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黔西强石漠化区小流域营养元素流失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4 06:41

  本文选题:喀斯特小流域 + 降雨量 ; 参考:《贵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岩溶环境下氮、磷、钾等元素的流失必然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土壤养分随水土流失的迁移将直接影响相关水体的生态环境,因此喀斯特石漠化系统中氮、磷等元素的输出规律尤为重要。在裂隙发育的岩溶区,关于降雨和水土流失过程元素流失研究大部分属于模拟研究,现场观测相对较少,而喀斯特地区降雨过程营养元素流失研究则更加匮乏。本研究以黔西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降雨过程进行监测,同时分析了溶洞水和溪水小流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氮、磷等营养元素输出特征,旨在研究自然降雨过程中喀斯特小流域地表和地下二维结构营养元素的输出特征,探讨养分动态迁移及输出规律,为喀斯特流域元素输出控制因素提供理论支撑。对岩溶泉水来源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岩溶水文系统及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当地大气降水δ18O-δD稳定同位素,确定大气降水是岩溶泉水及小流域溪流的主要来源,且丰水期降水在水源补给中占主导地位。(2)对不同降雨类型与降雨侵蚀力R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雨量越大,降雨侵蚀力越明显,且夏季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阶段。(3)通常径流量较大的汇水区河流氮、磷输出量也较大,且流域氮素输出量以NO3--N为主;NO3--N在春、冬两季输出浓度较高,NH4+-N与TN年输出浓度变化趋势类似,冬季高于其他三个季节;氮素主要是以可溶态形式流失,其中以硝态氮所占比例最多,且氮素流失伴随着磷素的输出;降雨初期是氮、磷养分流失的关键时期,且氮各形态流失均与降雨量成显著正相关。(4)降雨对加大会岩溶区Ca2+、Mg2+元素的流失,且Ca2+、Mg2+流失浓度之间表现为显性正相关,即Mg2+浓度会随着Ca2+输出量的增多而增大,反之亦然;
[Abstract]:The los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other elements in karst environmen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decrease or even total loss of land productivity, and soil nutrient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elevant water bodies with the migra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so nitrogen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ystem, The output rule of phosphorus and other elem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karst area where the cracks are developed, most of the studies on rainfall and soil erosion process elements loss belong to the simulation study, the field observation is relatively few, but the study of nutrient element loss in karst area is even more scarce. In this study, a karst watershed with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western Guizhou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rainfall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other nutrient elements were analyzed at different time and spatial scal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s of karst small watershed during natural rainfall, to discuss the dynamic transfer and output of nutrient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element output in karst watershed. The study on the source of karst spring water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karst hydrological system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ring water resource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by analyzing the stable isotope of 未 18O- 未 D in local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it is determined that precipitation is the main source of karst spring water and small watershed stream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rainfall types and rainfall erosivity R shows that the greater the rainfall, the more obvious the rainfall erosivity. And summer is the key stage of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 generally, riv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utput are larger in catchment areas with large runoff, and NO3--N is the main nitrogen output in spring. The annual output concentration of NH4-N in winter is similar to that of TN, and it is higher in winter than in the other three seasons, the nitrogen loss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soluble form, in which nitra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loss of nitrogen is accompanied by the output of phosphorus. The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the key period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and the loss of all forms of nitrog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infall. (4) the loss of Ca2 mg 2 in karst area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a2 mg 2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oss of N and 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ss of N and P and the loss of mg 2. That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Mg2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a2 output, and vice versa.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涛 ,谢云华;滇东高原的石漠化治理[J];国土绿化;2004年01期

2 卢燕 ,周业生;罗城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探讨[J];广西林业;2005年05期

3 臧海恩;;来宾市石漠化治理初见成效[J];广西林业;2006年04期

4 卢彪;杨明刚;;关岭自治县花江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5 农胜奇;;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及治理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7年03期

6 宋维峰;;我国石漠化现状及其防治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5期

7 杨成波;王震洪;;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05期

8 尹国平;;广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J];广西林业;2008年06期

9 ;黔西南州8县(市)列入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J];草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致辞——生态与经济并举,推进石漠化治理[J];草业科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精心组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A];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第四次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罗娅;;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但文红;彭思涛;;农村生计模式变迁与石漠化治理政策调整研究——以紫云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罗桂湘;;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A];2006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建华;邓琴;丁卫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李克斌;;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建平;许奇聪;;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唐明榜;杨元熙;;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王成;大西南石漠化扩至11万平方公里[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北鹰;石漠化不容漠视[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蒋为民;石漠化:广西生态头号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景应忠;石漠化,,谁给贵州出的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8 黄明政;贵州治理石漠化生态改善[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记者 雷隆隆;湖南石漠化成因摸清[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颜明华 实习生 刘宇;直面石漠化[N];重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方鑫;利用生物标志物和复合指纹分析法识别小流域泥沙来源[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魏振磊;小流域泥石流启动降雨阈值预测与虹吸分流防治方法[D];浙江大学;2017年

3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张铁钢;丹江中游小流域水—沙—养分输移过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5 皇甫江云;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光辉;黔西强石漠化区小流域营养元素流失过程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2 李百川;小流域河道洪水演进计算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年

3 李峰;东江上游小流域河口前置库技术应用及库区沉积物变化特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4 崔骏;滇北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5 张东锋;洪水预报多模型在栾川小流域的适用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6 马泉来;黑土区小流域耕地氮素空间变异及分布模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7 张李川;小流域雨型对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8 任少华;基于GIS和DEM的缺资料地区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9 孟天翔;基于Mike Flood的清原县海阳河小流域山洪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10 刘双琳;基于GeoCA的黄土模拟小流域沟谷水蚀过程模拟[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86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86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1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