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典型绿洲农田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研究
本文选题:绿洲 + 农田生态系统 ; 参考:《新疆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验证Co LM陆面模式对新疆典型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模拟效果,分析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陆面过程特征。【方法】利用新疆沙湾县典型绿洲农田站点乌兰乌苏试验站2009~2010年两年的气象数据驱动陆面模式,验证模型精度,分析新疆典型绿洲农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及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乌兰乌苏站站点能量通量表现为净辐射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能量分配以潜热通量为主;Co LM陆面模式对站点能量通量的模拟结果较好。【结论】模型对各个能量分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模拟均较好,但是对感热通量在农田生长季的模拟不理想,模拟值较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verify the simulation effect of Co LM land surface model on typical oasis farmland ecosystem in Xinjia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process in oasis farmland ecosystem were analyzed. [methods] the land surface model was driven by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2009 to 2010 at Wu Lan Wusu Experimental Station, a typical oasis farmland station in Shawan County, Xinjiang,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typical oasis of Xinjiang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energy flux of Wu Lan Wusu station was shown as net radiation flux, latent heat flux and sensible heat flux.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is dominated by latent heat flux.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te energy flux by the Co LM land surface model are better. [conclusi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nergy component are well simulated by the model. But the simulation of sensible heat flux in farmland growing season is not ideal and the simulation value is high.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草地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021)“陆面模式中根系吸水过程的发展及其对中亚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0批面上资助(2016M602952XB)“新疆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系统陆面过程特征分析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资助~~
【分类号】:S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俊强;杨青;毛炜峄;许兴斌;刘志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水文环境的影响评估[J];冰川冻土;2016年01期
2 王进;白洁;陈曦;罗格平;王绍明;;新疆绿洲覆膜滴灌棉田碳通量特征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2期
3 闫人华;熊黑钢;陈肖飞;;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地表能量通量研究[J];生态学报;2015年05期
4 黄荣辉;周德刚;陈文;周连童;韦志刚;张强;高晓清;卫国安;候旭宏;;关于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J];大气科学;2013年02期
5 房云龙;孙菽芬;李倩;陈文;;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型参数优化和地气相互作用特征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0年02期
6 刘金婷;马柱国;罗德海;;三个陆面模式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的对比研究[J];高原气象;2009年06期
7 孟祥新;符淙斌;;不同陆面过程模式对半干旱区通榆站模拟性能的检验与对比[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4期
8 罗斯琼;吕世华;张宇;胡泽勇;马耀明;李锁锁;尚伦宇;;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8年02期
9 周文艳;罗勇;郭品文;;10层陆面过程模式及其Offline独立试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孙洪波,王让会,张慧芝,黄俊芳,赵振勇;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其气候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劲松;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强;王蓉;岳平;赵映东;;复杂条件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有关科学问题探讨[J];气象学报;2017年01期
2 井长青;安沙舟;;新疆典型绿洲农田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3 王鹤松;贾根锁;张劲松;李岩泉;;基于特征空间的蒸散反演方法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比较与应用[J];林业科学;2016年12期
4 霍文;金莉莉;王囝囝;慕文玲;杨帆;杨兴华;刘永强;艾力·买买提明;刘新春;何清;;沙漠陆面过程与沙漠小气候研究进展[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6年05期
5 常燕;吕世华;罗斯琼;吴晶;李瑞青;李锁锁;;CMIP5耦合模式对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模拟和预估[J];高原气象;2016年05期
6 王荣军;刘时银;王睿;宋苗;;天山北坡降雨补给型河流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冰川冻土;2016年05期
7 隋悦;鹿琳琳;张熙;李庆亭;杨锋杰;;2000—2013年新疆植被覆盖变化多尺度遥感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年03期
8 李火青;吴新萍;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霍文;杨兴华;何清;刘永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浅层土壤热扩散率、温度和热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土壤通报;2016年04期
9 杨扬;杨启东;孙旭映;王丽娟;;三个陆面过程模式在西北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对比[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6年04期
10 蔡旭;张凤华;杨海昌;;新疆高产棉田生态系统NEE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任余龙;百年来亚洲中纬度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两次变暖不同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黄伟;中纬度亚洲年代际—年际尺度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陈磊;植被变化和地形对干旱半干旱区天气气候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4 吴永萍;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流域大气水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杨美临;博斯腾湖多代用指标(侧重硅藻)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模式[D];兰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亚宁;李稚;范煜婷;王怀军;方功焕;;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2 姚俊强;刘志辉;张文娜;胡文峰;;土库曼斯坦水资源现状及利用问题[J];中国沙漠;2014年03期
3 姚俊强;刘志辉;杨青;刘洋;李诚志;胡文峰;;近130年来中亚干旱区典型流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地理学报;2014年03期
4 王渊刚;罗格平;赵树斌;韩其飞;李超凡;范彬彬;陈耀亮;;新疆耕地变化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5 黄秋霞;赵勇;何清;;基于CRU资料的中亚地区气候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3年03期
6 陈曦;姜逢清;王亚俊;李耀明;胡汝骥;;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地理格局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3年03期
7 梁捷宁;张镭;张武;史晋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能量不闭合及其对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8 吴昊e,
本文编号:1821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2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