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野外控制试验及其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全球变化 + 野外控制试验 ; 参考:《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05期
【摘要】:全球变化是近几十年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和化石能源消耗已引起如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降水格局改变等多种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过程,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有着深远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已开展大量野外控制试验用以模拟单因子和多因子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研究对解释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全球变化的内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全球变化控制试验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因子模拟控制试验的研究概况及不足之处,重点阐述CO_2倍增、增温、降水和模拟氮沉降等全球变化控制试验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探析土壤微生物及其介导的生态学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并对未来野外控制试验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认识气候变化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Abstract]:Global change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the world in recent decades. Land use change and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have caused many kinds of changes, such as the increase of greenhouse gas,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pattern and so on. These changes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whole ecosystem process, especially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Since the 1970s,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contro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around the worl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single-factor and multi-factor climate change. These studies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xplain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ecosystem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n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change control tes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simulation control test of different factors, and focuses on the CO_2 multiplication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of global change control experiments such as precipitation and s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soil microbial ecology, and the response and feedback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mediated ecological processes to global change. The problem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of field control experiments in the future are prospect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underground eco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科技部全球变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56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65)资助~~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宜瑜,陈泮勤,葛全胜,张雪芹;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2 林海;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3 王绍武;;从现代和过去看未来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景[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05期
4 李明德;;浅谈美国全球变化研究战略报告[J];国际科技交流;1990年02期
5 古月;;全球变化研究将向热点转化[J];科学;1991年02期
6 黄定华,叶俊林;创建全球变化学的意义及认识[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6期
7 赵士洞,肖平,,王群力,严茂超;美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最新成就与动态[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8 孙成权,施永辉;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能力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1997年06期
9 彭少麟;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8年02期
10 张志强,孙成权;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J];科学通报;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文杰;符淙斌;温刚;叶笃正;;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邹其嘉;;全球变化和地球物理环境[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李文华;;全球变化与全球化对山地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4 任振球;;融合中西两种科学思想全面应对全球变化后果[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爱军;;海岸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及其在应对全球变化中的作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申丹娜;;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数据共享政策的启示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任美锷;;全球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周广胜;施丹平;李从先;白莉萍;许振柱;石瑞香;王玉辉;周莉;;全球变化对我国主要生态系统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蒋丽;马略耕;侯文娟;郭继勋;;松嫩草地碳、水通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姚冠荣;高全洲;;河流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游雪晴;我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家战略体系[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付洪军;宣讲全球变化应对之策[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刘蔚如;我校成立全球变化研究院[N];新清华;2010年
4 记者 游雪晴;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亟需加强[N];科技日报;2008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王硕;全球变化研究:中国声音指日可待[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记者 高博;全球变化研究中心首批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大庆;我“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获联合国奖项[N];科技日报;2014年
8 潘俊杰;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的危害[N];中国气象报;2006年
9 记者 罗晖 游雪晴;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滕艳邋夏鹏;要从地质尺度研究全球变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凤臻;全球变化下松辽平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羿;南海珊瑚环境地球化学记录与全球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小晖;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闫军辉;全球变化区域适应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冬;全球变化下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道卫;面向全球变化的月基对地观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谨菲;商洛市全球变化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2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22504.html