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风沙区根系强化抗冲性土体构型的定量化研究
本文选题:根系 + 土壤抗冲性 ; 参考:《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为了探明黄土风沙区根系网络串连、根土黏结及生物化学作用对于创造抗冲性土体构型的相对重要性,以沙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含根土壤、无根土壤及模拟根系土壤冲刷试验,分析了根系固土总效应、物理固结效应及生物化学效应等参数。结果表明:物理固结效应在根系总效应中的贡献值平均为70.9%;与苜蓿密度90株/m~2相比,物理固结效应在处理360株/m~2中增加了6.8%;在物理固结效应中,根系串连作用较为关键,平均占比78.2%;根系物理固结效应与根表面积密度在极显著水平(P0.01)上呈指数递增函数关系。植物根系物理固结效应是强化沙黄土抗冲性土体构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且根表面积密度可较好地反映根系固土效应。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root soil adhesion and biochemistry to the formation of erosive soil structure in the loess sandy region, the sand loess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otal soil consolidation effect, physical consolidation effect and biochemical effect of root consolidation were analyzed in rootless soil and simulated root soil scouring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value of physical consolidation effect to the total root effect was 70.90.The physical consolidation effect increased 6.8% in the treatment of 360 plants / mt2 compared with 90 plants / mc-2 of alfalfa, and the cascade effect of root system was more important in the physical consolidation e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physical consolidation effect and root surface area density (P0.01) was exponential. The physical consolidation effect of plant roots is the main form of strengthening the soil configuration of sandy loess, and the root surface area density can better reflect the soil consolidation effect of root system.
【作者单位】: 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侵蚀与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蚀风蚀交错区沙柳根系固土抗侵蚀机理研究”(4166110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电容法原位估测黄土区植物根系生物量的研究”(A314021402-1604)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明明;王文龙;史倩华;陈同德;李建明;康宏亮;朱宝才;李艳富;;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2 温维亮;郭新宇;赵春江;王传宇;肖伯祥;;作物根系构型三维探测与重建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3 吴林坤;林向民;林文雄;;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植物生态学报;2014年03期
4 李强;刘国彬;许明祥;孙会;张正;高丽倩;;黄土丘陵区冻融对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物理性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7期
5 李建兴;何丙辉;谌芸;黄茹;陶俊;田太强;;不同护坡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6 鄂竟平;;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报告[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12期
7 刘国彬;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抗冲性及其机理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1期
8 李勇,朱显谟,田积莹;黄土高原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的有效性[J];科学通报;1991年12期
9 朱显谟;;黄土地区植被因素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J];土壤学报;196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拾兵;陈举;张芝永;;植物根系对河道滩坡抗冲性影响的试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年02期
2 李阳芳;宋维峰;彭永刚;李健;;元阳梯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抗冲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5期
3 蒲玉琳;谢德体;倪九派;魏朝富;林超文;;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与抗冲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4 罗利芳,张科利,李双才;撂荒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透水性和抗冲性的变化[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5 赵洋毅;周运超;段旭;;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抗蚀抗冲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6 卫志勇;王晓冰;;植被根系与土壤抗蚀抗冲性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年02期
7 孙珍玲;高华端;张光辉;孙泉忠;袁勇;;黔中喀斯特地区岩性对表土理化性状及抗冲性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5期
8 高维森,王佑民;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综述[J];水土保持通报;1992年05期
9 吕春娟;白中科;陈卫国;秦俊梅;贺斌;李俊杰;崔艳;;黄土区大型排土场植被根系的抗蚀抗冲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2期
10 庄建琦;游勇;陈晓清;裴来政;;宽级配弱固结土入渗及抗冲性对泥石流起动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素;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土体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赵洋毅;黔中植被和岩性对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8年
3 杨玉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蚀与抗冲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3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5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