。 4、林业收入:(指花弃苗木)

播种育苗面积~亩,总收入

5、

元,生产费用一元,净收入
县内乡村企业劳动报酬

元。

项目 I 1年总收入(元)

I县外劳务输出报酬 l
工业

其他单位劳动报酬

项目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

服务业

饮食业

其他

年总收入(元)
年生产费用(元)

净收入(元)

7、农户负担状况



项目

农业税

农林特产税

村提留统筹

其他上交款

合计

1支出额(元)
三、水稻生产调查 1、你家种水稻的主要目的是(请排序); 满足自家口粮需要 完成公粮 出售
其他

2、水稻育秧移栽时你最愿意采取哪种方法 A、塑盘抛秧B、肥床旱育秧c、水育移栽秧D、机插秧 为什么用这种方式: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技术的 A、听邻居、亲戚说的B、自己看到的C、培训学来的D、乡里村里要求这样做的 4、水稻收割时,你家是 请说出选择A或B的原因:
5、种植水稻,你最希望

A、请收割机收B、自家人工收获

A、提高亩产B、产量一般但要米质好c、产量一般但要尽量减少劳动用工D、其他

6、你是如何进行水稻田间管理的(如施肥防病治虫)?

7、如果增an土地面积,发展机械化生产,你认为能增加种田收入吗?
A、能

其他:——
B、不能 B、否

A、跟着乡村农技站的广播做B、跟着邻居、亲戚的做法做C、自己根据田间生产情况决定D、

如果选A,你愿意这样来增加你家的收入吗?A、愿意B、不愿意 8、稻米价格波动是影响你持续利用轻型栽培技术的主要原因吗?
A、是

二、乡镇基本情况调查
镇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万亩.其中粮田面积 万亩,全

乡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 二产业的——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从事第三产业的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
总数的—_%,农村人均耕地——亩,劳均耕地——亩(按农业劳动力计)
加值 比重

工业值14884万元,农业值6833万元,种植监增加值4504万元,种植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

值的66%,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13.296。全镇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一—万元,其中工业增
万元,农业增加值 万元,种植业增加值 万元,种植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

%,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全镇财政收入

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其中用
万吨,其中水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 稻单产是——公斤/亩。
于农业支出

全镇2002年工业企业单位共 实现产值
元。

万元t利税——万元,建筑业外出人数
%,收割机

个,全部职工人数

入,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一家, ^、,建筑业总产值 万
万亩,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全镇农田灌溉面积为——万亩,常年水稻面积
综合机械化程度 2002年镇农技站编制

台,插秧机一台。 ^。实有人数——人,专职从事技术服务一人.从事实体创收 万元,乡镇财政拨款 入,农技站经费来源:县(市)财政拨款 万元,其它财政来源——万
塑盘抛秧每亩用秧盘

元,2002年全年全站人员工资福利保险共——万元,办公经费—万元,经费缺口——万元,农
技服务实体——个,全年创收——万元。

盘,每盘价格—元,每亩秧盎一元,一般秧盘能用一年,折旧后

每年每亩秧盘一元。

请插秧机栽插每亩—-j乇,请机器收割水稻每亩——元,水稻大田每亩水费jB,一季水稻喷施
农药共一次,共购买农药一元/亩,大田水稻施肥共一次,共购买肥料一元/亩。 每年乡镇有关水稻生产技术广播共一次,广播站收费吗?A、收费B、不收。 元。
每次收费 如收费,

旱育秧田与水育秧田相比,每亩大田水稻秧田期省水费—。元,移栽时节省用工—个,农户

附录三
主要统计数据(表格)
表1、两乡镇农户收入来源统计表 表2、两乡镇农户农业收入来源统计表 表3、两乡镇农户水稻生产目标调查 表4 表5 表7 两乡镇农户最希望掌握的相关水稻生产技术调查 历年采用机插秧农户文化程度调查表 提高种田收益的可行性调查

表6、种植业劳动天数调查表

表8、从事田问劳动人员年龄、性别调查表 表9、两乡镇农户技术采用情况调查表 表10、采用轻型栽培技术的主要原因调查 表ll、两乡镇劳动力输出统计表 表12、稻米收入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收入的影响 表13、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问卷调查统计 表14、稻米涨价对三个纯农户收入的影响

作者简历
陆彩明,女,1969年12月生,江苏太仓人,1991年7月毕业于江苏农学院作物专业,大 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高级农艺师。1991年毕业至1993年9月在江苏省太仓市娄东乡农技站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93年lO月至2004年3月在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局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4年4月至今在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委员会工作。 本人在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完成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作物的技 术推广工作。在学期间,主要负责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完成“直播稻两省两高农机农艺配套 技术研究”项目南通点的研究任务,该项目2001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技术水平达到 国内领先;主持完成了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该项目获2002年农业部丰收 三等奖,本人是第2完成人; “春玉米盘育乳苗早熟高产技术示范应用”项目获农业部2001年 丰收三等奖,本人是第14完成人;“油菜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2001 年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是第1 1完成人: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
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36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对轻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如皋为例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被引用次数: 陆彩明 中国农业大学 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左忠武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邯郸市农村的调查分析[学位论文]2010 2. 王维赞 蔗农采用“吨糖田”栽培技术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思县为例[学位论文]2004 3. 马常富.周德春.李宗寿 水稻直播技术[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6(8) 4. 齐振宏.王培成.喻宏伟.王瑞懂 稻农选择新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9(9) 5. 梁明华.陈娟.王校林.俞邦建 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期刊论文]-农业装备技术2007,33(3) 6. 韦志扬.Wei Zhiyang 我国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概述[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 7. 朱德峰.张玉屏.林贤青.陈惠哲 浅述2008年全球水稻生产、价格和技术[期刊论文]-中国稻米2009(1) 8. 冯国华 优质小麦产业化进程中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以江苏省丰县欢口镇、赵庄镇为例[学位论文]2004 9. 喻永红 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经济学分析——以湖北省水稻IPM技术为例[学位论文]2006 10. 朱进 农民采用大棚蔬菜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学位论文]2004

引证文献(1条) 1.马立珩.张莹.隋标.刘彩玲.王萍.顾琐娣.沈其荣.徐茂.郭世伟 江苏省水稻过量施肥的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2)

本文链接:


更多相关文档: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广东省作 为走在全国经济前沿的地区, 其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在发生着一些转变, 本 文以广东省为例做实证分析,主要研究消费与经济增长...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李大胜...(一)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是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基础性...“经济租”,而技能低的劳动力则不能获得此部分收入...

2011年选题指南

农业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发达地区农村商业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开发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互构研究 如皋花木种植户合作需求与意愿的实证调查...

论文开题: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实证调查为例

论文开题: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实证调查为例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论文开题: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实证调查为例 ...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进如皋农业现代化进程

项目农业成效显著,为如皋市农村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蓄了发展后劲,一批 具有如皋特色...亿元,基地面积 近 50 万亩,带动 24 万多农户。二...

更多相关标签:

如皋工业发达吗 | 如皋雨润广场水上乐园 | 如皋二手车 | 如皋找工作 | 如皋天气 | 如皋兼职网 | 如皋万都广场开业 | 如皋暑假工 |


  本文关键词: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对轻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如皋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1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2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