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沼液对狼尾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9 22:06

  本文选题:沼液 + 细菌 ; 参考:《草地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为探明沼液浇灌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的影响,揭示沼液提高土壤肥力的机制,本文采用氯仿熏蒸法、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和PCR-DGGE法研究不同梯度沼液浇灌量(折纯N量200,150,100,50kg N·hm-2)对狼尾草(P.americanum×P.purpureum)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沼液浇灌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和C,且沼液浇灌量与微生物量N和C的增量显著相关。沼液浇灌还能显著增加细菌16SrDNA基因和真菌SSU rDNA基因丰度,其中200kg N·hm-2处理含16SrDNA基因和SSU rDNA基因的微生物数量最多,沼液浇灌量与土壤中含16SrDNA基因和SSU rDNA基因的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但显著降低固氮菌nifH的基因丰度。沼液浇灌人工草地对包括细菌、真菌和固氮菌在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可促进含16SrDNA基因和SSU rDNA基因的微生物繁殖,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含nifH基因的微生物的繁殖,改变土壤含16SrDNA基因、SSU rDNA基因和nifH基因的微生物数量。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biogas liquid irrigation on soil fertility and microorganism, an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biogas liqui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chloroform fumigation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amount of different gradient biogas liquid (200150100kg N hm-2) on soil microbes of P.americanum 脳 P. purpureum were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and PCR-DGG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 and C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biogas liquid irrig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d the biomass N and 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iogas liquor irrig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16SrDNA gene of bacteria and SSU rDNA gene of fungi, in which 200kg N hm-2 treatment with 16SrDNA gene and SSU rDNA gene was the most abundant. The amount of biogas liquid irrig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containing 16SrDNA gene and SSU rDNA gene in soil,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nifH gene of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The artificial grassland irrigated with biogas liqui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cluding bacteria, fungi and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and could promote the propagation of microorganisms containing 16SrDNA gene and SSU rDNA gene. But to some extent, it can inhibit the propagation of microbes with nifH gene, and change the number of soil microbes containing 16SrDNA gene, SSU rDNA gene and nifH gene.
【作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丘陵地区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15,2011BAD17B02) 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17-7) 福建省水土保持重大专项(2012NZ0002)资助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北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无竞争多样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2期

2 张瑞福,崔中利,李顺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进展[J];土壤;2004年05期

3 王光华;金剑;徐美娜;刘晓冰;;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5 龚明;王进;;甲胺磷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平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方艳;王秋霞;颜冬冬;毛连纲;郭美霞;燕平梅;曹坳程;;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7 刘国华;叶正芳;吴为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法:从培养到非培养[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8 华建峰;林先贵;蒋倩;张华勇;陈茜;殷云龙;;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9 白清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化学估价方法[J];农业环境保护;1997年06期

10 姚圣梅,杨晓红,郑雪虹,刘雄德;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J];中国蔬菜;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焦少俊;单正军;葛峰;;四环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陆文龙;刘秋萌;孙文田;谢忠雷;;外源镉对暗棕壤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章家恩;高爱霞;徐华勤;;玉米/花生间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根林;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多样性指数的度量[D];南京大学;2012年

3 王能飞;南北极近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韩雪梅;地上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及电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盈;杀菌剂氟吡菌酰胺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林黎;滩涂围垦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氨氧化功能群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孙鹂;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长期熟化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静;不同株龄苹果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彩霞;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条件的响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月;三种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7 王苑;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干旱和大气CO_2倍增的响应[D];东华大学;2014年

8 董思斯;冠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鉴定及定量识别技术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江丽;重金属Cd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纳纳;内蒙古草原典型植物内生菌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21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21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