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水分胁迫下间作棉田土壤水分及产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6 19:43

  本文选题:枣棉间作 + 种植模式 ; 参考:《干旱区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2012—2013年在阿拉尔垦区间作棉田中设置试验,分析间作系统中棉花种植模式和水分胁迫对土壤水分、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 0~100 cm土层,蕾期和吐絮期田间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含水量最低值出现在40~60 cm土层。花铃期田间土壤含水量先降低再升高,而后又降低,拐点分别为40~60 cm土层和60~80 cm土层。2蕾期,M2W4、M2W2、M2W3、M1W4土壤含水量较高。花铃期,M2W2含水量较高。吐絮期M2、M3模式土壤含水量整体较高。3同一模式下,棉花单株产量最高的是W2水分处理(4 500 m3·hm-2);同一灌水量处理下,单株产量经济效益最高的是M2模式(距红枣行距1.0 m处种植棉花)。综合考虑,距幼龄红枣行距1.0 m处种植棉花,配合滴灌水量4 500 m3·hm-2利于棉田发挥最大生产潜力,也利于单株棉花产量的提高。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intercropping cotton field in Alar Reclamation area in 2012-2013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cotton planting pattern and water stress on soil moisture and yield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soil layer of 10 ~ 10 ~ 100 cm, bud stage and flocculation stage showed a tendency of decreasing first and then increasing, and the lowest value of water content appeared in 40 ~ 60 cm soil layer. At flowering and boll stage,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field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inflexion points were 40 ~ 60cm soil layer and 6080cm soil layer. 2. At bud stage,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M2W4 + M2W2W2M2W3M1W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2W2M2W3M1W4. The water content of M2W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2W2 at flowering and boll stage. Under the same model, the highest yield per plant of cotton was W2 water treatment (4500 m3 路h ~ (-2)), and under the same irrigation amount, the highest soil water content was obtained in the model of M _ (2) C _ (2) M _ (3) at the stage of spitting. The highest economic benefit per plant was the M2 model (1.0 m from the row distance between red jujube and jujube). Considering synthetically, planting cotton at 1. 0 m distance from young jujube row, combined with drip irrigation water quantity of 4 500m 3 hm-2, is beneficial to the cotton field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productive potential and to the increase of cotton yield per plant.
【作者单位】: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181,31260309) 国际合作项目(2011/0616/Cotton 002)资助
【分类号】:S665.1;S562;S1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建雄;刘春惊;张保军;谭永军;陈瑞萍;陈耀锋;李中国;;南疆杏棉复合系统条件下棉花冠层的光特性[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4期

2 苏里坦;阿不都·沙拉木;宋郁东;;膜下滴灌水量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再分布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1年01期

3 焦念元;宁堂原;杨萌珂;付国占;尹飞;徐国伟;李增嘉;;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满厚;刘彤;;绿洲-荒漠过渡带早春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防风效应[J];干旱区研究;2012年01期

2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阿依古丽·买买提;唐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土壤春季盐渍化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3年02期

3 巴音达拉;;(覆膜)滴灌技术的应用及其对土壤水盐运移、根系分布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9期

4 任长江;白丹;周文;田济扬;程鹏;梁伟;;土壤初始含盐量对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4年02期

5 王娟;江天才;万素梅;;不同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年05期

6 蒋从军;徐利民;沙红;胡爱芝;祁卫江;;枣棉间作下棉花种植密度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J];棉花科学;2013年02期

7 阳显斌;李廷轩;张锡洲;唐彪;陈晓明;向先友;;烟蒜轮作与套作对土壤农化性状及烤烟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年05期

8 王成;姚宝林;李发永;王龙;;免冬春灌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棉花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周和平;王少丽;姚新华;李冰;;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定向迁移分布特征及排盐效应研究[J];水利学报;2013年11期

10 周和平;王少丽;吴旭春;;膜下滴灌微区环境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云雷;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种间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世伟;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轮台白杏丰栽培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3 王振华;典型绿洲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溉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争光;棉花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及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2 阿依古丽·买买提;玛纳斯河流域灌区土壤盐化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3 薛万来;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4 范雅君;河套灌区玉米和向日葵膜下滴灌优化灌溉制度分析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实;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遥感反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成义;闫映宇;李菊艳;盛钰;伊力哈木·伊马木;;塔里木灌区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9年06期

2 殷波;柳延涛;;膜下长期滴灌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累积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6期

3 徐力刚,杨劲松,徐南军,黄铮;农田土壤中水盐运移理论与模型的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4年03期

4 张江辉;王全九;姚新华;张胜江;白云岗;;新疆葡萄滴灌技术参数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8年05期

5 李伏生,Shabtai Cohen;利用林窗部分转换技术测定苹果树冠层结构[J];果树科学;2000年02期

6 姚济敏,高晓清,冯起,谷良雷,朱德琴;额济纳地区苜蓿地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J];高原气象;2005年05期

7 赵忠宝;万福绪;刘奕琳;;杨粮复合系统内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顾烈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J];节水灌溉;2003年01期

9 毛树春;薛中立;张西岭;杨汝献;;棉花不同配置方式群体光能分布规律的探讨[J];棉花学报;1993年01期

10 赵中华,刘德章,郭美丽;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J];棉花学报;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占萍,杨会芹;水分胁迫对番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4期

2 吴强盛,夏仁学,张琼华;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年02期

3 曹翠玲,李生秀;水分胁迫下氮素对分蘖期小麦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4年05期

4 黄永红,陈学森,冯宝春;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周毅;郭世伟;陈贵;高迎旭;沈其荣;;胁迫萌发与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水稻对供氮形态的响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詹妍妮;郁松林;陈培琴;;果树水分胁迫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7 孙洪强;庞占荣;蒋春光;;水分胁迫对果树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北方果树;2008年01期

8 宁婵娟;吴国良;;水分胁迫对果树生理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陈晓远;高志红;刘振华;;供氮形态和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世鹏;;水分胁迫对红小豆抗氧化物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虹;姜卫兵;翁忙玲;;水分胁迫对观赏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孙骏威;蒋德安;;水分胁迫对水稻抗氧化剂系统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谭玉霞;韩建国;薛建国;刘荣堂;牛建忠;周禾;王显国;;野牛草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谢深喜;熊兴耀;张秋民;;水分胁迫对爱宕梨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A];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海梅;李明思;;水分胁迫下梭梭耗水与生长特性的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6 韩慧敏;田中伟;蔡剑;姜东;曹卫星;戴廷波;;水分胁迫下硝态氮营养提高了苗期小麦的光合速率[A];2013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辛贺明;张喜焕;樊慧敏;;水分胁迫对鸭梨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明;齐华;孙世贤;白向历;蒋文春;杨国航;张振平;梁熠;孟显华;丛雪;;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9 孙存华;李扬;;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生理状态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刘文娟;袁澍;孙歆;雷韬;林宏辉;;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光系统Ⅱ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卓山;水分胁迫下外源NO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2 孙红春;不同棉花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军;玉米幼苗水分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连红莉;响应水分胁迫的稻水孔蛋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徐迎春;需水非关键期节水栽培条件下果树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6 谢深喜;水分胁迫下柑橘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王雅梅;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分配和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8 刘锦春;重庆石灰岩地区柏木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周立国;水稻水分胁迫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亚丽;脂松苗木水分胁迫和越冬伤害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荣佳;不同预处理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光合机构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史磊;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梅雪英;水分胁迫对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4 孙岩;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理特征及其养分运输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刘少华;水分胁迫对高产杂交稻功能叶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特性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亚平;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朱永波;水分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明;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和形态指标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文娟;水分胁迫对两种胁迫耐受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光系统Ⅱ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冉彩华;小麦中3个水分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3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53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