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凋落叶与土壤碳氮变化研究
本文选题:不同林型 + 土壤 ; 参考:《热带作物学报》2016年08期
【摘要】:通过对西双版纳原始林、次生林和橡胶林土壤和凋落叶碳氮含量及碳氮比值间的变化特征研究,探讨林型变化下生态系统中生物化学计量比值的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土壤和凋落物氮对C/N值的影响要高于碳。西双版纳土地利用类型决定了土壤和凋落叶的碳氮含量,原始林SOC含量最高,橡胶林初产期(10 a)最低,而STN含量总体上橡胶林要高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和割胶的进行发生了流失。不同林型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凋落物碳氮比(C/N)的差异性显著,而土壤碳氮比、凋落物碳氮含量与林型相关性较弱。SOC、STN含量与凋落叶碳氮含量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壤碳氮主要来自凋落物分解后养分的循环过程。
[Abstract]:The conten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forest soil and litter leaf and carbon / N ratio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soil and lit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arbon . The conten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soil and lit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virgin forest and secondary forest .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实验室;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461015)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No.2015HB029) 云南省水利厅(No.2014003)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No.1501060B)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秀兰;田娇;王有贤;;低温低碳氮比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2 任红艳;史学正;庄大方;江东;徐新良;黄耀欢;刘磊;施润和;;土壤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高光谱反射估测影响因素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2年03期
3 刘文臣,王荣,李超伦;东海颗粒有机物中的碳氮比[J];海洋与湖沼;1998年05期
4 郭家雁;;不同培养料碳氮比对霉菌生育影响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8年07期
5 黄继国;高文翰;董莉莉;孟玉丽;周秀;杨柳;;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若尔盖RM孔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值的垂直分布[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1997年04期
7 胡颉;张丽丽;毕雪玲;;低碳氮比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10期
8 王希睿;余萍;鲁安怀;;不同碳源下粪产碱杆菌的生长代谢及碳氮比对其反硝化能力的影响[J];化学通报;2014年04期
9 刘佳宁;张介驰;张丕奇;马庆芳;;代料栽培黑木耳碳氮比计算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年07期
10 李英年;张法伟;薛晓娟;孙建文;王建雷;李婧梅;宋成刚;;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土壤与植被位移后土壤碳氮的短期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爱荣;田雪梅;谢艳萍;王治鹏;于开亮;张学芝;;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液体培养的影响[A];2004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 蔡向阳;常用容器栽培介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长丰;建造冬季温床“四注意”[N];北京科技报;2001年
3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赵亚夫;堆肥制作的关键技术(1)[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志香;新鲜菌草栽培香菇、紫孢平菇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2 李瑞雪;碳氮比对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影响规律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3 张婷婷;污水生物脱氮中进水碳氮比对N_2O释放的影响及其减量化控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孟玉丽;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军;藏北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碳氮比以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4年
6 韩佳;工业园区低碳氮比废水生物脱氮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红梅;UCT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杜理智;水解反硝化工艺对低碳氮比和低温城市污水的脱氮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孙晓雷;低碳氮比废水脱氮处理新工艺调试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吴为;改良水解/微孔曝气一体化氧化沟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中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4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7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